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鉴定意见是我国诉讼法中证据种类的一种,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鉴定意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同于其他证据可以由法官凭借法理与经验判断,需要借助于专业知识的判断;且正是由于它的专业性带来的权威性导致其对于案件的审判具备超乎其他证据更强的证明力,所以法院应该更加注重对鉴定意见的审查。法院在决定是否采纳鉴定意见时,可以从证明能力和证明力两方面进行考察,通过专家证人出庭、鉴定意见质讧等方式以确保鉴定意见的合法性,从而有效合法地适用鉴定意见证据,最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2.
意见证据规则是指排除证人分析性判断的规则.我国证据法设立此规则应首先关注一般例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所谓"集合事实规则(collective Facts Doctrine)",即允许证人就自己观察到的众多特定事实提供一个概括性的意见;其次应设置专家证人意见之特别例外,其关键是鉴定之专门性规则.鉴定规则"专门性"界分的标准应当是案件事实在认知与理解的难度上"不能一眼看清",同时又应当设置基于案件事实的新颖性、仪器所具有的形象表达等例外.  相似文献   

3.
“意见”是国务院 2 0 0 0年 8月 2 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新增的一个文种。其实 ,早在 1996年 5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已正式列入这个文种。随着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施行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逐步推进 ,“意见”已成为党政机关的重要公文种类。在实际工作中 ,“意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一、“意见”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七条第四款、《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九条第十一款明确规定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事务文书,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常常使用的应用文书。但在目前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事务文书制作的要求还不太严格。文章论述了当前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事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以供事务文书制作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意见”分别于1996年、2000年被确定为党的机关公和国家行政机关公的正式种,本通过探讨“意见”的兴起、用法和写作方法,以期推动“意见”这一种的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6.
现行行政判决书样式由于其制度、法律层面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审判方式改革的需要。行政判决书改革应该遵循判决书的固有规律,以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为核心,从立法上对行政判决书进行必要规范,从制度层面重构行政判决书的结构模式,并注意借鉴刑事判决书、民事判决书改革的成功经验,在文书结构、诉辩内容、证据写作、判决理由等方面提出完整而具体的制作要求,以体现行政判决书的基本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7.
鉴定意见的质证一直是我国司法实践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对不同类型的鉴定意见进行质证的要点既具有共性又有其各自的特殊性。伤残鉴定意见作为实务中最常用到的鉴定意见之一具有其特殊性。同时,伤残鉴定意见的结论与受害人伤残与否以及伤残等级的高低具有直接联系,因此,其在人身损害案件中十分重要。笔者立足于我国伤残鉴定意见质证不深入的实际情况,从目前伤残鉴定意见质证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伤残鉴定意见的特殊性为重点,对伤残鉴定意见的质证要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诉讼中对伤残等级鉴定意见的质证技巧。  相似文献   

8.
意见证据规则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与传闻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一样,都是证据法中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通俗地讲,民事诉讼意见证据规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如何对待证人所提供的意见证据的一系列法律规则的总称。民事诉讼意见证据规则对于推进诉讼进程、实现诉讼目的具有深远的影响。意见证据规则的合理性已经被国外很多国家所认可,尤其在英美法系国家中更为突出。通过借鉴和参考两大法系的成熟经验,推动我国民事诉讼意见证据规则的发展,可以最终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意见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各国的司法实践中,司法鉴定的使用日益广泛,鉴定意见在帮助法官查明事实方面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司法鉴定的相关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一直以来,相当一部分法官和当事人把鉴定意见当作科学结论,而忽视了其言词证据的本性,因此疏于对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审查。因此,我国应借鉴各国的实践经验,分析我国现状,从鉴定机构、鉴定人、鉴定意见三方面完善立法,以促使司法鉴定更好地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5,(8):96-101
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充分体现了立法者对鉴定人出具意见态度的转变,更加强调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和选择。调查发现: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法官对鉴定意见认可度高,而当事人则反之。当事人对鉴定意见的认可度是其认可最终裁判结果的关键。破除这一矛盾,法官应避免以鉴代审,加强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和选择,提高鉴定人出庭率,从而提高当事人对鉴定意见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1.
任何国际组织与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产生了争端,可通过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制度加以解决。可提出咨询意见请求案的机关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及取得联合国大会授权的15个专门机关。咨询提案程序应遵循《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大会议事规程》及《联合国与专门机关关系协定》等规定。虽然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对于提出请求者无严格的法律约束力,但其权威性的广泛影响,可以使其发挥极大效力。为进一步提升国际法院之约束力,应在各国际组织基本法中增修接受并履行咨询意见之承诺条款。  相似文献   

12.
市人民政府: 为贯彻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大决策,做好向国家公务员制度过渡的准备,在本市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国家行政工作人员队伍,形成高效能的政府工作系统,卓有成效地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现提出在市级国家行政机关开展岗位培训的意见如下: 一、目的和任务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家行政机关的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各项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由此产生的经济纠纷及诉讼也逐渐增多,而法务会计的鉴定意见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势必越来越大。提高我国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可采性有利于提高法务会计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资格和能力,有助于推动法务会计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意见”不是法定的公文文种.在国务院办公厅制订的公文法规文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1.2.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987‘2.18日公布,1993.11.23日修订)中,均没有提及它。1981年规定的9类15种公文中没有它,1993年修订的12类13种公文中,也没有它。总之,在正式公文文种中没有它。在论及公文的著作中,有不少学者及文秘工作者,把正式公文之外的公报、条例、办法、规定、章程、细则、守则等文体,称之为“准公文”,甚至把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之类的事务文书,也称之为“准公文”。但很少有人…  相似文献   

15.
刑法学界对"意见"是否属于司法解释表现形式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主要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认识观点。否定性观点认为,"意见"不是司法解释,而是司法解释性文件,不能在裁判文书中直接援引。而肯定性观点则与此相反,认为从规定的内容看,系对审理受贿案件如何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属于司法解释的内容。应当说,肯定"意见"属于司法解释的观点更有其合理性与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以社会化为方向,改革现行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现就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机构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机关后勤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机关后勤工作是政府机关开展职能活动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机关后勤部门担负着繁重的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任务,在保障机关工作、改善职工生活、稳定职工队伍、管好资产  相似文献   

17.
在诉讼证据领域,何种科学技术可进入审判证据领域与对科学证据要如何审查是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两个问题的完美解决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工具价值。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两个问题均未给予明确地操作规则。在两个问题的论述背景下,本文将分析、论述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鉴定证据所存在的几个问题,包括鉴定人资质认定、鉴定意见审查、鉴定行为性质的界定等。  相似文献   

18.
文书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馆工作的难点,做好文书档案鉴定工作必须从进馆、立卷、保管等方面入手;电子文件的鉴定关键是认定它的原始性,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法律的建立及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交通业的繁荣,交通肇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交通肇事罪的责任认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交管部门对司机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认定,是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书面形式出具,但这仅是处理交通事故的依据,属于行政上的责任认定,不能等同于从司法理论上认定司机的交通肇事责任。本文基于具体的司法实践,对交通肇事的司机责任认定进行分析,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邵梦 《华章》2011,(19)
文书档案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它记录了一个社会组织所从事的各类管理活动.可见文书档案价值鉴定的重要性,如何开展文书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影响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相关因素、文书档案价值鉴定的途径可行的方法和步骤,都已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