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是高中物理中两个重要的演示实验。为了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两个实验的条件是非常特殊的,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实验现象则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大不相同。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如果对自感现象的本质理解不深,仅凭上课时对通电自感、断电自感实验现象的感性理解,不顾条件变化,生搬硬套,就会出错,甚至不知从何下手。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也是运用电磁感应规律分析实际问题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DIS 即数字化信息系统,它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系统,进行实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最终把实验结果直接用图表或图线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直观、形象、简便等特点.笔者把 DIS 技术应用于自感现象实验,使实验结果变得更为直观.一、传统实验的局限性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比较抽象,学生对  相似文献   

3.
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中的一个特例,它是由于通过线圈自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对自感现象进行分析也是许多学生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自感现象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感现象较为全面的认识.一、生活中的自感现象生活中常见的自感现象是以自感高压和自感延时两种面貌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自感现象是由导体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它是学生不易接受,难以理解的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做好演示实验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自感现象。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必修加选修 (2003年新版)教材第二册第十六章第五节介绍 了两种自感现象:通电和断路自感现象,并且从 电磁感应观点作了定性解释.对于同一线圈来 说,电流变化得快,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就变化 得快,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大:反之电流  相似文献   

6.
1自感现象的理论分析自感现象分析是高中物理电磁感应部分的重要内容,并在历年各地高考中多次出现。在自感现象的教学中多以理论分析为主,自感现象理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感现象是由导体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电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电工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在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自感现象”一节的教学中,为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目的,做好自感现象演示实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自感是一种特殊的又是普遍存在的电磁感应现象,它是高中物理“电磁感应”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本文就突破难点的方法作一探讨.一、教学难点分析教学实践表明,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学生无法理解自感电动势与通过线圈的电流的相互制约关系.具体有三方面原因.1.自感现  相似文献   

9.
1 自感电动势 1)自感及自感电动势线圈因自身的电流变化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因为现象发生在同一个线圈上.  相似文献   

10.
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导体回路中电流发生变化而在自身回路中产生的电感应现象.其本质是:自身电流的变化,导致其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使通过线圈自身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最终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当原来电流在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当原来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同.因此,“自感”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感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了在R—L并联电路中,断电瞬间自感现象的一些不正确的解释,并应用暂时电路的理论和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论述了产生自感现象的基本条件以及自感现象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变气隙自感传感器是传统检测技术中一种常用的典型传感器,然而对其分析中经常出现近似简化错误。这与该传感器实验性知识缺失有关。作者介绍了一个在变气隙自感传感器分析中应用MATLAB模拟辅助实验的实例,并指出了通常对该传感器近似简化分时的概念性错误。  相似文献   

13.
迈克尔·法拉第是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是电磁领域中出色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因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而永载史册。他还是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者,是场概念提出的先驱者,并在爱因斯坦前60多年提出用力线取代和抛弃"以太",还发现静电感应现象并独立地和亨利同时发现了自感现象,暗示了电磁波的存在。约翰·丁铎尔把他的研究成果归纳为四类:电磁感应的发现;电解定律;磁旋光效应;  相似文献   

14.
贵刊1999年第9期上“如何选择自感演示仪中的小灯泡”一文,正确指出了在演示“断电瞬间的自感现象”实验中,灯泡规格的选择大有讲究.例如,若用“2.5V,0.3A”的可能无法察觉“电灯维持继续亮一会儿”;而用“6~8V,0.15A”灯泡,则能明显显示这一现象,甚至还会有“灯泡先闪亮一下,才慢慢熄灭”的令人惊奇之效.相信各校同仁,只要实际做过这一实验的,都会印象深刻,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5.
路玉燕 《甘肃教育》2014,(19):119-119
正断电自感实验是高中物理重要的演示实验之一,也是电磁感应部分高考的热点之一.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又进行了理论分析,学生还是对断电自感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断电自感实验中学生认识的几个误区.误区一:误认为断电自感实验现象是灯泡一定闪亮一下才熄灭。存在这样认识的原因是教材中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设计的实验是开关断开的瞬  相似文献   

16.
在苏教版物理选修3-2的第1章"电磁感应"的第5节"自感现象"中,教材上重点介绍了自感的应用——日光灯,其中启辉器和镇流器不可或缺.在课堂上,笔者运用演示教具——日光灯,展示其点燃过程的现象是:开关接通,启辉器闪烁,日光灯管闪几下后发光,很容易就能观察到了镇流器的自感现象.但细心的学生却发现,教室里的日光灯既没有启辉器,打开时也没看到日光灯闪几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实验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第六节“互感和自感现象”一节,推荐了断电自感现象。如图1,灯泡A和带铁芯的线圈L并联在直流电路中。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断电时,这时可以发现灯泡没有立即熄灭,而是闪了一下。笔者认为存在两点缺陷,如作如下改进,可以减少实验器材损耗,也可使实验变得更生动,可视性会更强。  相似文献   

18.
自感是电磁感应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现代电子线路中其应用十分广泛。自感也是教与学的难点,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清“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两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物理课本中关于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见图1、图3),一般说来演示效果不好.演示通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1亮度延迟时间太短.演示断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 2的延迟时间更短,几乎是断电即灭,而且演示重复性差.学生从演示中不能获得比较鲜明直观的"自感阻碍电流变化"这一物理过程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感二用”自感演示器的设计原理,制作方法,实验现象和揭示规律,该设计既能演示能电时的自感现象及其规律,又能演示断电时的自感现象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