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阳明文化旅游研究当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王阳明心学的突出成就,关于其文学方面的旅游应用研究明显不足。在《阳明全书》和当前关于王阳明诗歌整理本中,可找到42首赣州诗歌,通过解构的方法,可发现在这些诗歌中包含了王阳明所见的南赣景观和民风、王阳明主要从事的活动、诗歌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他的心学体悟等要素,这些要素对于研究阳明文学与旅游的融合有着重要作用,可从景观构建、住宿、交通、购物和娱乐等方面探讨其转化途径,为赣州阳明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王阳明的黔籍弟子形成了阳明后学中较早的一个学派——“黔中王门”。他们数代相传,延绵百年,覆盖全省,成就斐然,蔚为大观,在贵州掀起了几次大规模的书院讲学运动高潮,成为贵州古代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前所未有的盛举。王阳明和黔中王门的书院讲学运动,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是明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被谪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期间。他始始以“内圣外王”为人生理想,不仅首开贵州文明开化之风,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而且创立了“阳明心学”,使儒学发展到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高峰。王阳明之功造福当时、泽被后世;王阳明之学跨出国界、飘洋过海、享誉国外。他以其个人的不幸换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幸,是一位很值得后世深入探讨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4.
近代报刊的出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提供了与古代文学截然不同的媒介与载体,直接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形态性质、文体类型和审美特征。以贵州出现最早的《黔报》、《贵州公报》等近代报纸为考察对象,从“文学场”的生成角度,探讨在由报刊开拓的文化语境中贵州现代文学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黔北旅程     
时下,多彩贵州游十分火爆。选择一条既有自然景观又有历史感的线路,应是个不错的主意。贵州的黔北旅游便是一条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旅游新线。往北一出省城贵阳,游人可在修文县境逗留,参观著名文化景点“阳明洞”。此处为我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境内)“悟道”之处。王明阳在“龙场悟道”而创心学,成为宋明理学思潮中心学派理论发展的高峰,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出“阳明洞”,即可往息烽县参观“息烽集中营”和“玄天洞”。此地因曾关押过张学良、杨虎诚将军及其他革命志士而名闻天下,是中…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在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王阳明与贵州的渊源从他被谪贬贵州开始,在龙场驿任职期间,王阳明对贵州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极大的。继程朱理学之后,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儒家学说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王阳明在贵州开启的文明开化之风,将个人的不幸转化为民族的大幸,造福后人,福泽后世。试探讨王阳明和贵州的渊源关系,在研究王阳明被贬谪贵州期间的功绩的过程中,挖掘二者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中年被贬谪贵州,由此开始对少数民族与土司治理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夷夏平等”的民族观。王阳明将此民族观运用于当时贵州重大事件的处理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的“贵州经验”,对贵州产生了良好影响。王阳明“夷夏平等”民族观和“贵州经验”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旅游重在文化。弘扬贵州独具特色的“阳明文化” ,有助于促进贵州旅游业 ,提升贵州的旅游品位。王阳明在贵州的龙场悟道 ,建立了影响深远的哲学体系 ,而且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培育了大批人才。他进入贵州后 ,饱览了沿途雄伟峻丽的山水 ,写下了许多讴歌贵州风光的美妙诗篇 ,还写了一些传诵不衰的散文。在贵阳讲学期间 ,又游览了许多风景名胜 ,留下了大量的行踪遗迹和诗文。这些都非常有助于现在开发贵阳和贵州旅游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9.
贵州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有1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3%,占世界亚热带地区这类地貌的四分之一。由于地形复杂多变,形成了瑰丽壮观、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观。这里有享誉全球的黄果树瀑布,有被誉为亚太奇观的织金洞,有驰名全国的百里杜鹃,有被喻为“浓缩的山峡”的(氵舞)阳河。山、水、洞、林融为一体,原生植被铺天盖地。这些典型的天然风光,使贵州成为了众所瞩目的“公园省”。但由于贵州地处西南边陲,文化和经济历来相对落后,加上交通不发达,因而对自然景观资源的宣传和开发均感不足,除了少数几个典型的景观之外,还有不少富有旅游价值的景观还鲜为人知,甚至连家居贵州的人也少有知晓。本文拟对贵州自然景观的现状、审美特征和价值作粗浅探讨,以期对贵州自然景观的把握及旅游文化的开发小有推动。  相似文献   

10.
古镇历史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兼具旅游产业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鉴于中国古镇旅游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平遥古城为案例,从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的视角,对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作了全面探索和总结。要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以古建筑群为核心,保护古镇景观环境”“利用古镇物态资源,还原历史生活风貌”“以人居型古镇定位,重塑遗产与人居关系”“转变单一业态结构,打造复合旅游业态”“整合区域外围资源,发挥区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对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阐述的基础上,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认为“致良知”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目标;“明伦”、“德教”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根本内容;“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根本方法;“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是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礼乐教化”、“敦厚风俗”是王阳明社会教育思想途径与目的。继而文章在肯定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实践绩效和历史影响的同时,认为其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建设、教育文化发展等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具有2000多年历史,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气势恢宏,景观奇特,文化内涵丰厚,有观赏、体验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旅游价值。通过对紫鹊界梯田景区现状的考察,客观分析了紫鹊界梯田景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紫鹊界梯田旅游开发的“增长极”、“点一轴”、“区域一体化”和“综合开发”等四种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风水文化的营造有两大基本原则,即整体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风水文化旅游是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杨仙岭是名扬世界的“中国风水第一山”,有着深厚的风水文化积淀,其风水景观文化与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组构和谐的传统人居风水村落,具有优越的旅游发展条件。杨仙岭旅游发展必须凸显核心吸引物,进行目的地旅游环境的整体构建;营造意境,做到物质景观与非物质景观互为印证;定位风水文化旅游胜地,实施雅俗共赏的旅游开发;围绕“三个”结合,进行产品创新,使游客在展示、观摩、操作过程中,充分体验其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是明中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被谪贬到贵州期间,王阳明胸怀做“圣贤”的大志,投身于贵州的社会实践,造福于贵州夷人;贵州夷人对王阳明“投桃报李”,抚慰他这颗受伤的心。从而演绎出了王阳明与贵州之间不朽的情结。  相似文献   

15.
<正>为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文化符号和品牌形象的塑造,进一步提升贵州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积极助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贵州出版集团主办,贵州新闻图片社(贵州画报社)、贵州省摄影家协会等联合承办的“2023海龙屯国际影像文化周”各项工作目前已准备就绪,将于7月19日在遵义市汇川区海龙屯土司小镇开幕。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贵州目前旅游状况,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提升贵州旅游形象、积极参与世界竞争的对策和思考:一是政府要作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贵州“旅游大省”的建设,强化政府的“三个统一”能力.二是观念要更新,解放思想,树立“大旅游、大发展”的观念.三是措施要有力,夯实我省愿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立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特区.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下,发展“孝亲文化”旅游翻译是我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重要一环。我国历史遗产、风俗民情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以“孝亲文化”旅游为例,各种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但由于各个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文化差异较大,很难向外国游客准确地传达旅游景观中的文化信息。重视“孝亲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中的翻译问题,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精神意志和文化精髓,开展当前形势下的面向外部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提高对外的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孙应鳌(1527—1584年),字山甫,号淮海,明朝贵州清平(今凯里)人。自幼聪明,好学上进,善作文章。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王阳明弟子徐樾(字子直)以提学副使督学贵州。“一见应鳌而大奇之”。18岁的孙应鳌拜徐樾为师,成为王阳明再传弟子。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孙应鳌乡试第一,成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成癸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是黔省第一位庶吉士。  相似文献   

19.
贵州生态博物馆的发展需要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由于旅游经济的发展使得村落的传统文化价值弱化、生计模式发生改变、众多文化遗产资源被功利化。在以社区居民为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文化的传统价值,把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整个村落的文化集体记忆,促使生态博物馆健康运行,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挖掘旅游地区地域性文化,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吸引力、向往力和张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三亚山水传说即具有多方面文化内涵,具有突出的旅游审美价值。三亚山水传说的多样主题类型,表现了三亚山水景观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从作为审美主体的旅游者和作为旅游客体的山水景观而言,山水传说有着尚待挖掘的潜在旅游审美价值;从媒体传播平台、导游素质提升、景观文化设计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等四点可以探索基于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