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世界视野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自觉追求,文化之维的审视能够有效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范围,使研究价值得以延伸。比较视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十分显著的方法论意义,“越界”意识赋予研究者更大的精神自由度,彰显文学研究的人文内涵。注重比较视阈与文化之维的考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实现文化汇通价值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障碍与困惑,亟需改革.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更新观念,改变思路,由以往单纯传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转为注重传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技巧,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高校教师本身也应提高业务素质和信息汲纳能力,更新教学内容并使之更具有吸引力,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夯实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改革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坚守人文精神的前提下,如何摆脱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同时能够进行有益的教学尝试和改革,这是每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障碍与困惑,亟需改革。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更新观念,改变思路,由以往单纯传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转为注重传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技巧,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高校教师本身也应提高业务素质和信息汲纳能力,更新教学内容并使之更具有吸引力,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夯实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文学工作者投入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工作中去。然而文本作为文学作品的基础,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忽视,"疏离文本"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主要现象。本文分析文本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重点讨论了"疏离文本"现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体现,并提出了如何有效解决"疏离文本"现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新路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于今年4月9日在安徽芜湖主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讨会”。全国各重点高校、科研单位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最激烈、最集中的论题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关于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状杨匡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概括了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面临的前沿话题:1.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分期问题;2.“大中国文学”或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两岸四地);3.现代…  相似文献   

7.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F0002-F0002
1.学科概况。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是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它统揽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和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的分析研究,不仅更完整、更深刻地反映了古老中国的文学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着眼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时代文化的表征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体学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与发展”研究,是常熟理工学院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重点研究课题。为了深化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推进我院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建设,2005年10月23-24日,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方便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中国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是所有文学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以及研究方向。基于此,从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阶段性特点入手,提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具体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不仅令世界瞩目,他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成果同样卓著。尽管俄罗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几经波折,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保持着时密切时疏离,时附和时批驳的冷热不均的关系,但却从未中断过,其翻译和研究对象既涉及国内耳熟能详的文学大家,也涉及国内鲜有提及的作家与作品,其中诸多研究观点和见解新颖独特。反观俄罗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的选择与研究,想必会给我国的文学创作者、文学翻译者、文学研究者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对它的研究,其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应该是整个20世纪。60年的研究又可分为前30年和后两个15年。在这三个时期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经历了由社会政治化范式向精神文化化范式再到个体审美化范式的转变,这从鲁迅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编撰中可以看出来;而新的问题意识的生发,则是在现实学术需求中发展诸种范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从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开始,关于"重写文学史"的研究日渐高涨,在这一潮流的冲击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得到了刺激性的发展,而以鲁迅研究最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重写文学史"潮流中鲁迅研究的实例,来反思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方向,为"重写"这一永不终结的命题做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当代文学课对留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以中国文学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内容的课程中,普遍存在重古代文学轻现当代文学,而现当代文学中重现代文学轻当代文学的倾向。事实证明留学生对当下中国的现实和鲜活俗白的语言最感兴趣,不论从语言难度还是内容呈现方面考虑,留学生现当代文学课都应该先由当代文学入手。而当代文学部分,要加大新世纪文学教学比重和分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发展中,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其中。到现当代文学中忧患意识并没有断流而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表现的内容也得到了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包涵的内容和意蕴丰富而深厚,沉郁而感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忧患意识进行审美阐释,是十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对近代宁波商帮崛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当代宁波商帮发展的情况。通过近代、当代宁波帮的比较研究,创新地提出宁波的人文特点,即粘性,搏争,仁厚,务实,这四个词的第1个字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正好是“宁波人文”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N、B、R、W。正是这种人文特点使宁波帮得以历久不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邹红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4):121-125
漆画是在传统漆器装饰艺术基础上产生的新兴艺术门类。通过梳理中古时期、明清近代,乃至当代中国漆艺术发展轨迹,可以展示漆器、漆画一脉相承的关系。新中国建立后,国门开放,信息畅通,使中国漆艺术界呈现出流派纷呈、人才辈出的新局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精神文化的多元性。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当代的中国漆画的源头仍归属于古老的漆艺术,创作者应在此基础上,坚持传统功力的修炼和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有可能创作出成功的漆画作品。  相似文献   

17.
2011年4月末,"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期间,著名汉学家奚密教授就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以及现代汉诗阅读与欣赏等问题与笔者进行了交流。近年来现代汉诗在美国的翻译出版呈日益增长的良好态势,港、澳、台三地的诗歌译介也各有特点。影响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与译介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奚密教授强调要用成熟开放的心态去阅读现代汉诗,欣赏的重点要落脚到语言的创新上。系统化地学习是培养诗歌读者的重要保证,多读、细读、慢读是阅读现代汉诗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当代欧州华文诗歌主要指1949年后在欧洲定居或客居期间的中国人以现代汉语为工具所创作的新诗作品。这些诗歌的汉语诗性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一、挖掘汉字的审美表现力,展现汉字音形义的审美特质;二、化用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注重拓展或颠覆古典意象的传统意蕴;三,以现代社会为基点,重新审视和表现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当代欧华诗歌汉语诗性建构的努力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尴尬”是一个在中古汉语产生、近代汉语广泛运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的联绵词。现代汉语里,“尴尬”的使用以引申义为常,这和它在近代汉语时期的使用有所不同;而在近代汉语里衍生的“不尴尬”、“不尴不尬”、“不间不界”等倒反词语形式更是现代汉语所少有,这些倒反词语所表示的意义一般和“尴尬”都是同义的。语言中的这些沿用和替代表明,在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过程中,语言的历时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