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注释如下:“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我觉得这里对“敢”字的理解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温志权 《学语文》2005,(2):45-45
某字“同”某字,某字“通”某字。是古书注解中常用的术语。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烛之武退秦师》注解里。针对“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句,有“共,通‘供’”之注。对该字注解用“通”的还有: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二版)。然他书该文此字注解里。又有“共,同‘供’”之注。如:《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二版);  相似文献   

3.
以“非”为声符的字,有的具有“飞”义;有的具有“违背”义;有的具有“交错”义;有的具有“成双成对”义;有的具有“隐藏”义;有的具有“赤色”义.本文首先引用《说文解字》系列文献解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翡、痱、菲、绯”.其次,引用梁启超、沈兼士、张舜徽等学者的论述,探析了“非”声符字含有“赤色”义的来源应是:“其语根当为火,语转为燬,本书火部‘燬,火也.’非毁古声通.火之色赤,故翡从非声,训赤羽雀也.”又,“勿”具有“杂色”义,非、勿读音相近,音转,同音假借义,非、勿共有“赤色”义.最后,解析了《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说文》以外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武侠小说、武侠影视作品中,武林高手在探讨武术的真谛时,往往会说“武”字由“止”字和“戈”字组成,意思是“停止干戈相向”:因此中国武术的修炼目的和最高境界都是消弭搏杀与争斗,达到人际的和谐相处。这样的说法历史悠久。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就采用了春秋以后流行的“止戈为武”的说法为“武”字释义,认为“武”的字意是使战争停止。  相似文献   

5.
说“行李”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提到了“行李”一词,这个词值得品味。 先说一说“行吏”。吏,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说文》:“吏,治人者也。”《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相似文献   

6.
《烛之武退秦口币》一文虽然篇章短小,却精悍绝伦,特别是“夜缒而出”一句,可谓蕴藉深远!一个“夜”字,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但是如翻译成“当夜”或者“连夜”,那才是境界全出。因为“当夜”或者“连夜”更能体现出烛之武高瞻远瞩,不计个人恩怨,  相似文献   

7.
《文摘报》刊载著名作家毕淑敏文章指出:“语文”二字,顾名思义,是又能“语”,又能“文”的.而且是先“语”而后“文”的。大陆的学校,小学叫语文,到了大学,还是矢志不渝地叫“大学语文”,执拗得可爱。这个称呼很妙,有一种真知灼见藏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再接再厉”是一个使用出错率较高的成语。在各行各业颁发的奖状中,有不少就错写成“再接再励”,之所以这么出错,是因为对“厉”字的本义不了解。《说文》:“厉,旱石也。”段玉裁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玉篇》:“旱石,磨石也。”《广雅》:“厉,磨也。”《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里有“生彘肩”句,对于句中“生”字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余行达释“生”为“全”字之误;梁溪苓则认为是半生不熟;蔡伯仁解“生”与“胜”同,可解为“又肥又香”;《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版)860页:“生的,与‘熟’相对。《史记·项羽本纪》:‘则与一生彘肩。’”(左右就给了他一只生的猪腿)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将“生彘肩”释为“故意用生彘肩试樊哙”,  相似文献   

10.
说“得”     
得,会意字,甲骨文的“得”字由“又”和“贝”组合而成,表示用手拿贝,意指有所收获。《玉篇。彳部》:“得,获也。”后来“导”加彳旁,表示行走时有所得。《说文》:“得,行有所得也。”可见,“得”的本义是“得到”、“取得”、“获得”。如《易·乾》:“知得而不知丧。”《诗经·周南·关睢》:“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相似文献   

11.
对《左传》“以乱易整,不武”中“乱”“武”二字,目前有多种解释,但终因施于文句不协而难成定论。文章从字义、文意等方面进行了考辨,否定了前有解释,提出“乱”为“内战”“战争”,“武”为“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李广树 《学语文》2004,(4):16-16
《陋室铭》的文眼有人说是“德馨”二字,我认为,开启理解这篇短文的钥匙应是文中的“陋”字。怎么解释这个“陋”字呢?人教版的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都把它释为“简陋”。若释为“简陋”,该是指陋室房屋及里面陈设的简单粗陋。我认为这样解释,不够准确。《词源》“陋”字条列了六个义项:①  相似文献   

13.
儿子九州今年8岁,在县城读小学二年级。他聪明伶俐,小小年纪不仅基本能读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等书,还为这些小说中的人和事写出60多首“打油诗”。受“百家讲坛”影响,他最敬爱岳飞和关羽,竟为岳飞一人写出4首小诗。  相似文献   

14.
根据徐中舒先生《甲骨文字典》,以“口”为偏旁的甲骨文数目为56字,如:问,《说文》:[问,讯也,从口门声。];唯,《说文》:[唯,诺也,从口隹声。]咸,从口从戌,《说文》:[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以“目”为偏旁的甲骨文数目较多,如:目,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好材料。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现在,很多中学语文教材都收录了《陈涉世家》一文。众所周知,《陈涉世家》节选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然而,对于“尉剑挺”中的“挺”字应该如何解释存在许多争议。  相似文献   

17.
西晋杜预作《春秋序》,认为《左传》“其文缓,其旨远”。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一书中将“缓”解读为委婉,“远”解读为含蓄,并认为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左传》对辞令的记述上。作为《左传》中的名篇,《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很好地诠释了《左传》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读《语文学习》2010年第9期姜燕萍《“相”、“见”是什么词》一文,颇觉“相”字字义还可作些梳理,以使读者了然于胸。“相”在文言中是个常见的字.要了解它的意思,可以顺藤摸瓜,从字的本义开始探究,一线串珠,引出一长串“相”字的引申义来。  相似文献   

19.
释“鬼”     
胡津龄 《学语文》2003,(4):47-47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辞源》,“鬼”的第一义项都是“迷信者以为人死后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精灵”。《说文》:“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从厶,鬼阴气贼害,故从厶。”“从人,象鬼头”是指该字为“人”的象形,但“鬼头”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20.
    
“夺”字是个会意字。《说文解字》把下半部分写作“又”字,就是现在的“寸”字。“又”字在古代指的是手,整个字形表示的是一只振翅欲飞、欲从人手中挣脱的鸟,表示挣脱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