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少年作家群体兴起。全球化、多元化是他们成长的广阔背景,他们的脱颖而出代表着文学娱乐化和作家明星化的走向,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其作品并不一定代表一种榜样或经典,我们要运用脑髓,放远眼光,学会选择,尤其是舶来品,更要学会辨别。  相似文献   

2.
2006年,文学娱乐化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看待文学与作家的眼光也变得愈加复杂起来。有人认为作家作秀也可以产生明星效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学;但更多的人则痛心作家的形象受到玷污,文学的神圣遭受践踏。其实,我们认为,文学如果不能深入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再怎么“包装”,也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好的作品,再怎么“炒作”,也注定不是一个好的作家。目睹文坛一时之“怪现状”,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都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正如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一次演讲中所说那样,我们要“重树对文学的基本信念”,而作家写作也要自问“心灵的理由”何在。我们相信,时代的巨浪终会披沙拣金,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相似文献   

3.
娱乐化时代作为文学发展的时代语境,它的消费娱乐特征影响着文学发展,文学活动发生巨大改变.通过阐述娱乐时代文学观念的变化,探析作家创作的媒介化及作品意义多元化,揭示文学活动的品质呈现的低俗化和感官化,详细描述文学在娱乐化时代的生存现状,引导人们重视和反思娱乐化时代底色下的文学发展.只有经过长时间历练,才能使文学本性与时代发展步伐协调融合,文学才能形成新的自律,完成文学本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现今社会娱乐时尚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文学的娱乐化成为当今流行的一种文学现象。但必要的“娱乐性”并不应等于“娱乐化”,除了审美娱乐性之外,义学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只有同时正确具备这两种特性,文学才能有一个健康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历史作为文学的表现对象,是文学内容的构成部分。而文学中的历史意识或历史观,就是作家对现实与历史的审视,具有作家强烈的主观性或主体意识。文学既是一种话语的实践也是一种历史的实践,它在参与、再现和言说历史时就被赋予了关乎人类心灵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文学长期处于一种集体主义或半集体主义的创作状态,受到来自意识形态、批评家和文学思潮、市场三个方面的宰制。在我看来,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20世纪文学的历史已经向我们表明.那些我们今天依然谈论的文学经典无一不是对写作中“个人主义”的极端展示。中国的鲁迅、沈从文、张爱玲、萧红,国外的卡夫卡、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他们的写作无疑都是个人主义的重大收获。在今天。我们谈中国经验.也是要找到它和个人之间的现实连接,将它落实到每个作家身上。因为世界的中心就在作家的内心和灵魂中,就在作家充满“个人主义”写作的笔下。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给人们建构起一个个全新的活动空间,网络文学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一种新的文学形态,事实上,它只是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承载、传播文学文本的新媒介。面对不断功利化的世界,文学在提供超越现实的想象空间时,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应该坚守自己的底线,应该坚守文学的内涵,应该考虑社会影响,完全用市场标准取代了文学标准是不可以的,应注意作家正在被市场与消费的黑洞所吞噬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被说成是酒鬼、余秋雨被评论为“80年代以来最差的作家”、作家被当作明星来对待……在广州举行的“华语文学周”诸多论坛上,不少作家都提到的一个词,便是“文学娱乐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谢有顺在描述当下文学界某些现状时说,所有东西都可以被消解、改造,具有破坏性的往往能获得很多掌声,夸张的言论受到媒体喜欢。有时为了达到关注度,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相似文献   

9.
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板块,在IP改编方面商业成绩突出。但网络小说类型化、娱乐化所带来的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网络小说在市场的火爆并没有带来审美的更新与内容价值的更迭。网络小说日益感官娱乐化,缺乏现实观照,其价值引领引人担忧。基于种种弊端,网络小说近年来在多种机制的作用下呈现出一种“现实化”的转向。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的兴起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主要体现在政策的扶持和导向、以现实应对幻想机制的自觉转变、读者和市场呼唤现实题材等。但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在积极追求质量和社会效应的同时,也应警惕精英化的写作趋向。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101-107
新媒体的出现为中国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崭新的生存空间。当前社会现实以及互联网的固有弊端,网络诗歌作为一种新型的诗歌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价值缺失,娱乐化倾向严重,作品数量惊人却鲜有上乘之作。我们应该在充分尊重当今文学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把网络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文学强势,促进网络诗歌的健康发展,为中国当代诗坛提供更丰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从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的大小、深浅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世界文学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俄罗斯文学;二是欧美文学:三是拉美文学。由于复杂的地缘、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俄罗斯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种子和土壤一般的关系。而欧美文学对今天活跃在文坛上的一大批中青年作家来说,影响则更大。特别是那些20世纪的欧关作家,可以说引起了中国文学质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完全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动机或者助推器。尤其是卡夫卡。还有拉美文学中的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当代文学今天这个样子。然而.要想在世界文学格局中获得显著的地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需要真正从外国文学中汲取营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国的现实与历史中打捞文学的精髓。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今后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双脚踏在自己的土地上。与此同时打开视野,重新阗读和思考俄罗斯文学和拉美文学。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从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定时期的社会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形态。女性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在文学作品中也同样如此。中世纪的文学主要可分为:英雄史诗、宗教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四类。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作家描述下主流观点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与女性负面形象的大量存在;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和对典雅爱情追求导致的完美女性形象出现;以及城市文学中一些具有初步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女性观与社会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纸质媒介正面临视觉文化的巨大冲击。本文简述电影与文学联姻的历史,落脚于现实,关注文学与电影联姻的新动向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学电影化趋势。本文从中国作家介入电影创作的四种基本方式入手,详细分析了作为媒介的文学在题材内容、创作手法、思想内涵、语言风格、文体衍变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文学的平民化与平俗化是两个引人注目的流向。平民化以视点下移,观照普通人的生活为特征,体现出鲜明的平民意识,是当代文学开始真正关注现实普通人生的标志,可视为文学的进步。而以通俗文学为代表的平俗化,则以消遣性、刺激性为基本特征,体现出强烈的娱乐和商业意识。平俗化是顺应社会变革而勃然兴起的,契合了读者的心理需求。两种趋向从不同方面丰富了当代文学,但在文学精神上是有所不同的,不应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15.
作家声音     
正刘庆邦称作家要找到心灵深处"难念的经"刘庆邦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通常认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很紧密,因为我们都离不开现实;同时,两者的关系也是紧张的,作家对现实往往是质疑的态度。目前,有一种说法,说,现实已经非常丰富了,不用虚构就可以写成小说了,而我不太认同。虽然物质环境是一样的,但每一个人的现实,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要找到自己,要写出自己"最难念的经",这样,我们才能写出自己最真切  相似文献   

16.
“底层文学”的作品在学术界的质疑声中大量涌现,仔细解读这些作品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底层文学”的作家们在创作中走入了误区。诸如作品中底层生存环境与现实的偏离、情节的“失真”和人物的“空壳化”等。  相似文献   

17.
对文学的看法,可以有不同角度。以往我们从社会学角度去把握文学的社会属性,规定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这种社会学的文艺学,无疑是正确的、深刻的。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只满足于从社会学角度看问题,使文学许多复杂现象,得不到合理解释。更为可悲的是,我们已习惯于用这套独尊的理论,去指导作家创作,评价古今作品,把文学表现的生命性相,无意识以至人性,统统视作腐蚀灵魂、瓦解革命意志的污物,而“革命”作家写作出来的“社会的人”,却是一些抽象概念的化身。其实.文学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生命现…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化思潮的中国化过程其实包括中国的西方化和西方文化的中国化两个阶段。在中国现代东西文化冲突交融之中,其重点当然在后者。而所谓“中国化”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乃是一种实用主义化。所以,可以说整个中国现代都处于用实用目标改造西方思潮的文化格局之中。在这种大的氛围之下,一切意识形态建构都难免带有实用的特点。特别是文学,无论是西方文学思潮介绍和选择的标准,还是作家切入文学创作的动机;无论是作家主体对读者接受效应的期待,还是文学观念流变的深层轨迹,都带有浓重的实用主义色彩。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则表现于对文学创作的普遍实用化结构模式的认同和追求之中,在现代中国,它表现为一种寓言化。  相似文献   

19.
超越性是文学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文学产生的最初动机,文学诞生时的初始形态,以及无数作家的创作实践,都表明了文学与超越性之间的天然联系。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更有赖于文学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文学对现实的超越,一是需要与现实保持恰当的距离,其次离不开作家大胆的想象与对现实的重组,还需要运用象征的方法使作品具有“言外之意,境外之象”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基督教的诞生是同步的。“赎罪”可视为基督教文化的 第一原型。它在欧美文学中呈现出一种现实化与历史化的双重作用。霍桑的《红字>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对这一文化原型所做的两种不同方式的解读——移位阐释和演化阐释。从中不难看出,历史精神与作家个人风格的紧密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