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子湖一带历史文化悠久,流传有不少悠久古朴,风格独特的民歌。对古代民歌和现代歌方言进行浅析,使人们对梁子湖民歌方言的古越语和赣方言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刘宇瀚 《文教资料》2007,(31):37-39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每一种方言各具特色,我国各地的民歌之所以多姿多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方言的差异使各地各民族的音调及唱腔也风格迥异。学习过民间音乐的人,唱出的作品表现力是很强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语言的使用,它左右了曲调的进行和风格的表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陕北方言的认识来分析方言对陕北民歌艺术风格的影响。首先认识了解方言,然后分析方言与民歌中的音调有什么联系,最后总结方言在民歌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民歌以方言为底蕴.要研究民歌必须了解民歌的方言特点,要演唱民歌就必须学习和运用方言.在今天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时代环境下,普通话正在影响着人们原先的语言习惯,方言自身也在发生某些变化.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紫阳传统民歌中的方言字音现象,对民歌演唱中歌手如何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19,(1):117-121
东北民歌是民歌宝库中的一块瑰丽的宝石,焕发着迷人的光彩。东北民歌深深的扎根于白山黑水之中,几百年来一直传唱不衰.东北民歌有着"活"、"浪"、"俏"、"透"、"狠"的特点,这和演唱使用东北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北方言有声音宏亮、嗓门儿高、诙谐幽默、直来直去的特点,准确的把握东北方言的发音和韵味才能正确的演唱东北民歌。  相似文献   

5.
民歌以方言为底蕴。要研究民歌必须了解民歌的方言特点,要演唱民歌就必须学习和运用方言。本文选取了紫阳民歌中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方言词语,解释其含义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方面的信息,以供研究者和演唱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皖西民歌指的是流行于六安一带的民间歌曲,皖西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语言文化孕育了皖西民歌内涵丰富的风格特质。基于皖西民歌内部音乐风格的差异,拟将皖西民歌分为两大音乐方言片:江淮方言片(包括六安市区、舒城、霍山)和中原方言片(包括霍邱、金寨、寿县),并从语言和音乐的角度分析了它们的风格差异。对皖西民歌音乐表现形式、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也进行了分析,它们共同构成了皖西民歌的风格特质。  相似文献   

8.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海南民歌源远流长,黎族是古越族后裔,善于“野音”。黎族五大方言区(“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的民歌各有特色,文章以赛方言民歌的音乐形态作为分析对象,对其音乐的调式、节拍、旋律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朱圆远 《海外英语》2014,(7):152-153
民歌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方言却使中国民歌的英译成为难题。许渊冲的"三美论"在翻译界享誉盛名,不仅适用于诗歌的翻译,也适用于民歌的翻译。文章以"三美论"为指导,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探讨中国民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11.
徽州民歌是诞生于徽州地区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民歌的形式很大程度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因此徽州民歌在音韵、用词乃至语言修辞等方面都体现出十分独特的特点。文章针对徽州民歌的腔韵进行研究,从而探究徽州民歌腔韵特色。  相似文献   

12.
潮州方言歌和潮语歌曲的语音与旋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方言歌和潮语歌曲,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潮汕(粤东)地区发展起来的地方艺术品种.由于粤东三市虽同属于闽南语系,而语言发音又不尽相同,各自创作的地方歌曲发音咬字不同,因此许多音乐爱好者对此两种地方歌曲各抒所见,争议不止.该文作者认为此两种地方歌曲各有千秋,其主要的区别是在歌曲的创作中对语音与旋律的处理,故从潮州方言歌的历史及演变、潮语歌曲的萌芽和发展、潮汕语音与旋律的协调与不协调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客家山歌与我国其他民歌相比较 ,具有歌词通俗易懂 ,曲调音域较窄 ,使用地方方言衬词的习惯等共性 ;从客家山歌的个性看 ,歌词结构严谨 ,曲式结构平衡 ,使用装饰音 ,有细腻、婉转、优美、真挚的感情风格。客家山歌与外国民歌相比 ,存在很大的差异。客家山歌必须吸收一切民歌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闽南歌谣是我国民歌海洋中的一枝奇葩,这不仅是因为它所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更主要是它与当地人民的方言、文化、风土人情紧密结合。闽南民间歌谣与其赖以生存的特定的方言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特别是闽南方言韵律与民歌乐律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动态联系。其演唱语言的韵律与方言语调中的平仄起伏、韵脚谐合之美,能让当地人民一听即懂,一唱就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5.
“送板”,侗语称之为“垒”、“晓宋巴”、“阿板送”等,是侗族北部方言区众多民歌类型中的一种。其表现形式是在唱玩山歌中插入一段朗诵性歌调,遣词讲究文采、韵节,散句中夹以骈文对句,兼具诗歌与散文性质,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送板”当是侗族北部方言区民众在较长时间内受汉文化影响而滋生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6.
豫南“皮摔”东调音乐唱腔牌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南“皮摔”由于受当地山歌、灯歌、民间小调的影响,它的唱腔音乐具有豫南乡土风味。豫南“皮摔”由于地域和方言的不同,有东调和西调之分。东调皮摔的音乐唱腔具有高亢、挺拔、旋律跳跃大的特点,它是以“唱、帮、打”三者融为一体的传统演唱形式。  相似文献   

17.
鄂西北地区的向坝民歌是我国众多民歌中富有特色的一种。鄂西向坝民歌历史久远,内容丰富,音色优美,亲切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向坝民歌的文化价值,传承关系等角度,对这一民歌体进行收集和研究。搜索出我国原生态民歌的体裁和类型,进一步探索民歌演唱如何体现民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吴语方言作为吴文化的重要载体,代代相传,见证了吴地社会、历史和民族的发展和流变。吴歌地方色彩的研究必须与吴语方言的研究相结合才能揭示其真正的内涵。吴歌的地方色彩是汉族民歌基本风格与吴歌地域风格特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由于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加上徽州方言的多样风格,使得徽州民歌具有原滋原味的音乐旋律,反映出土生土长的徽州母语文化的艺术魅力.但由于目前徽州民歌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文化对它进行了严重的冲击,同时,社会对它的研究和关注不够,使得徽州民歌出现了传承危机.因此,我们要建立对徽州民歌传承人的保护机制,多渠道、多样化的传承徽州民歌,重视徽州新民歌的创作,将徽州民歌融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使徽州民歌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