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血缘作为维系人们关系的纽带作用十分强大,祖先崇拜不仅是原始社会末期祭祀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形成后的父权与君权交叉重叠的渊薮,于是事父与事君的“孝”、“忠”准则就成为了中国古代礼制的核心内容,并对后继的中国社会以强势影响。  相似文献   

2.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竟然遭到无理拒绝,引发了“五四运动”。尽管中国代表拒绝签字,但和会还是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交给日本。这怎么谈得上“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怒了中国人民,北京大学等校学生首先发难,集会、游行,得到了广大工人、商人的同情和支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北洋军阀政府被迫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五四运动”取得了第一个初步胜利。尽…  相似文献   

3.
"新学"浅议     
“新学”是中国近代学术文化的一种新的形态,是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是在中国传统旧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西兼容的新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新学”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启了进步思想之门,同时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是毛泽东思想最本质的特征。究竟是“中国化”还是“中国气派”方能更确切表述这一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化与中国气派多层面的辨析,阐述了“中国气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质区别,论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是着眼于本质特征的挖掘与表述更具科学性与严谨性。同时,对中国化特征进行了探讨与概括:科学性与先进性是其中国化的前提,阶级性与大众性、革命性和创造性是其存在的依据,民族化与大众化是其中国化的载体,时代性与发展性是其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材一说到中国就是‘地大物博’,我看早就该改成‘地大物不博’。”在近日上海市政协召开的一次关于“节约型社会”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沈思如是说。沈思呼吁,应尽早把“地大物博”论请出中小学课本,让一些触目惊心的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的数据取而代之,倒可以让孩子更冷静、更客观地面对中国的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1月10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这就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都主张儒法并用。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唐朝,统治者一面搞“贞观修礼”,制定了一套封建的道德体系,以“正家”、“定天下”;一方面又制定法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严密、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  相似文献   

7.
一.何谓教育学“中国化” 关于教育学“中国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教育学“中国化”就是教育学“本土化”,过去提“中国化”,观在提“本土化”。本土就是本民族的、传统的、现实的东西。教育“本土化”即指吸收外来文化和自身文化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文化的选择。但是。提“本土化”是否会使教育不仅迷失了自我成长的正确方向。而且又远离了文化传统的精神家园,从而成为盲目漂泊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另有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一、“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集中体现1、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体现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阶级基础和根本任务。在当今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国工人阶级,当然包括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因此说,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体现了我们党…  相似文献   

9.
仰胜利 《历史学习》2004,(12):12-13
时至21世纪,西方大国一些政要和媒体仍以“冷战”思维审视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喧嚷“中国威胁论”,试图阻遏中国的和平崛起,以维护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那么,什么叫“冷战”思维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对比中西翻译理论为其本研究方法,从介绍西方译学流派纷呈的现状和成因入手,分析了中国译学理论化和科学化发展滞后和之所以出现“中国译学无流派”的声音的主要原因,总结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界的学术之争,阐述了中国译学流派发展的现状,并最终在介绍了中国译学中文化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互补”是中国译学走向科学化,理论化,学理化的指导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共工"、"女娲"、"大壑"神话与战国时期的宇宙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工”、“女娲”、“大壑”三则神话是有内在联系的一个完整系统,它是战国秦汉之际人们用神话思维对宇宙天地自然现象的不断解释。这些神话都是前赋文化的各种要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相互综合下的产物,不能一概解释为原始人类的创作。21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应该摒弃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另辟蹊径,采用文化要素分析法,用中国文化解释中国神话不失为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气韵说”取代“形神说”标志着中国文化价值的审美完成,其历史走向,正是中国美学从文化的审美走向审美创造的文化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国高层领导人首次提出“和平崛起”思想。“和平崛起”思想的提出,是对当今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和深刻把握,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的客观要求,是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即将崩溃论”的回应。发展是“和平崛起”的核心;稳定是“和平崛起”的前提;机遇是“和平崛起”的条件;创新是“和平崛起”的根本。“和平崛起”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正在中国蓬勃开展的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支撑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其实质而言,是早期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在中国以另类形式获得新生,但它不是简单的继承与复兴,而是在与中国化教育传统相结合中的扬弃,具有更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复杂的教师角色定位,并将逐步向整体教育过渡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昊天 《教育与职业》2006,(19):40-41
2006年5月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及国际科技项目交流会”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关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有38万人出国留学,其中13万人已学成回国,尚有25万余人留在国外学习、工作。目前,中国回国留学人员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进入全国各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就有近万人,其中90%以上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海归创业成功的故事一直是激励青年学子留学和留学人员归国的强劲动力。而在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道路上,各级政府机构都在想方设法搭桥铺路,营造创业的沃土。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将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刊物题名为《中国翻译》,根据冯友兰的哲学思想推断,《中国翻译》即《中国翻译学》,《中国翻译学》是中国的翻译学,具有浓厚的民族特性。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分程度差异和花样差异。中国翻译学与西方翻译学之间的差异是花样差异,不是程度差异,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中国译论家不要自卑,要继承前人遗产,吸收国外精华,理论联系实践,力争早日建成《中国翻译学》。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文》2007,(7):115-115
“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诗经》中。如《大雅·民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之例,毕竟还算不得真正指称国家的“中国”的出现。作为指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例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楚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伴随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更加热衷于汉语的学习。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成为众多母语非汉语国人们的新时尚。由此,笔者认为,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步伐的加快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吸引,未来不长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在故事结构与结尾上有很大的区别,往往喜欢以大团圆收场,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社会现实、民族心理特征和审美情感等不同所造成的。中国固有的伤、道思想以及重“神似”、重“意境”等传统美学精神,是中国古典悲剧产生的土壤,在它们的影响下,中国古典悲剧形成了它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代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既是遵循了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常轨”,又是根据国情体现了不同于别国的社会发展取向的“超越”。尤其是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更是把“中国性”与“世界性”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创制”,是最具创新精神的现代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