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平流沉淀池、斜管(板)沉淀池、机械搅拌澄清池及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比较,推荐在火力发电厂原水预处理工艺中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絮凝沉淀池作业面小,多工种交叉作业、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高,如果施工不当,质量很难控制,重点是模板工程。  相似文献   

3.
任玉斌 《中国科技纵横》2010,(11):413-413,128
文中对转炉烟气一次除尘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作了简单的介绍,该流程能够使钢厂转炉烟气除尘水基本实现闭路循环,达到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流程中粗颗粒分离必不可少,而且在斜板沉淀池前加了电磁场辅以絮凝,使后序处理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4.
某自来水厂平流沉淀池排泥机牵引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翠英 《大众科技》2010,(7):138-139
南宁市某自来水厂平流沉淀池排泥机牵引系统由于早期设计存在缺陷,使用过程中故障发生率高,影响了沉淀池的正常排泥。为了保证沉淀池的正常排泥,确保沉淀池出水水质,对排泥机牵引系统进行了改造。经过改造后,排泥机牵引系统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导管上浮是桩基采下混凝土灌注施工中出现的一个典型问题.借助数学模型,分析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受力情况,对导管上浮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钻孔灌注桩在灌注过程中造成钢筋笼上浮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聚丙烯酰胺在不同投量和不同投加时间影响下絮体的强度(抗破碎能力)及恢复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加时间和投加量的不同对絮体的强度因子和恢复因子的影响也不同,说明在不同条件下投加聚丙烯酰胺对絮体的抗破碎能力及重新生长能力的影响也不同:在混凝剂与聚丙烯酰胺同时投加时(絮凝0min),聚丙烯酰胺投加量的不同对絮体的强度因子和恢复因子的影响并不明显的,在絮凝5 min后投加,絮体的强度因子和恢复因子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投量达到1mg/L时,恢复因子达到86%,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一定时,絮凝时间越长,再投加聚丙烯酰胺,絮体的强度因子和恢复因子越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钻孔灌注桩在灌注过程中造成钢筋笼上浮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虎口窑特大桥中的施工经验,简单地分析了钻孔灌注桩在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污水处理沉淀工艺理论,结合国电东北环保集团仙女河污水处理厂高密度沉淀池运行实际情况,通过确定PAC投加试验过程,经过实际生产试验,研究PAC投加对高密度沉淀池运行效果的改善,提高高密度沉淀池沉淀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笼在桩孔内处于悬挂状态,浇灌水下混凝土时,经常会发生钢筋笼上浮,从而引起桩身配筋发生改变,影响成桩质量。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针对钢筋笼上浮的条件、原因,提出了控制钢筋笼上浮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气浮技术发展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气浮法技术是国内外正在深入研究与不断推广的一种水处理新技术。它是在待处理水中通人大量密集的微细气泡,使其与杂质,絮粒相互粘附,形成比重小于水的浮体,从而依靠浮力上浮至水面,因此具有很高的固液分离能力,其中包括吸附、絮凝及水动力学等复杂过程,气浮法本身是一种物理净水法,但是可能伴随着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本章综合评述了气净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气浮法在矿冶工业中称为浮选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固液分离技术。电解气浮、真溶气气  相似文献   

13.
糖浆上浮是糖厂在制糖过程中的一套工序.引入糖浆上浮系统作为澄清把关工序,可以弥补澄清不足,促进产糖率的提高.为实现对糖浆上浮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设计了基于iFIX 5.0组态监控软件的实时监控系统,通过MPI电缆实时采集S7-300 PLC的各种信号,糖浆温度、糖浆流量、PH值、絮凝剂流量、糖化钙流量等,并实现自动控制,实时显示和超限报警,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糖浆上浮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有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 ,从微生物或其分泌物中分离、提取、纯化有絮凝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文章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辐流沉淀池水力搅拌混凝试验的模型、结构原理、材料、方法和结果等进行了描述和讨论。该试验通过对传统辐流沉淀池结构改造,强化水力搅拌条件,进而为实现混凝沉降提供了保障。试验表明,结构改造后辐流沉淀池的混凝沉降效果明显,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测斜管作为一种判断边坡的稳定性,或是对滑坡进行安全预警的有效手段,但因边坡出现较大变形,测斜管弯曲导致测斜仪探头无法下放,常规情况下,此测斜孔即为报废,本观测技术即是针对这一情况,利用即将报废的测斜孔,快速的进行修复,通过安装简易的外挂测读装置,实现连续观测,为工程安全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7.
滤池是地表水厂中不可缺少的净化构筑物,其过滤过程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它通常置于沉淀池或澄清池之后。过滤的功效,不仅在于进一步降低水的浊度,而且水中有机物、细菌乃至病毒等将随浊度的降低而被去除。残留于滤后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在失去浑浊物的保护或依附时,在滤后消毒过程中也将容易被杀灭,这就为滤后消毒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在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工艺中,有时沉淀池或澄清池可以省略,但滤池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铁重叠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地铁重叠盾构隧道的变形,并分析了上下隧道的施工顺序、盾构隧道净距、土体加固措施等因素对变形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先上后下、先下后上对地面沉降影响很小,先下后上施工顺序中下部隧道会上浮,先上后下施工顺序中上部隧道会沉降;盾构净距越大,先下后上施工顺序中下部隧道的上浮量越小;采用注浆加固措施能有效减少下部隧道上浮量。  相似文献   

19.
341省道马山至宜兴周铁段YMA02竺山湖线路区采用围堰明挖法施工,其湖底含有大量的疏浚淤泥,淤泥的不合理处理将会给周边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淤泥本身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直接外运废弃处理也是一种资源浪费。鉴于此,本文采用絮凝试验和颗粒级配试验,分析絮凝剂种类、掺量对于泥浆絮凝效果的影响,揭示了泥浆在絮凝过程中的絮凝机理和颗粒尺寸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絮凝处理效果优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且当CPAM掺量为0.4‰时,清液析出量最多;CPAM与APAM相比,前者对于泥浆的絮凝主要通过吸附电中和作用进行,而APAM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可以同时发挥吸附桥架作用和吸附电中和作用;随着各絮凝剂用量的增加,絮凝完成后泥浆中粘粒的含量逐渐减小,粉粒的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对水力循环澄清池的作用原理及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并针时水力循环澄清池存在能耗大,耗矾量大,运行不稳定,适应性差,泥渣回流难以控制,单池出水能力小等缺点,提出了合理的改造技术,如采用网格 斜管沉淀技术,涡流反应器 斜管沉淀技术,低回流(甚至无回流)技术,在工程实践和运用中具有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