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学生个性的形成,特别是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文化环境中,正规的文化教育并非是对中学生施行的唯一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非正规文化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愈来愈强。在目前的非正规文化环境中,“蓝色文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2.
庄志远 《考试周刊》2013,(53):30-31
在当今社会情况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正面临严峻考验,一部分学生出现道德滑坡、文化迷失的倾向,而传统"孝"文化教育的流失在广大青年学生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拯救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孝文化的精华,已经成为学校"德文"教育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是新时期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研究课题。中学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传播这一传统美德的重任。语文版教材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孝文化是道德的起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孝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孝文化素养缺失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应发挥其优势研究社会主义新型孝文化的建构,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等多种教育途径,并寻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合作,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孝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孝"是传统伦理的元德,是一切道德的起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离不开孝文化的维持和强化。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化,挖掘其所蕴含的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容,并将其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采取强化学校主导、引导学生自律、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教育策略,切实提升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加强中学生的孝道教育,是继承孝传统、弘扬孝美德的需要;是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需要.从孝道入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让他们感悟孝之道、拥有孝之心、实践孝之行.  相似文献   

6.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网络时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严重缺失,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高校加强孝文化教育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孝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孝文化教育及其现代意义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孝文化历经几千年,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中国孝文化在当今社会却未得到足够的教育和体现。于此,文章拟从分析中国孝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缺失的现象入手,探讨和分析中国孝文化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等方面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传统孝文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弘扬传统孝文化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孝文化,让"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的理念科学地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从远古至今就把思想品德列为第一位,教育技术不仅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文化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0.
吴健 《班主任》2011,(8):31-32
在"一校一品"的创建工作中,我校选择"孝文化教育"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我们五(1)班承担了"亲子共谱‘孝道之歌’"的子课题,希望让学生通过学习孝文化、宣传孝文化,进而践行孝文化,与家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力争形成人人讲  相似文献   

11.
陈小平  徐前程 《中国教师》2009,(Z2):276-27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孝爱文化对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安徽省望江中学利用地域性孝爱传统优势,将孝爱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园中大力弘扬孝爱文化,这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良好的学风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孝文化卷帙浩繁、肇端久远,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但在当今社会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接受孝文化教育,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孝文化现状却不容乐观,在继承和弘扬孝文化方面存在些许问题。基于大学生孝文化的现实状况,文章从分析传统孝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缺失的现象入手,梳理了当前大学生孝观念日益淡薄、孝行为日趋弱化、孝文化日渐式微等问题,探讨了中国孝文化教育在当代缺失的具体原因,探索在大学生中进行孝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为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构建当代社会新道德体系,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付荣 《成才之路》2023,(32):53-56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新时期对师范生开展孝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孝道意识和孝文化传授能力。面对部分师范生缺乏孝道意识和孝行为的现状,学校可以通过开发孝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孝文化教育,树立典型孝行榜样,开展丰富的孝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师范生孝文化教育的传授能力等途径增强师范生的孝意识,培养师范生的孝行为,提高师范生的孝文化传授能力,以使他们进入中小学教学工作岗位后传播孝文化,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生孝道意识和行孝行为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佳话。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要把"孝"渗透到教育中去,努力发扬孝文化的精华。我们都知道,在当今社会中出现了很多道德滑坡的现象,这使不少学生感到迷茫。传统的孝文化也越来越失去最初的精华。面对这一现状,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中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拯救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孝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高中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当今在高中阶段出现的援交、自杀、不尊重师长等现象与我们只注重高考,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这一现象正相关。那么作为一个历史教师,怎样从立足历史课堂,渗透德育特别是孝文化教育,发挥历史课堂的美育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孝"文化的考点渗透。1.商代的"孝"。"孝"在甲骨文中原义为"奉先思孝"。"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吻合,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  相似文献   

16.
孝是百德之先,是行为的准则,孝既是一种传承又是一种新的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和睦家庭及对人的发展等方面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将对蒙古族家庭伦理的孝德教育进行解码,揭示蒙古族孝教育方法。解析蒙古族"孝文化",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提供宝贵的资料和智慧。  相似文献   

17.
张瑛 《职业教育研究》2012,(12):154-155
对高职生进行孝文化教育,目的是继承祖国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高素质人才。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目前高职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创新教育方法、建设文化阵地、加强实践活动及丰富教学内容等相关对策,以巩固和建设孝文化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8.
张育才 《考试周刊》2013,(54):172-172
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已经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儒家文化中的"仁"和"孝"思想一直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有重要的影响,直到现在依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儒家思想教育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儒家文化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并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孝文化嵌入思想道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孝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进而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健康,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应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学校营造感恩的校园氛围,以孝启善,开展感恩系列主题活动,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继续深入开展各种回报社会的实践活动。把孝文化嵌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不应忽视或取消理性化教育的地位,实现情理交融,以情动人,以孝启善,最终实现孝文化在高校学生心中的升华和内化,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孝文化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文化的重要途径。从当今职业中学学生孝文化缺失原因及加强孝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对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孝文化教育的渗透提出了可行性措施。孝文化的渗透对增强学生道德力量和规范道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孝文化渗透可以使学生内化为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实现人生最大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