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背景: 在幼儿园里,争吵、闹纠纷是幼儿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往往采取简单的阻止方式。从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制止幼儿的不良行为,似乎充当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实不然。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陆静芳 《考试周刊》2011,(46):232-232
在幼儿园里,争吵、闹纠纷是幼儿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往往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从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制约幼儿的不良行为,似乎充当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实不然。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有的反而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里,争吵、闹纠纷,是幼儿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往往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从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制止幼儿的不良行为,似乎充当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实不然。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作为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当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丽 《宁夏教育》2012,(4):30-30
在幼儿园里争吵、闹纠纷是幼儿交往中常见的一种观象,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当通过孩子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争吵是指幼儿间因意见不合而大声争辩、互不相让的行为,控告(告状)是指幼儿向老师告发别人错误和过失的行为。在幼儿园里,幼儿间争吵、控告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年龄越小此种情况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互相友爱的品德尚未形成。争吵与控告未必都是坏事,但会影响幼儿间友好关系的形成,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幼儿间的争吵与控告往往出自多种原因,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一、幼儿因家庭教育不当,或受不良影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幼儿园里强占别人的玩具、图书等物品,从而引起争吵。对此,教师应设法…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幼儿成为家庭的中心点,一个幼儿对多个家长的比例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然而,因为幼儿被保护得太好、太周到,一些已经不会与外界沟通和与小伙伴交往了,取而代之的是发脾气、摔东西、使用暴力等一些不良行为。有些家长不急于纠正、不正确面对,选择逃避等,最终把问题都抛给了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有的家长甚至会对幼儿说:"你再不听话,我就让老师好好管管你!"那么,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该如何对待不善交往的幼儿呢?一、不善交往的幼儿有哪些类型1.不会主动交往的幼儿小A是我们班本学期新来的幼儿,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可是她不太会主动交往。例如,早上入园的时候,别  相似文献   

7.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15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99名幼儿,探索影响3-6岁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家庭、教师、同伴等方面的因素,并建立影响因素的协方差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分为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社交障碍等四个维度,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主要抚养人、教师和同伴,其中同伴是家长、教师作用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各维度的重要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幼儿人际冲突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幼儿园以后,随着同伴交往的增加,幼儿人际冲突不断显现。近年来,人们对教师干预幼儿冲突情景给予了较多关注,而对幼儿自发的冲突解决过程及其应对策略却不够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幼儿应对人际冲突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一、人际冲突与幼儿心理发展冲突作为幼儿之间的一种相互抵制或对抗状态,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如攻击、推搡、抢夺、争吵、威胁等。人们通常片面地将冲突看作攻击行为或消极行为而不予接受。研究表明,冲突可能带来消极破坏性结果,影响幼儿本身及周围的人际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它能转化为幼儿心理发展的推进器。〔1〕解决…  相似文献   

9.
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某些行为会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习得,影响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下面我来分析几种教师行为误区。误区一:多次当众批评小班的梁梁热情活泼,乐意和同伴交往,但每次和小朋友一起玩,就会有小朋友来告状,说梁梁打人了或扔玩具了,等等。老师免不了当众批评他几句。  相似文献   

10.
梁玉华  苏丽 《教育探索》2012,(2):129-132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包括教师主导策略、幼儿主导策略和放任策略三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应对策略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受教师教育观念和幼儿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应对策略会体现出一些总体特征.基于教师在处理幼儿攻击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教育建议包括为幼儿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区别对待由不同动机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及加强对幼儿交往技能的指导等.  相似文献   

11.
同伴提名法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研究日益受到各国幼儿心理与幼儿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特点、影响因素,它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积极个性品质的培养、心理健康的促进、智力的发展等各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过去主要运用于青少年以上被试的一种社会测量法——同伴提名法,正被逐步应用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之中,成为研究幼儿同伴交往的有力工具。由于幼儿年龄小,心理发展水平有  相似文献   

12.
“交往”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是“人们为了获取共同成果而发生的相互作用”。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将“交往”看作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之一,凸显了课程实施情境中“交往”的特殊意义。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境中的“交往”是一种多向交往,是教师、幼儿、环境(空间、材料等)乃至家长、社区等多个交往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从教学活动的导入、发展,到最后的分享、评价都应突出幼儿在交往中的核心地位,以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一、交往的真实性针对“虚假交往”现象的存在,本课程强调交往的真实性,而这…  相似文献   

13.
在工作中,经常看到幼儿为了争抢一件玩具或者在游戏中争一个角色而发生争吵。在我们看来,这种争吵并不是一件坏事,其中蕴涵着许多积极意义。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有益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一、幼儿之间的争吵能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通常处于特殊的地位。父母的过分呵护甚至是溺爱抑制了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幼儿逐步形成了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性格。当来到幼儿园,幼儿原有的待人方式受挫,不善于理解别人,也不会主动关心别人,这样就很容易与同伴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他们会逐渐…  相似文献   

14.
小班幼儿情绪表现外显,常常表现为强烈高涨、缺乏控制、变化无常.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被成人批评、和同伴之间发生纠纷等情况时,上述情绪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此时,教师如果没有加以疏导,必将影响到幼儿的学习、交往和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姚鹏朵 《宁夏教育》2012,(12):25-26
在教育实践中笔者总结发现,提高教师的语言魅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一、教师表达语言的态度教师的语言态度对幼儿所产生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教师如果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持关注和认可的态度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就能激起幼儿更强的表达欲望,他就会更想说、更爱说,久而久之才能更会说。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语言表达不闻不问或否认、缄默,就会影响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幼儿的语言态度是属于情感化的,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不能对特定语言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进行理性的评价,因而幼儿的语言能力除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从于教师的语言态度。幼儿在听教师讲述的过程中,往往会在情感上或情绪  相似文献   

16.
黄波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330-331
被拒绝幼儿是指在群体中受到排挤和拒绝的幼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有利于其健康人格形成。文章运用同伴提名法选出班级内被拒绝幼儿,对其进行行为观察、家庭访谈、与教师沟通等方式了解幼儿交往行为状况并分析其成因,提出改善其同伴交往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部分幼儿被溺爱、被娇惯,而有两成以上的幼儿则感到孤独,这两种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幼儿一个健康的身心,让他们活泼、健康地成长,这个重任就落在了幼儿教师的肩上.师幼交往极其重要,即教师与幼儿之间要形成平等、真诚、宽容和理解的真实交往,教师要发挥好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学会交流沟通,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拒绝是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特征及产生原因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社会生活的事实.研究者以幼儿园实地观察记录的案例为第一手资料,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发生、发展,探讨教师的教育契机和干预策略,为教师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教育思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交往既是幼儿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幼儿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寻求促进幼儿社会 交往能力发展最佳途径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的教育活动, 其中园内活动包括:各类游戏活动,学科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值日活动等;社区活动包括 :参观、慰问、购物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幼儿同伴间、师生间的交往,尤其是 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极大地促进了幼儿与周围其他人的交往,对幼儿社 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首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交往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幼儿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影响教育活动的质量。幼儿是否喜爱教师的影响因素包括师幼交往、教师性格特征、教师外在形象、教师对幼儿的生活照顾、教师的专业技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