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主要基于下述三重视角系统地展开:从人的本质是劳动的视角出发,坚持以劳动为本、尊重人的劳动创造性;从利益和谐的视角出发,探索消灭阶级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从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普适性和全面性.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迄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最终指向的学说.人作为社会进步的创造者,参与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就必须从以人为主体的角度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对其最突出的贡献是强调人的社会性.同时人作为社会中的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依赖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而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公正.因此可以说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人与社会统一思想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的科学设想是自由人联合体;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特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和谐关系;第四,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实现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达颖 《文教资料》2011,(4):116-117
社会的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谐社会视野,以主体性德育为切入点,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异中求同"的和谐共生辩证思想,以期对实现人与社会的全方位和谐具有启示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未明确提出"和谐"的字样,但是和谐思想却渗透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各个层面,社会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因此马克思对于未来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期,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着眼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内涵的分析,提出这一理论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和谐发展需要生命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和谐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的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也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人的自由和谐发展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基础。可以说,人的和谐发展既是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和谐教育思想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源头,都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说互补,开我国和谐教育思想之先河,儒家吸取诸子百家和谐教育思想之精华,使我国和谐教育思想逐步可操作化并为统治阶级所接受。西方继古希腊、古罗马先哲和谐教育思想之后,在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契约论、民约论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近现代和谐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当代和谐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邱少明 《文教资料》2007,1(27):40-42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它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马克思深刻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东西方都是以和谐自由为主。西方经历了古希腊的美是数的和谐、理念的和谐、形式的和谐到德国古典美学的自由说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中国古代的思想主要以中和思想为主,中和的内涵也就是和谐自由,可以说和谐为美的思想同样成为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和谐”作为社会状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是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在内的共产主叉社会本质的一种表征。建立在唯物史观理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它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其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其自身的和谐关系。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同时代学者思想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提出了“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把人类对该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和谐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本文以时间为序,系统论述了西方和谐教育思想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无疑是对历史上“和谐教育”思想的科学总结,他站在个体应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度上阐述和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和谐思想内蕴于其共产主义思想,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研究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社会和谐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社会和谐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包括: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统一起来;把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等。这些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人际关系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一生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致力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人的解放。他通过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对人际关系和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旧社会人际关系的异化;指出了人际关系和谐的本质;提出了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思想。马克思人际关系和谐思想对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春生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9):32-35,40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结合就是"和谐发展"。马克思的历史进步尺度思想对"和谐发展"有多方面的启示: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会促进人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人的发展程度的标识;"共同富裕"是生产力与人"和谐发展"的归宿;主体创新能力是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力。唯有实现"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两个社会进步尺度的有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和谐思想内蕴于其共产主义思想,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研究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社会和谐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社会和谐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和谐思想,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重要方面。这些社会和谐思想是马克思在对异化劳动和私有制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马克思认为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是通向未来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手稿》中的和谐社会——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的社会,在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的中国,重读马克思《手稿》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实现高度和谐。这是因为,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公平正义的实现、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采用、自由时间的增加和合理利用以及人们观念的改进都将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血缘共同体到虚假共同体再到和谐共同体,这是一个既合乎历史又合乎逻辑的过程,和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必然结论、最后归宿和价值核心,具有丰富的哲学历史观和人学理论内涵,对当代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当代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其人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三重维度: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共产主义建构维度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维度,从中透视出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批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