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必须适应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企业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从而确保企业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 ,是完成新时期高等学校所面临的新任务的需要 ,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关注教育现实问题 ,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教育要研究活生生的学生、教师和充满生机的学校。教育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涵三个内涵 :一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 ,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协调的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 ,可持续发展强调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有5层含义: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应将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可持续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在人力资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自身的发展、经济自身的发展和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3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核心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其中,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互关系,二是深刻理解从传统发展观转向"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性,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更加注重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这无论从其理论内涵还是实践经验来说,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唯物史观中以人为本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对管理与办学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也是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教育部“质量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同传统发展观相比,科学发展观在对待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上有着新的认识,体现了以人为本、效率与公平统一及和谐共处的伦理精神。这些伦理精神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坚持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刘洪涛 《教师》2011,(17):43-43
科学发展观提出,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之一。笔者深刻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理论教育对全面培养适应未来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性,就此方面的教学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三中全会我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孕育了新的理念,新理念的飞跃必然开创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这无论从其理论内涵还是实践经验来说,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唯物史观中以我为本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物质丰富、文化昌盛、人民富裕安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强国,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它不仅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更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承担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历史使命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运用科学的发展理论来思考和谋划教育如何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一、以人为本,更新观念,确立教育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也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指导思域内教育协调、均衡发展的水平,以及老百姓对教育发展水平的满意程度。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根据新的科学发展观,谋划和制定了今后教育发展的大思…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新的概括与总结,是我们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那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怎样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宁夏教育发展实际,谈点学习体会与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刘志山 《早期教育》2005,(7):i004-i00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从人类对发展的认识轨迹和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生态发展和谐统一的思想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发展中也并存着种种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科学发展观会对问题的解决和下一步深层次整合带来什么样的指导和启示呢?整合如何才能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和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黄陂作为一个有着90多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谋划教育均衡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领导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从而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嬗变出发,总结分析了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与环境恶化的态势,认为当代人口迫切需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人口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人们的自然观必须由“征服论”向“协调论”转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人口、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认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一次思维领域的革命,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并阐明了新的科学发展观意义,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成功实践,必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人的生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实践突出了科学技术等智能性因素的作用,将人才的重要性彰显了出来,人才强国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对现代实践发展要求的一种反映,也为我们深入思考马克思关于人的生产理论打开了理论空间。人口生产、人才生产、具有个性的人的生产,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生产的三个层面,将三者统一起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剖析了江苏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的新形势,全面审视了江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坚持教育超前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等五个方面,对江苏高等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