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园,一座胜似皇家园林的私家园林。易园雕梁画栋、雍容华贵,有着浓郁的宫廷色彩、皇家园林的气度,可与秦汉的阿房宫、清代的避暑山庄媲美。  相似文献   

2.
高雅丽 《生态文化》2007,(G00):I0001-I0002
易园,一座胜似皇家园林的私家园林。易园雕梁画栋、雍容华贵,有着浓郁的宫廷色彩、皇家园林的气度,可与秦汉的阿房宫、清代的避暑山庄媲美。在川府大地上,易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3.
晋华 《旅游世界》2023,(7):72-77
“和亲”是中国古代为维护王朝统治而进行的一种政治行为,不管是汉朝的昭君出塞还是唐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都属于这种情况。在清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笼络当时的蒙古王公,实行了长达百年的满蒙联姻政策,而赤峰市是清朝皇室下嫁公主最多的地区。清代赤峰地区为塞外重地,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乾隆年间,先后有七位公主奉旨下嫁至此。公主们远离家乡肩负使命来到漠南草原,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换来和平与稳定。赤峰博物馆“和同一家”展厅中,“草原姻盟”板块展出了包括公主朝服、配饰,清代官窑瓷器,清代佛教文物及生活用品等珍贵展品,多方面展现了公主厘降(王女下嫁)塞外的草原生活,宛若徐徐展开一幅清公主下嫁塞北、建设草原、民族融合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4.
两分钟全票通过“申遗”报告 2003年7月4日零点,法国巴黎时间下午6点,一条令中国人尤其是南京人感到振奋的消息传来: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南京明孝陵与北京十三陵  相似文献   

5.
位于北京什刹海和后海环抱之中的恭王府,是清代遗下的一座独具历史风貌和建筑艺术特色的皇家园林,历来被誉为京都百座王府之冠。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大建筑群落营造而成,府邸在前,花园在后,其楼阁恢宏,点缀奇绝,乃至于某些景观竟跟无异!无怪乎这座恭王府如今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开放以来,受到许多国际友人的青睐,前来观光者络绎不绝。尤其受到青睐的是后花园内的那座大戏楼。当初开放不久,就迎来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及夫人一行。他们步入恭王府后花园,但见那依山而筑的爬山游廊盘桓逶迤,姿态万千;沿途更见夹道的森森竹树,蓊郁蔽空,深碧如…  相似文献   

6.
清代乡试闱官的回避与关防,是通过防止考场作弊、减少考试随机误差以保证考试结果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本文在论述清代乡试闱官回避与关防内容、作用的基础上,提炼出该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唐代前期的驸马主要出自功臣勋贵与外戚亲族之家,中期驸马主要出自武臣节将之家,晚期则转移到士卿之家。本文通过对唐代驸马选尚特点的剖析得出唐代公主的婚姻与驸马的甄选主要是为政治服务,并且驸马选尚标准的转变也是与当时政治局势的特点和统治者内外政策调整联系在一起,这彼此之间的互动既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也展现了大环境对皇家婚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颐·和·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次世界文化遗产全委会,不久前表决通过颐和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京西郊20公里处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古典园林。它是清朝皇室的寝宫,特别是慈禧太后晚年处理政务的所在地,同时也是皇家避暑、游览、做寿的皇家花园。颐和园为历代皇家经营800余年,规模宏大,总面积为290公顷,全园布局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阅读藏族历史、藏族美术史类文献,很难绕开有关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尊公主故事的记载。文献在介绍成亲故事的同时,常常会叙述拉萨的大昭寺与小昭寺分别供奉着两位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8岁等身像。但在不同类型文献的表述中,关于这两座等身像的说法多有差异,来源、流转、名称的不同说法造成众多文献引用不严谨乃至出现错误。该文对比当下常见的各类文献说法,溯源藏族历史文献记载,最终锚定目前已知最早文献对大、小昭寺的释迦牟尼等身像的说法源头,再结合藏族艺术发展过程中本土艺术对外来艺术借鉴的特点,在松赞干布与两公主故事背景下,提出大、小昭寺两尊佛像可能是藏地早期作品,同时提出作为文献引用更准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学校教育及其考试制度大体沿袭明朝,但比明朝体制更加完备。基本上是从社学、私塾到府、州、县学,到国学的三级教育及考试制度。一 社学、书塾社学元明清三代皆有。元制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社学一所。明代各府、州、县皆立社学,教育15岁以下之幼童。清代每乡皆置社学,是承担普及教育的地方学校。凡近乡子弟12岁以上者,令入学。择文章品行皆优者充社师,免其差徭,并适当给以生活补贴。清代属于初级教育的还有各种书塾,如富贵人家为子弟宗室办的家塾、义塾。塾师多为年高有德之老学宿儒。《红楼梦》第七回贾宝玉对秦钟说:“我们家却有个…  相似文献   

11.
岑大利 《文化学刊》2010,(4):154-156
清代官箴书,是清代训诫官员的书,它集历代官宦从政经验和为官之道之大成。较前代的官箴书相比,清代的官箴书更面向基层政府的官员,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清代官箴书中的社会史资料十分丰富,学术价值很高,其中关于救灾与赈恤、各地民俗与社会问题、官员生活、交际往来和子女教育、社会治安与乡民教育的资料,对研究社会史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连晨希 《文化学刊》2023,(1):223-226
祭祀礼仪作为“五礼”之首,是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政治功能和文化价值。祭祀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礼仪形式来表达祭祀者的诉求。在清代,采用的是满洲祭礼和汉族祭礼并行的模式,满洲祭礼的全族性与平等性,无法像汉族祭礼那样彰显皇权至尊。清代满洲祭礼发源于满洲民俗与宗教信仰,在入关之后,清代帝王在保存满洲民俗和宗教特色的基础上,对祭礼进行了改造,在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称帝后,开始出现分流,部分祭礼向汉制靠拢。文章主要通过对满洲祭礼入关前后的缘起、收缩及流变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丰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兴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以西10余公里的渤海辽东湾北岸。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由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始建,是护卫山海关的重要城池。明代为宁远城,清代称宁远州。兴城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著名的明代古城。古城呈正方形,占地面积0.662平方公里,城内有东西南北四条街,十字相交于城中的一座  相似文献   

14.
皇家鹿苑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的中南部,在清代曾是皇家鹿苑的所在地。辽源地处半山区,因东辽河发源此地而得名。境内群山环绕,丘陵起伏,沟川河谷纵横交错,既有山区特点,又有平原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在清代,梅花鹿的药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已逐渐被世人所认可,为了有足够的梅花鹿供宫庭皇室药用,清政府选择辽源市东南部的大肚川(现东丰县境内)就地设围封禁,并把捕获的活鹿圈养、繁殖,建起了人工饲养梅花  相似文献   

15.
统治军队需要优抚和惩罚相结合。优抚是激发士兵士气,安抚士兵和家属情绪的有效方法,惩罚则起到警示士兵,引以为戒的作用,能使军队保持持久的战斗力。本文基于《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探讨清代绿营兵的基本优抚和惩罚制度,以及南部县的优抚和惩罚制度。  相似文献   

16.
满蒙联姻是清代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清朝统治者在边疆地区推行的重要国策之一,对于清朝统一全国、巩固政权及治理边疆有着重要作用。自乾隆朝起,清廷对满蒙联姻的控制明显增强,乾隆帝第七女与拉旺多尔济的婚嫁,成为清朝满蒙联姻的转折点。在此之后,随着"备指额驸"制度的完善,清朝与蒙古联姻的地域和部族范围都开始缩小。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笔记集大成时代,笔记创作量多质高,名家辈出。梁章钜的笔记创作以其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创作质量,在清代占有重要地位。简约信实、章法自然、博识雅驯、叙写从容的记叙特点,是其笔记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折射出时代学术潮流与笔记创作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延续了上千年,到了清代,科举制度发展到另一个高峰。清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科举制度的内容和方法更加刻板,使得士子们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及方法都以满足应试为目的,严重影响了社会的风气和学习风气,因而对清代科举的研究也多从弊端入手,本文则从清代科举制度中相关的历史教育为切入点,探讨其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进而达到可供当今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清代采选秀女制度大多限于八旗女子,其制度颇为完善、严密。宫人之数较之前期大为减少。清帝还制定满蒙联姻政策,娶蒙古族女子为妃,以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清统治者选择后妃不拘门第。后妃既有世家贵族出身的名门闺秀,又有普通旗人之女,甚至有包衣之女。后宫之中等级森严,皇后与妃嫔既是妻妾关系,又为君臣关系。清代把不准后妃干政奉为祖宗家法,使后宫政治运作与君主专制政体配合得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20.
古埃及的王位继承以男性为主,女性不能直接继承王位。每位法老继承王位的过程是复杂的,受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是王室女性对王位继承的参与。王室女性主要包括公主、王后及妃子、太后,她们在王位继承中承担了不同的角色。本文将着重讨论兼具公主、王后、太后三重身份的女性,分别分析她们在不同时期对王位继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