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是一种生命状态,它是投人生活后的省察生活,是对无常人生的求索,是求索后的自得,是繁华落尽后的返朴寻“真”。这里的真,是真理之真。它垫高着我们遥望的视野,提升着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感谢生活     
生活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并解读它,才有可能在自己的纸上、用自己的人生画笔描绘生活,写出对生活的感悟。虽然它可能永远都是挂一漏万,但是,唯有这一个“真”字却可以使它得到永恒。生活是斑斓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哲理。要学习写作,首先要学会善于思考生活;要成为一个高尚的写作人,就必须在生活中汲取养料、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并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文章之美,并不在于文字或形式,关键在于思想。思想从何而来?它不是无病呻吟的慨叹,也不是哗众取宠的高调,它应该是从作者心中流出的真情实感,是一种对生活  相似文献   

3.
经验与体验     
写作特别是记叙类文体的写作,永远离不开经验和体验。所谓经验,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积累,它可以直接从生活中得来,也可以间接从书本上得来;所谓体验,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的生活的情感反应和智性感悟。写作就是将过  相似文献   

4.
日记是自己每天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的记录.天天坚持写作,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 记日记就是记录人生的脚印,一篇日记,一只脚印;人生漫漫,脚印告诉我们岁月的流逝,帮助我们思考生活,也催我们奋力前进.你的生活中必须要有日记,你的喜爱中也必须要有日记.日记是你的心灵花园,日记也是你最永恒的伙伴,只有它,能在你苦痛和孤独的时候,静静地听你诉说,为你解忧;在你高兴和进取的时候,热情地为你鼓掌,助你奋进.  相似文献   

5.
写作的本来意义与功名利禄不太相干,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应有内容,也是人们心理生活的应有内容,它属于生活本身。对于好的作来说,写作就是过程:写作使我们充实,使我们充满允愉,对于利用写作达到外在于写作目的人,写作就是目的。因此,真正写作的人不必理会外界的喧嚣。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没有人生感悟作基础,我们写文章也就失去了源头。练习写作就是要求我们在人生旅程中学会观察、感受人生,体验生活,要留心身边的人物,细心发现美,认真思考美,进而写成"自己"的人生篇章去讴歌生活中的美。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一种"穿透"生活、探索人生的本领,去发现生活的真谛,书写属于自己的诗篇。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范同华 《湖北教育》2003,(11):43-4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按照《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新的要求,依据写作“是为生活,为人生的,也是一种生命的活动”,针对我校写作教学的实际状况,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以表达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从而具有创造性地描写世界、表现世界、抒写自我、表现自我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中“新课标”颁发已7年,我省高中“新课标”教学也实施两年了。“新课标”对高中写作教学的一些要求,我们已耳熟能详。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9.
写作可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写作可以表达作者对美的感受;写作还可以记录人生。为了创造灿烂辉煌的人生,我们应该热爱写作。但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写作。因此,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许多语文老师感觉很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得从写作的基础入手。  相似文献   

10.
写作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和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它是我们进行语言积累的关键一步。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将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发挥阅读对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孔凡 《辽宁教育》2018,(3):40-40
我校37位班主任都肩负着红小"创建书香校园"的使命,同时也担任着班级学生阅读的系列工作。我们憧憬着"阅读改变人生"的美好未来,带领着学生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在阅读的幸福大道上,我们坚信阅读促进写作,写作点亮人生。教育家顾明远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坚持阅读同样也需要兴趣的支撑。创建班刊对学生的语文读写是有益处的,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还促使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写作教学也起到了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如果写作是一湾清澈的湖水,那么生活便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头,如果写作是一幅艳丽的油画,那么生活便是写作用之不尽的色彩。写作就是生活,就是对生活中“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挞。纵观目前高中写作教学,我们在话题作文中放飞遐思,在创新思维中流连忘返,在发展等级中驻足徜徉,行文颇为流畅,思路也很清晰,但通篇充斥着正确的废话,呻吟着无病的矫情,很少有生活的灵性闪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为什么这种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关键在于我们写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自然、社会、时代和人生,即远离了缤纷多彩的生…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一种生命状态,它是投入生活后的省察生活,是对无常人生的求索,是求索后的自得,是繁华落尽后的返璞寻“真”。  相似文献   

14.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是这样要求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与原大纲“表达真情实感”相比较,无疑要求学生注入更多的生活激情,绽放思维的火花,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与感受。一、还原生活本色,大胆抒写生活感受时代在飞速地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空前的进步,幸福与满足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但是正如最灿烂的阳光也难以照射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一样,我们那精彩无限的世界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声音,尽管它并非主流,然而也并不能抹杀它的存在。有一个学生以“靠”为话题,…  相似文献   

15.
守望幸福     
<正>八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五单元: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本次习作属于材料作文。写作时,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从材料内容看,雨果的名言揭示的是生活的意义和真谛,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品悟生活,从生活中体察人生的哲理。提示语限定了文章的写作范围,选取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抒情议论,从而揭示出深刻的道理。写作时,我们  相似文献   

16.
王俊智 《课外阅读》2011,(3):217-218
半命题作文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作者。半命题作文因其比全命题作丈给我们提供的自由度更大,因此我们可写的内容更多,切入的角度也更多,有利于我们尽情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最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中渗透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价值,对人的精神成长、道德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语文问题,同时也是德育领域内的问题。要分析作文教学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对作文的本质首先要有精到的把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于作文有着深刻的见解:“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由此可见,写作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生活实际的虚无飘渺的东西,也不是人们为了达成某种人生目的的工具,对于人们来说,它就是简单实在的现实生活;它平凡而又…  相似文献   

18.
听见的风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是佛的悟道,我们自然达不到这样高的境界。但我们可以读书,写作,思考,在忙碌中,沉静下一颗心,试着慢咂细品,品生活,悟人生,品咂生活的甘苦酸甜,领悟人生的喜怒哀乐,这便是我们的慧根了。  相似文献   

19.
<正>作文教学中,面对一个平常的作文命题,常有学生迟迟不能动笔写作,即使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写出来,往往也是寥寥数语、空洞无物。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怎样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而获得写作灵感和素材?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一、在观察生活中积累素材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与瞬息万变,抓住这些"美"的前提,就是认真细致地观察。所以,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同时随着当前议论文写作教学对常规的突破,时评作文以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和无可比拟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主要原因是它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