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健康。作为承担育人重担的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是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并不仅仅是身体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适应良好。”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理解健康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健康具有整体性,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健康。2.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等诸方面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3.健康有不同的水平。人们往往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因此,不但要消除身体、心理上的疾病,更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的心理状态。4.儿童正处于发展阶段,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身体的发…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的,而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一点已被人们所认识、接受,但重视的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还很欠缺,还未能真正成为大家公认的必修课,对于心理健康的研究、自我维护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包含着躯体健康,还包含着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一般原则是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而心理健康至少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适应与发展的心理状态,而体...  相似文献   

5.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目前尚无定论。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其二是积极调节与发展自己的心理状态,即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消除了一切不良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6.
黎自华 《云南教育》2005,(35):44-44
对于健康,人们往往只注意身体的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用潘菽的一句话说:“我们因注意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则必须注意心理的卫生。”完整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根据此一“健康”新界定,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虽然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心理健康的文化适应性或文化相对性却有着广泛的共识。世界文化丰富多彩,心理健康的问题便随文化模式的不同而多少有所差异。即是说,人们的心理健康观是其所处社会文化的函数。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社会改革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可促进人的个性解放和发展,促进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丰富人的需要满足的内容和途径,促进需要层次的发展。改革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改革主要会存在“集体焦虑症”、“心理贫困症”、“心理软骨症”、“情感淡漠症”。社会改革需要健康的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可通过调控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邓宝芬为不断深化和完善德育工作,提高人才质量,从1989年起,我校的德育教学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在帮助学生防治心理疾病,排除心理障碍,优化心理素质方面,已初见成效。几年来实践证明,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一对中专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生自身成长规律和特点所决定的。1、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健康的基础。人体健康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躯体之中;健康的身体包括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是相对生理健康而言的,并指心理对社会诸方面的适应状况良好。其外延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等。同时二者又互相影响。生理变化会引起心理反应。心理变态也会引起生理失调。如:处于生理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由于甲状腺素分泌旺盛、常常引起情绪冲动,容易檄惹。反之,持久的负性情绪也可能引起生理功能失调,甚至导致心身疾病(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生理疾病。)心理健康也是道德健康的基础。一定道德品质的形成,要遵循知、情、意、行的规律。因此,认知、  相似文献   

11.
杨志强 《家庭教育》2004,(5B):12-13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并不仅仅是身体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适应良好。”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躯体功能的正常,而忽略了心理方面,这样对于健康的理解是木全面的。心理方面的健康和躯体方面的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又相辅相成的。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只讲生理是不够的,必须既注意生理健康,又注意心理健康,才能增强人的心身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以其增强体魄的最佳方式早已被人们所接受并广泛使用,体育活动可增强体质也早已成为人们知识系统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概念之一。然而,由…  相似文献   

13.
姚天荣 《甘肃教育》2007,(10X):11-11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无疑,“心理健康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被人们所忽视,而农村中学尤为突出,思想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焦虑、不安常伴随农村中学生。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随时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低谷,让他们的生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不应忽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孙晚霞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缺损或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也就是说,人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具有完整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 征和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 师身心健康的一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的生理健康有标准,心理健康也有标准,只是标准不同。生理健康的标准是可以量化 的、具体的,而人的心理健康却不一样。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五个方面:(一)正视现实,有较强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6.
戴艳 《四川教育》2001,(6):40-41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在理念上产生一种共识:在未来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幼儿阶段年龄在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等师范院校的在职教工,肩负着培养人民教师的重任,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质量。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身体上、担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1989年,WHO又一次深化了使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还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个概念要求人们不能仅以躯体状况来评价一个人的拉康。纵观近年的资料,对高校教工查体报道较多,心理健康研…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包含生理方面,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重视。本人现就如何抓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健康,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幼儿健康和健康教育研究决非局限于身体健康或心理健康单方面的内容,而应该综合地分析、评价幼儿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只有将幼儿的生理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有机地结合,切实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卫生保健工作,才能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本文着重谈谈在幼儿园中教师如何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