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藏文文字对藏汉双语指路标志视认效果的影响,设计了4种不同藏文字高和高宽比的藏汉双语指路标志,并建立了道路仿真模型.选择藏族和汉族司机各10名,使用驾驶模拟器和眼动仪进行驾驶模拟实验.对眼动仪获取的被试瞳孔直径和视觉识别持续时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合驾驶模拟器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和视认体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得出:在藏文字高为汉字字高的2/3时,藏族司机对指路标志的视认效果优于1/3和1/2汉字字高,说明增加藏文字高有利于提高指路标志的视认效果.藏文高宽比形式对驾驶员视认难易程度无显著影响,但会影响指路标志的美观性.建议提高藏文的推荐字高,以改善藏族司机的视认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事故也呈现上升趋势,车辆碰撞导致的交通事故在总交通事故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产生碰撞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人的视觉呈扇形,驾驶员进行换道操作时,存在一定的视觉盲区.笔者就是在汽车侧方后视镜上安装摄像机采集汽车两侧图像,通过工控机识别图像中远近车道线,近侧车道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在此基础上估计出远侧车道线,利用车道线检测辅助驾驶员换道操作,减少碰撞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利用驾驶模拟器,测试了我国线形诱导标在双车道公路平曲线上对驾驶员实际和感知安全速度的影响.设计和使用12种具有不同道路几何条件的平曲线作为模拟场景.结果表明,不受曲线半径影响,对行驶方向靠近线形诱导标的车辆,平曲线处的诱导标具有提前预警和速度控制的作用.除此,线形诱导标可以辅助限速标志预防车辆在平曲线处超速行驶,进而有助于减少弯道处车辆冲出道路的事故.此外,我国的线形诱导标可以增强急弯处行驶的安全感.研究结果为更加规范合理设置我国的线形诱导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机器视觉的车道标志线检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车辆辅助驾驶或自主驾驶中的车道保持问题, 研究了基于视觉的车道标志线实时检测方法. 介绍了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车道模型, 并着重讨论了车道图像的检测算法. 其主要思想是在图像上选取几个合适的处理区域, 通过对每个处理区域进行适当的预处理、边缘检测和霍夫变换等过程来提取车道描述特征. 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实时性好、识别可靠性高等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后续的辅助驾驶或自主驾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电路设计类考题是中考热点,而完成电路设计绝大多数情况是通过变换开关连接方式实现的. 一、提供器材中只有一只单刀单掷开关 例1 新交通法规定驾驶员不系安全带记3分,罚100元.汽车上设置了“安全带指示灯”,提醒驾驶员系好安全带.当安全带系好时,相当于闭合开关,指示灯不亮;安全带未系时,相当于断开开关,指示灯发光,下图符合上述要求的电路图是().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是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划分车道和设置中央分隔带,采用全部立体交叉和全部控制出入,具有良好的安全、服务和交通管理设施的现代化公路类型。它有以下特点:(1)汽车专用,其他车辆、行人不准进入;(2)有4车道以上,设计速度一般80千米/时~120千米/时;(3)来向和去向车道之间有矮树和栏杆相隔并有几条车速不同的车道;(4)与别的道路交叉处有立体交叉桥横跨。(5)路面平整、坚固、坡度平缓,没有急弯,没有红绿信号灯;(6)车道上,后车与前车的距离一般要间隔70米~100米。一、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及状况20世纪30年代,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公路运量猛增,形成车多路少的局面。原来的公路形式不仅不能满足运输的需求,而且交通肇事死亡率大大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高速公路这种新形式。1932年,德国建成通车的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以后意大利、荷兰、美国等相继兴建高速公路。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开始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交通灯多为单灯多向式和单灯单向式。其最多车辆同行方向数仅为10,且其中还存在交叉问题。但若将交通灯的安装位置、交叉路口的结构做一下调整,则不仅可使车辆同行方向数成倍增加,而且可使我国道路车辆的调头问题达到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程设置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情况,对本院2010级和2011级在校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课程的周课时数和学期总课时数、教材的内容和使用效果、学校和教师所提供的立体化学习资源、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以及英语选修课这六个方面的满意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对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普遍不满意,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填空题。(20分)1.由3个亿,5个百万,2个百组成的数是(),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2.1.25小时=()小时()分钟5升32毫升=()毫升0.5公顷=()平方米3.24立方米=()立方厘米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4,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4.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210千米,在比例尺是1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校车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催生了校车立法。在校车立法体系尚未健全之时,对直接掌控着学生安全的校车驾驶员进行立法不失为明智之举.在校车驾驶员立法的过程中,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对校车驾驶员设置准入制度、规范管理、明确责任,既能结束校车驾驶员无法可依的局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大校车事故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单向双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与互通立交出口间距只能满足识别视距的情况,分析了车辆驶出隧道出口的换道过程,结果表明,在极端困难情况下,隧道出口的明适应时间能够缩短到1s?预期驶出高速的车辆必须在隧道前的路段完成变道,确保驶出车辆在车道外侧上行驶,才可以保证运营期交通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交通事故统计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一阶单变量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即GM(1,1)模型。GM(1,1)模型是最常用的一种灰色模型,尤其适合于交通事故预测“小样本”的随机不确定问题。本文针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探讨了灰色模型GM(1,1)在道路交通事故预测中的应用,对宁连高速公路北段交通事故量进行了预测,并对交通事故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交通事件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车辆延误、交通拥挤及安全的影响。针对交通事件产生的影响,提出建立事件管理系统来降低交通事件的影响程度,通过对事件管理阶段和事件管理系统结构框架的阐述,为我国建立成熟的高速公路事件管理系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依据宁连高速公路北段大量交通事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事故形态分布、事故交通方式分布、气候分布的规律,并分析交通事故在各种状态下的原因。采用适合本路段的累计频率曲线法进行鉴别,寻求最佳曲线进行拟合,得出事故多发位置,并对事故多发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流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波动性,应用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和韦伯斯特模型来优化城市道路,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利用神经网络算法较高的预测精确度对交通流进行预测,并以此预测结果为基础,提前对导向可变车道进行变换,由此提高了道路的空间利用率;然后依据车道属性改变后的数据,运用改进后的韦伯斯特模型计算信号灯配时参数,并结合当前道路的具体状况来优化红绿灯配时,由此提高了路口的时间利用率。以合肥市某交叉路口交通流量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各地的交通量迅速增长,环岛运行质量已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地控制环岛的交通流,改善环岛运行质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空隙可接受理论与概率分析方法,建立多车道多车型下的环岛进口道理论通行能力模型,并对通行能力模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分析,推广已有的单一车型、单一车道理想条件下的环岛进口道理论通行能力模型。  相似文献   

17.
李丹 《教育技术导刊》2009,19(8):173-177
为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在原有收费系统基础上提出基于“车牌识别+移动支付”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无需额外安装设备即可实现不停车收费。系统核心技术为车牌识别与移动支付。车牌识别采用小波降噪技术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进行车牌定位,采用垂直投影法进行字符分割,采用 ORC 算法进行字符识别|移动支付通过调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微信或支付宝)接口方式实现。对车牌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后,车牌识别正确率达到 96%,比未降噪处理提高 3%|与 ETC 收费车道相比,从该系统入口车道通行时间缩短7 秒,出口车道缩短 8 秒,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focuses mainly on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wo-lane traffic flow with lateral friction, which may be caused by irregular driving behavior or poorly visible road markings, and also attempts to reveal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raffic jams. Firstly, a two-lane optimal velocity (OV) model without control signals is proposed and its stability condition is obtain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trol theory. Then delayed-feedback control signals composed of distance headway information from both lanes are added to each vehicle and a vehicular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to suppress the traffic jams. Lane change behaviors are also incorporated into the two-lane OV mod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about distance headway and feedback signals is revised. Finally,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shown to verify that when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is not met, the position disturbances and resulting lane change behaviors do indeed deteriorate traffic performance and cause serious traffic jams. However, once the proper delayed-feedback control signals are implemented, the traffic jams can be suppressed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19.
交通拥堵形成的临界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网络交通拥挤的特征,利用交通波理论研究了交通拥堵形成的临界条件.首先分析了单车道信号控制路段的交通波传播特性,建立了过饱和形成的临界条件.然后针对基本路段拓扑结构特征,将基本路段分解为一系列单车道路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复杂条件下交通波传播规律,并考虑了3种复杂因素,建立了相应的交通拥挤形成临界条件,包括不足的绿信比...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根据所给条件,运用数据统计、车流波动理论等方法,分别建立了道路实际通行能力模型和速度—密度模型,使用了Excel进行求解、作图,进而给出了不同车道被占用时道路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和差异,以及给定条件下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和路段上游车流量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