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育要想好,父亲作用少不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儿童首要的生活场所,儿童在家庭中的时间相对于学校等其他教育场所而言更长,家庭教育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的重要教育形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培养儿童成长方面的作用无可比拟。然而,在现实情况中.通常是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2.
杨静 《青海教育》2007,(6):15-15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等重要,一个孩子个性的形成、性格的培养到世界观的形成,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义务和作用。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适应环境、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决定着孩子能否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并快乐成长成材。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从早期教育就开始的,渗透于儿童成长的每一步、家庭教育的每一天中。  相似文献   

3.
郑凤姚 《广东教育》2006,(12):21-22
多元文化的影响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使家庭教育呈现功能退化的现象。不少家长因此对家庭教育产生了困惑,而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也常常感受到来自家庭教育的不和谐声音。信息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儿童青少年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构建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以形成教育合力,就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隔代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代教育是相对亲子教育而言,所谓隔代教育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儿童亲生父母把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交给上一代家长来承担的教育方式。纵观古今中外的家庭教育历史,隔代教育现象源远流长,但是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熊希龄是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和慈善家。自幼深受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晚年致力于教育,尤为重视家庭教育,并创办了著名的家庭总部以践行其家庭教育思想。家庭总部教育宗旨在于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发展儿童的个性、促进了解家庭之道与社会之事,家庭总部的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家政教育、礼节教育和个性教育。其思想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对当今我国留守儿童教育仍然有不少启示:加强寄宿学校建设,倡导"小家庭制";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长的素养;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重视儿童自理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加强家校合作,定期组织家庭交流会。  相似文献   

6.
没有家庭就没有社会,家庭虽然是社会的最小组织,却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组织,所以家庭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孩子的成长,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道共同努力,才能够逐渐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孩子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等,一定程度上都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家长如果对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缺乏认识,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目前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教育学生并不…  相似文献   

7.
人一生下来是与动物一样的自然存在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而成长为社会存在物。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作为一个微观社会环境,在个体的教育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其它任何教育机构所永远不能替代的。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过程中,家庭规模与结构的改变,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房文花 《文教资料》2012,(2):141-142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家、社会与家庭关注的焦点。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宏观、农村中小学师资建设,以及学习管理等角度,阐释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社会化是人接受社会文化完成“自然人”或“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社会化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实现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对儿童社会化过程影响很大。本文旨在对两种途径的比较分析,探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加有效的方式,加速儿童社会化进程.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 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之一是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由此,学校教育对年轻一代的成长愈益显得重要。然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依然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个体发展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它们与学校教育影响不相一致甚至背道而驰时,会给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产生负效应并进而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因此,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学校教育必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以期最大可能地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1.
正"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都是残缺的。然而,近年来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加,家长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孩子,甚至有很多家长表示根本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2.
对保定市8个贫困县、4519个农村学前儿童家庭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学前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职责的认识最到位,但家庭教育意识和教育效能感较差;家长处理亲子冲突方面表现欠佳;亲子关系得分较高,但在学前儿童发展维度存在得分较低的项目;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较为严重,母亲在家庭教育职责和意识方面显著优于父亲;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完全中介于家庭教育观念对家庭教育行为产生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介于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两条路径对家庭教育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家庭教育的关键。基于此,建议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体系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完善农村家庭教育指导人才培养机制,真正提高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创新型人才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个性鲜明、思维开放,而这一特征的形成依赖的是教育的个性化。缺少生命活力、缺少个性色彩的教育不但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且会扼杀、窒息学生天性中创造的因子,让本性活泼烂漫的儿童少年失去自我、失去天真,循规蹈矩,唯唯诺诺,甚至导致精神上的“未老先衰”。然而审视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缺少个性色彩的教育却是比比皆是。例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数以亿计的学生中,不分地域,不管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状况,统一使用一种教材、一…  相似文献   

14.
<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说:"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家长对待学前儿童的态度和要求不一致。中国自古就有"严父慈母"一说,家长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时容易出现两种不同的态度。例如当幼儿犯错误时会出现一方批评一方维护,当儿童提出过分要求时一方主张满足一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条件下家庭教育应在继承传统家庭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现代人才培养机制的家庭教育模式。我们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和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认识到教育的方法必须适应儿童身心特点,顺其性情,反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方法都应实现转变,重视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良好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家庭教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家庭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学校作为专门性教育机构的出现使家庭的教育功能经历了部分转移的过程,但由于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它不但是儿童的“第一环境”而且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和影响是终生难忘的,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更为重要,往往可以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可见,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让孩子拥有成功的未来。目前随着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已有了相当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
一调查显示,母亲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实施者,决定着孩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当代母亲教育观念存在一定偏差,育人素质亟待提高。首先是母亲们普遍忽视品德发展、人格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在对孩子的品德发展、知识教育、交往能力、身体健康、个性培养等几方面进行评价时,母亲们不约而同把学习成绩排在第一位,比例达65%,道德品质排在第二位,占22%,个性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分别排在第四、五位不足10%;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仍有30%的母亲采取指责批评、打骂挖苦或无所谓的态度;在和别家孩子对比时,64%的母亲不如意、自卑或者存有嫉妒之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庭教育》2004,(4):71-71
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隔代教育一般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尽管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但有统计表明,我国三代家庭仍占家庭总数的37%,儿童年龄愈小,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所占比率愈大。在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加快,父母需要集中更多精力干事业时,  相似文献   

20.
教育过程在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把具有生物性的人变成社会性人的过程,也就是使人学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参与家庭生活,是儿童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基础,因此,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培养儿童在家庭中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