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记协国内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举办的2001年度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评选,经过9名评委6轮无记名投票和最后公开打分,于3月1日决出“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10名,提名奖10名。 我作为评委之一,审视了来自全国66家新闻单位93名竞争者的作品。他们尽管只是全国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极少数,却显示了中国新闻摄影现阶段的较高水准,无论成败得失,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本刊今年第7期发表两篇关于1988年新闻摄影记者“十佳”评选的争鸣文章以后,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认为这样的争论是有益的。我们欢迎读者撰文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3.
评选“十佳记者”、“十佳期刊”的帷幕正在上海拉开。“十佳”一词在中国出现已有好几年,“十佳”演员、”十佳”运动员、“十佳”导演、“十佳”企业家……而“十佳”与新闻记者联系在一起,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也许正因为此,这次活动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议论,也具有破天荒的征象。有人认为,中国的记者“在平民百姓的眼里,原本就够高大的了;记者头上再加上‘十佳’的桂冠,定然是记者中的佼佼者无疑了。”因此,他提醒:“如  相似文献   

4.
由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报刊协会主办,西安普惠集团协办的全国青年报刊“十佳”记者评选活动从3月起拉开序幕。这次“十佳”记者评选,先由各青年报刊社进行初选,然后将候选人材料报北京由评选委员会评定。评选  相似文献   

5.
在2001年全国青年摄影记者评选中,《华商报》的谢海涛荣获“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胡国庆、蔡勇荣获“十佳”提名,这标志着该报在全国强势媒体新闻队伍中异军突起。解读《华商报》摄影记者“大面积”获奖现象,笔者认为该报大大地拓展了摄影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富有独特风格的暗访摄影报道。这是其创新求变、获得同行认可的成功所在。一、对舆论引导与传播价值关系的认识。《华商报》利用新闻摄影传播新闻。不仅与文字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而且新闻摄影比文字报道更具有强势和视觉冲击力。该报的新闻摄影在内容上不仅积极向上,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6.
简讯     
’98十佳青年新闻记者评选揭晓堪称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职业联赛”的十佳青年新闻记者评选5月13日揭晓,武汉晚报摄影记者邱焰等10人获此荣誉。由中国记协国内部、中国青年报和佳能香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十佳”评选与通常的摄影比赛不同,它不以一幅(或一组)照片分高低,而是严格要求作者必须提供一年内独立拍摄的4个单幅和一组专题照片。虽然评选条件似乎苛刻,仍有82家新闻单位97名职业摄影记者参加角逐。武汉晚报邱焰、中国日报徐京星、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李刚、中国体育报赵彤、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周寅杰、中国青年报柴继军、新华社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华商报》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理念的指引下,致力于报纸图片新闻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先后有20多幅新闻摄影作品在全国和省内获奖,其中记者胡国庆的《24岁上小学》获中国新闻铜奖,在今年3月1日结束的“2001年度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评选当中,记者谢海涛荣获“十佳记者”称号,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5,(2):F002-F002
1月17日上午,由大众报业集团主办、《青年记》编辑部承办的第十一届“山东省业余记十佳”评选颁奖仪式在山东新闻大厦舜华堂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新闻通讯员和新闻爱好及山东师范大学的师生参加了此次颁奖会。  相似文献   

9.
苏扬 《中国广播》2012,(5):22-22
2007年我参加了中央电台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遗憾的是没能入选。2009年我又参加了第二届”十佳“评选,以排名第四的成绩获得”十佳“称号;2011年我再次参加第三届“十佳”评选,这次我摘得桂冠。数字变化很简单,但对我而言,却是对多年业务积累和工作业绩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去年3月间,我看到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的作品后,写了两篇评论,短的一篇题为《反映时代风貌与展览脓疮——全国新闻摄影十佳作品之我见》,发表于山东齐鲁晚报;长的一篇题为《商榷与反思——漫评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作品)评选》,有幸在《中国记者》第7期刊载。《中国记者》同时发表了齐鲁晚报曾刊登的秋田草写的《与以往不同的新闻观——向孙吴先生进言》,即反驳我那篇短文,并加编者按语,希望开展讨论,“以促进新闻摄影改革的深化”。讨论正在进行,现在我想借此机会,先对秋君的“进言”作一答复。“进言”首先否定我对“十佳”“多数作品不佳,基  相似文献   

11.
报刊披露,新华社记者李锦因为违背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弄虚作假,被撤销掉《不要忘记他们》组照所获得的1987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览金牌奖,建立在假照片基础上的论文所获得的“新闻摄影学术研究成果奖”,个人所获得的“十佳摄影记者”称号也被撤销。《不要忘记他们》是一组反映大别山区情况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称为“小夫妻”的  相似文献   

12.
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全省"十佳记者"、"十佳编辑"评选,日前在长沙揭晓。此次评选活动是为庆祝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省记协)成立二十周年,展示和检阅我省改革开放以来新闻队伍建设成就,同时为中国记协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第五届韬奋新闻奖和第五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奖评选活动推荐参评人而举办的。经过全省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认真推举、选拔,省委宣传部、省记协聘请党委宣传部门、省  相似文献   

13.
刘占坤,32岁,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孜孜以求“做历史的见证人”。采访涉及政冶、经济、文化、体育、社会新闻等各个方面,作品多次获奖。 1987、1988年两次获得“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称号; 1992年获得“第二届中国体育摄影十佳”、“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称号;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新闻宣传单位举行了首届“十佳”编辑记者评选,揭晓后,本刊编辑部派出十位记者追踪采访,连续刊发,可谓“倾巢出动”,形成规模报道。为何如此?除因评选“十佳”的重要意义外,我们还有两个目的:一是拓宽办刊视野,有益于读者和作者。《声屏世界》在1992年就被列入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类核心期刊之一,研究广播电视宣传是它的立足点。但它的视野不能仅限于江西,也不能仅限于广播电视的宣传。它有责任将江西的“十佳”推向全国,还必须将报刊等其他媒体的研究成果及成功经验引入广播电视宣传领域。二则是为了锻炼本刊的编辑队伍。期刊杂志特别是理论业务研究的杂志一般只有编辑没有记者,广播电视宣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办好杂志,编辑也要增强采访实践,特别是要从“十佳”身上学到好的东西。因此,采访结束,稿件刊出后,本刊编辑部又特别举行了采访经验交流会,下面发表的采访手记,就是他们发言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03,(11):38-38,11
(2003年10月20日)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作为一名新闻技术工作者,被评为“十佳”新闻技术工作者,感到十分荣耀和自豪,内心充满着喜悦和感激。我们十分珍视这个荣誉,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下面,我谨代表“十佳”和优秀新闻技术工作者谈几点感想。一、“十佳”和优秀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评选,是新闻技术队伍发展壮大的标志,是中国新闻技联工作卓有成效的标志中国的新闻技术,在近20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这第一生产力,不断推进中国新闻技术进步的过程,也是作为其先进代表的,中国新闻技术队伍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05,(2):79-80
据中广网消息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十佳百优”评选结束,颁奖会2004年12月16日在广西北海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王明华等10人获得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新疆广播电视局安思国等100人获得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中国体育摄影十佳”评选来稿,由于全国各大报刊专业摄影记者几乎占了50%,所以从客观上为保证作品的质量奠定了基础。专业摄影记者的参预和竞争,使本次大赛更具规模和更富有特殊的魅力,对重新认识体育摄影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财富。个性与共性第二届“中国体育摄影十佳”的作品.由于较完美地显现了体育摄影的个性色彩,在体育事件和现场抓拍中形成了体育摄影的真实性、快速性、灵敏性、竞争性、技能性、健美性,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唐禹民拍摄的作品《平行线》(图一),表现的是女子体操世界冠军杨波的平衡木绝招。发展体育摄影的个性色彩,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技  相似文献   

18.
在最近于云南丽江召开的中国电力报刊协会西南分会2000年至2001年度报纸及新闻评选会上,《云南电建报》以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被评为“十佳报刊单位”。《云南电建报》创刊于1987年3月,是全国企业报协会会员单位和云南省企业报协会会员单位。十余年来,他们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用国家有关新闻法规规范办报行为,贴近企业、贴近职  相似文献   

19.
由辽宁省新闻摄影学会主办、中兴——沈阳商业大厦协办的首届(中兴杯)辽宁省十佳摄影记者评选活动日前圆满结束,吕文正等10位优秀摄影记者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20.
1993年8月6日。北京,全国记协新闻发布厅。建国44年来首次举办的全国青年报刊“十佳”记者评选在这里揭晓。来自河南《青年导报》的记者部主任范庆锋,面对这份崇高的荣誉,眼睛禁不住湿润了。不是他感情过于脆弱,而是一个中原汉子经过十余年苦苦求索,梦想成真后那别样的思绪别样的情。一、难以忘却记者梦还是在不谙世故的少年时代,范庆锋就做起了他的记者梦。在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曾写过的《我的理想》的作文里,范庆锋的理想不是“长大要当解放军”,也不是“当科学家”,而是“当记者”,并且要当“好记者”。幸运之神对他似乎并不垂青。1978年恢复高考后,作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范庆锋,憋足劲要考新闻系,通知书下来了,被录取到一个师范专科学校学物理。师专毕业后,范庆锋本来已经分配到令诸多大学生向往的地区机关。可一纸调令,他被调到了最基层——豫东某县的一个乡政府办公室。作为出生在黄河故道的农家娃,能够有这么一只“铁饭碗”,范庆锋无论如何也该满足了,可他偏偏又拾起了童年时的记者梦。这梦对他尽管是那么遥远,那么苦涩,可他依然是那么痴迷。当时,《中国青年报》正在开展人生观大讨论,他禁不住拿起了那支“三寸秃笔”,就那么摇啊摇,一直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