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宣部等四部门最近召开“全国新闻系统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电视电话会议,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在讲话中严肃指出新闻界中少数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搞有偿新闻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在此之刨,中宣部等部委都曾先后两次针对新闻界存在的搞有偿新闻不正之风问题发出通知,三令五申,坚决制止。从近两年新闻界的情况看,新闻单位公开向企业索取“宣传费”,搞“有偿新闻”的现象已大为减少,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正逐步成为广大新闻L作者的一致要求和共识。然而,少数新闻单位搞“有偿新闻”的现…  相似文献   

2.
“特工门事件”曾被美联社评为2005年的十大新闻事件。该事件对美国政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新闻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使美国一直引以为荣的新闻自由大幅退步,记的获罪与入狱,使得美国新闻界人士人人自危。我们应该从美国政界和新闻界对“特工门”的处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新闻法制建设。本尝试以“特工门事件”为样本,从新闻法、新闻管理体制、新闻自由体制和新闻职业道德等方面分析美国的新闻法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王刚 《青年记者》2003,(11):54-55
繁峙矿难中记者集体受贿的丑闻,褪去了“老记”、头上的光环,使他们尴尬地站在公众的面前。“谁来监督记者?”、如何防止新闻界的“权力寻租”现象?如何正确认识、改善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现状?在各种质疑和谴责声中,被称为“社会的良心”的记者,被称为“社会公器”的媒体,该反思的问题的确很多。  相似文献   

4.
现在,“托儿”现象已开始侵入新闻媒体。不但做广告有广告“托儿”,连采访报道新闻也有了新闻“托儿”,并且呈蔓延趋势,其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队伍的不断壮大.新闻活动的社会化和法制化,新闻工作者职务“触法”现象也随之屡屡发生.新闻诉讼正呈上升趋势。新闻工作者因法律知识贫乏而导致职务“触法“的现象不断出现。我国55万新闻工作者中.精通法律的不多.绝大多数对法律一知半解,因此,在新闻实践中.经常出现“触法”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腐败”等新闻职业道德问题,不仅在当代中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西方报业早期阶段也曾大量出现,是国际新闻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现象。这说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新闻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从职业道德和纪律的角度谈谈对新闻腐败的规范化治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山西“封口费”为案由,对“封口费”现象与记者的“有偿不闻”进行探讨。分析“封口费”现象的实质是“有偿不闻”。进而从新闻的真实性、新闻职业道德、媒体公信力、社会公正性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有偿不闻”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媒体公信力缺失与加强新闻伦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为官要有“官德”,行医要有“医德”,从教要有“师德”,当记要讲新闻职业道德。记“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新闻媒体由于联系着最广泛的世界事物和受众,以新闻传播的方式对所反映的事实进行一种价值评判和舆论引导,新闻职业道德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去冬今春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活动的热潮正在神州大地广泛兴起。前不久的中国记协2004年工作会议上,中宣部、中国记协的领导表示,近一段时间全国各新闻单位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省市自治区结合实际,采取措施查处有偿新  相似文献   

10.
假新闻的"多学科"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年年在讲新闻职业道德,年年喊反对假新闻,但这假新闻总是顽强得很,冷不丁就冒出一个,且往往弄出很大动静,“流毒甚广”。过去偶尔出个假新闻,总是因为记者核实不够,造成失实,现在呢,竟然眼珠都不带眨一下就敢红口白牙光天化日之下说假话,有了专门的新闻造假生产线、流水线、作坊与“车间”。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前进,看来,“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是条客观规律,任何时候也不例外。而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的是:不要因大好形势,放松应有的警惕。比如新闻界,切不要让假新闻形成气候,“坐大”,以致将我们的真新闻实新闻好新闻冲得稀…  相似文献   

11.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要求新闻宣传工作必须严守新闻职业道德。最近,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新闻工作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这是新时期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冯莉 《新闻知识》2002,(12):11-12
“暗访”在中外新闻史上可以算得上是一把威力无比的“尚方宝剑”,闪烁着扬善除恶的“正义之光”。而在我国,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利的名义下,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鳞次栉比的批评报道中,通过暗访镜头曝光了社会的阴暗面,也的确让我们大叫痛快,酣畅淋漓。但是,近期的“黑镜头”有被滥用的现象,“曝光”所涉及的范围也开始无限扩大,逐渐从有关公众重大利益的“大事”转移到一些个别人身边的“小事”。这种现象,在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和职业道德约束的情况下,的确会引发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闻界正在在深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维护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社会形象,提高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状况的回顾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业自律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新闻自由度的逐渐放开,媒体舆论监督作用不断加强,但是,随之而来的新闻职业道德滑坡现象也日趋严重,新闻侵权、媒体审判和新闻腐败等败坏新闻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不难发现,加强新闻道德自律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闻道德自律信条的遵守除了依靠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外,离不开法律和社会监督的“他律”大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新闻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社会现象,怎样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行为、保持“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在社会监督机制还不十分健全、完善的情况下,强化新闻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覃辉 《声屏世界》2004,(7):51-52
2003年的“皇马中国行”热遍华夏大地,媒体之问也展开了近乎“疯狂”的竞争。多数的媒体都采用了娱乐化的报道方式,但在竞争中也凸显出某些新闻从业者缺乏职业素养的现象,本文从娱乐化的报道方式中,探求记者在媒介事件中角色迷失的原因,并提出新闻从业者在新闻娱乐化冲击下的职业道德应对。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一组新闻道德文章的按语: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整合和扩张的速度较其他产业要快得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新闻传播除了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外,它作为一种产业或行业,同样应有本行业的道德自律。因而,新形势下记者除了特有的职业意识外,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显得更为重要,需要学习和熟悉本行业的诸多道德自律,例如如何认识“有偿新闻”的本质、怎样把握隐性采访中偷拍偷录问题、如何保障新闻的真实性等等。现在“新闻宫司”的增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增补较快,对于职业道德知之甚少,职业化程度较低。新闻传播业的大发展,也有赖于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的提高。这里刊登的四篇小文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的研究生专题讨论新闻道德话题时提交文章的一部分,涉及我国新闻工作中现存的一些职业道德问题,观点不尽相同。目的是引发大家的关注,进一步各抒己见,以便在职业道德方面形成更多的共识。——陈力丹(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新闻学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8.
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加强新闻队伍建设贾树枚1993年,中宣部、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上海市委对此十分重视,市委主要领导在由新闻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新闻季度会上多次强调,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新闻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邓涛  陈航 《传媒》2003,(1):21-22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的整体和新闻的各个部分,包括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应准确无误。如今,随着传媒业竞争日益加剧,有意无意地误传、炒作假新闻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成了某些媒体应对竞争的“杀手锏”。假新闻严重败坏了新闻职业道德及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20.
新闻广告化和广告新闻化可以休矣●马育明,胡玄颖市场经济大潮的涌起,对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的电视新闻首当真冲,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现象,即有偿新闻。今年5月7日,中宣部召开了“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