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传统城市化不同。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系统分析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战略背景、战略要求、战略比较、战略目标和战略内涵,以及新型城市化战略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设计要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传统城市化不同,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系统分析中国新型城市化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了未来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设计的7大原则,建议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环渤海3大组团式城市群、9大城市带、50余个城市中心作为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最佳载体,在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消除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公平的内涵中,成为获取新一轮“发展红利”的高端平台。  相似文献   

3.
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是江苏省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江苏的必然要求。在江苏经济不断增长,社会全面开放的今天,城乡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五个一体化”战略,同时,苏南城乡一体化的成功探索又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借鉴,这就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目标提供了要求。只有通过城乡一体化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解决好由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最突出问题,从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人口超出农村人口、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下降到10%以下、城市社区总数超过了乡镇总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级以上287座城市中市人口平均超出100万,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开始由农业社会步入城市社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并发出了一个明确的战略信号,即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社会、中国的结构、中国的功能、中国的管理将以城市为主体,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下,把均衡发展、包容发展、和谐发展,把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作为实现现代化路径的指导性原则,真正践行国际公认的口号:"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本文就中国城市化率超出50%后的战略意义、战略内涵、现代管理、统筹城乡发展方程,提出了独立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协同合作的视角,建立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进而构建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五个要素:综合经济能力、基础设施水平、社会和谐、城际基础设施共享度、城际间分工与协作,共涵盖指标64项,最后对长三角25个城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1-2019年间的科技创新数据,通过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来测度科技创新协同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区域间、部门间的科技创新协同度较低但发展趋势呈上升态势,各子系统有序度的差异性是导致协同度较低的重要因素;第二,在新经济地理的3D框架下,经济密度、交通便利、通信设施、市场化、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等的发展都对科技创新协同度产生积极影响,但人口密度的增加没有提高其协同度,这些经济地理要素构成协同机制系统,同时呈现空间个体异质性;第三,在拓展分析中,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个体间具有自主技术创新临近特征.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系统又全面地研究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论将给粤港澳探索推进协同创新为科技湾区建设加添动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浙江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得益于在总体战略构想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科学建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体系;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框架;逐步优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机制模式,从而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城市现代化包括城市经济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三个方面,城乡一体化则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其生活质量差异状况来反映。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质量还比较低,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的9个超大城市没有一个进入高度现代化的行列,大部分都属于初步实现现代化的水平;城乡一体化程度更低,还处于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阶段。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城市化质量。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新形势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大思路、大战略。本论文以临沂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临沂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临沂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真正实现城乡地位平等、要素互补、开放互通、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研究建立一套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的构建与结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城市创新能力结构耦合视角,采用系统耦合模型描述创新要素的动态结构匹配作用关系,测度城市创新协同度,直接刻画创新协同启动方与创新协同匹配方的内在二元性关系结构,构建城市群创新协同网络模型(UA-SIN).UA-SIN为有向网络,包括拓扑与赋边权,内协与外协网络等模型形态.进一步基于UA-SIN的城市中心性、聚集性和相关性等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分别研究城市创新协同能力(包括发起、匹配和中介能力)、城市创新协同集群和城市创新协同模式等网络结构特征.最后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UA-SIN能够在构筑区域经济循环体系、优化城市创新链分工、规划城市群创新平台布局、定位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领域与方向等方面,为城市群创新发展战略优化提供决策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虽然切入点是农村,目的点却是推进城市化进程与社会整体发展。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市化道路相辅相成,新农村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内涵,消除城乡二元社会差别,为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必要准备,并以此成为中国影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  相似文献   

12.
山西城镇化发展模式优化与空间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迎东  卞坤 《未来与发展》2011,34(1):108-113
加快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山西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成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其城镇化道路在多元性的基础上具备丰富的地域类型特征。本文提出以主体功能区划作为城镇化主导模式研究和确定的必要基础,以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城镇化发展为主线,通过"空间准入"政策规则制定出不同主体功能区内相应不同类型的空间使用要求,从区域层面把经济中心、城镇体系、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生态保护区、禁止开发地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功能空间并采取相应的空间治理机制和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山西省城镇发展主导模式及其空间整合的基本战略,并提出了山西城镇化主导模式的选择框架,有助于对不同区域的城镇化模式作个性化的选择与优化。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杨学丽  弓萍 《科教文汇》2014,(32):220-221
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结合生态文明相关理论,阐述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关联和动力机制,结合大庆生态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现状,探索两者协调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韦俊敏  胡宝清  张中秋 《资源科学》2014,36(8):1563-1571
土地精明利用是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潜力在小城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新的战略选择下,以"中国长寿之乡"、"广西旅游名县"——上林县所辖11个乡镇为评价单元,构建了包括经济集约、资源节约、城乡统筹、环境友好四个方面在内的小城镇土地精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物元可拓模型测度了土地精明利用水平,以期为土地精明利用路径选择及城镇化转型升级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仅县城所在地大丰镇的土地利用为精明利用等级,粮食主产区巷贤镇和乔贤镇为基本精明利用等级,绝大部分乡镇为不精明利用等级。土地精明利用等级与经济发展水平、用地方式、生态环境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对农村进行现代化改造。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现代化的动力。城市反哺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以城带乡”而论,新农村建设有三种模式:近郊的城市化或称城乡一体化;远郊的小城镇化;偏僻山区的生态化。所以说,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农村,但出路在城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城乡共同经济社会空间,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城镇化、贫困地区的减贫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如何有效对接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两大国家重大战略体系是地理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文章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阐述了城镇化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结合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对贫困地区自我发展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尝试探讨新型城镇化助推扶贫开发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优化路径,以期为推动贫困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扶贫开发"双轮驱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秀梅 《科教文汇》2011,(23):201-20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要推进农村文化繁荣。本文剖析农村文体阵地建设的存在问题,探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求利用和依靠文化建设力量,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关系演变的一般逻辑,从城市类型、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城乡资源流动和城乡关系五个层面的动态运动中,探讨了城市化与城乡关系演变的一般规律,说明快速城市化是农村资本和劳动力双重流出的过程,城乡差距扩大存在必然性,要缓解城乡关系的恶化,必须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利用市场机制,转变农民组织形式,使资源能够留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