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中国历史》第一册(1980年版)第58页,曾讲到西汉大臣陆贾与汉高祖论治国之道。这个故事见于《史记》卷97《郦生陆贾列传》,原文是:"陆生(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部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注释是:“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哪!”释为“苛酷的统治”,这与一些专家的解释“暴政”(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苛酷的政治”(张撝之《唐代散文选注》、《柳宗元诗文选注》)基本相同。这种解释已成定论。但是,细查一些字书辞典之后,我认为对“苛政”一词的解释,颇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先说“苛”字。《说文》:“苛,小草也”,则知“苛”的原义是小草。小草繁杂丛生,因此“苛”可引申为繁杂。《国语·晋语八》:“内无苛慝,诸侯不二”,韦昭注:“苛,烦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好苛礼”,司马贞《索隐》引贾逵  相似文献   

3.
汉高祖刘邦缺点很多,做泗水亭长时“好酒及色”(《高祖本纪》);“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项羽本纪》);做沛公时,六十多岁的长郦食其求见,“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陆贾列传》);做皇帝时,大臣周昌求见,“方拥戚姬”(《张丞相列传》);更匪夷所思的是“诸客冠儒冠来,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郦生陆贾列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徐仁甫先生《史记注解辨正》附《史记校读举隅·辨省略》(四川大学出版社 1 993年版 ) ,揭示了《史记》记事的“省略例”。如其文云 :“《郦生列传》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 ,赐郦生食。’按 :‘沛公喜’上节略了一段记郦生言辞。”“《游侠列传》‘而猥以朱家……郭解’等。按 :上文曰‘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 ,此言朱家、郭解等 ,明举五人之首尾以赅括中间 ,其有省略可知。”徐先生所论 ,甚为精道。今循徐先生之法 ,似还可得《史记》“省略”之一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 :“余读《离骚》、…  相似文献   

5.
名片是通姓名用的卡片,古人把自己的姓名、籍贯、官爵和要说的事项刺在削好的竹片上或写在纸上,叫“谒”或“名帖”。《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就记载了一个与“谒”有关的故事:刘邦引兵经过陈留,郦食其“踵军门上谒”,要见刘邦。使者进去通报,刘邦正在洗脚,见使者说是儒生,就  相似文献   

6.
“万岁”考     
《辞源》说:“万岁,古人饮酒上寿之祝词,上下通用”。汉初,万岁用得仍很随便,陆贾为刘邦分析秦灭汉兴原因叫,“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充《论衡》也载了这事。那时称万岁,就象今天叫好一样。孙叔通制汉仪后,万岁遂渐为帝皇后专用。用“万岁”称臣民,有人便认为失了礼。“及(窦)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之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  相似文献   

7.
《张丞相列传》中叙于定国事与《郦生陆贾列传》中叙朱建事是《史记》中仅有的两个互见法不完整运用的反例。本文从史料年代差异,互见法范畴的类例、特质、运用诸方面及版本学角度进行了辨伪考证,指出其并非司马迁的原始使用,而纯系好事者臆造伪补。  相似文献   

8.
论贾谊不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的事迹,集中记载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之中。《史记》载:贾谊二十余岁即为汉文帝召为博士《据清代学者汪中《贾谊年表》,时文帝元年,贾谊二十二岁。见《汪氏丛书·述学·内篇三》)。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他数上书议改制度,而文帝以初即位谦让无暇。担诸律令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贾谊发之,于是文帝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但朝中元老绛、  相似文献   

9.
《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续补部分的《西门豹治邺》(题目为后人选文所加)有下面一段文字: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一般如此标点,而实有不当。详后) 文中“会之”、“父老”及“以”,解释分岐,尤其是这个“以”字,至今争论不  相似文献   

10.
(一)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367页,例举《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任天下勇武,何所不诛?”解释说:“何所……”是主谓倒装的疑问句式,“所”字词组用作主语,“何”字用作谓语,“何所不容”就是“所不容(者)何”;这种说法在意思上带有周遍性,“何所不容”意思是“无所不容”。从此书序言得知,通论部分系南开大学马汉麟先生负责编写的。参看1960年人民教  相似文献   

11.
元无名氏杂剧《赚蒯通》,全名《随何赚风魔蒯通》,本事出自《史记·淮阴候列传》,《汉书·蒯通传》,亦见于《前汉书平话》.写汉初谋士蒯通的故事.剧作的故事梗概是:汉相  相似文献   

12.
贾谊为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家。《汉书·艺文志》载“贾谊赋七篇”。今存五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楚辞》载有《惜誓》,《古文苑》载有《早云赋》、《(竹虚)赋》。而《(竹虚)赋》残缺甚多。这些骚体赋是受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直接影响而于汉初刚刚形成的一种赋体,它是汉赋的雏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郭店楚简道家作品三册是传世本《老子》成书之前就存在的有关道家思想的著述。《绝智弃辩》(老子甲 )、《治人事天》(老子乙 )应是春秋道家原创者思想的表述 ,其作者可能分别是老子、老莱子 ,拟或是老子、老莱子的弟子对老子、老莱子思想的表述。《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似为关尹子所作 ,其“大一”理论与《庄子·天下》所记述的关尹“主之以太一”的思想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采取了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极端措施。虽有博士官,只备政府顾问,始终没有注意到设立官学。这也是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之一。汉朝建立之后,陆贾向高祖陈说马上可以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劝高祖文武并用。著《新语》一书,也谈到兴办学校是治国根本,提出“兴辟雍庠序而教诲之”,但其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皇庠序之事”。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至汉武帝时出现了统一强盛的新局面。用什么样的思想文化为巩固政治的统一服务?通过什么途径得到巩固政治统一所需要的大量人才?这是社会现实所提出的迫切问题。武帝即位,倾向儒术。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置《五经》  相似文献   

15.
在古汉语里,使动、为动和意动用法,是常见的、特殊的实词活用法。此三者句型结构相同,其谓语部分均是“动词+宾语”的动宾式,且与一般动词用法的句型相类。例如: ①吾攻赵,且暮且下。(《史记·信陵君列传》) ②赵军固壁不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良业为取履,因长跑履之。(《史记·留侯列传》) ④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史记·李将军列传》) 以上四例,既有动词的一般用法,又有动词的  相似文献   

16.
依托当前高技术发展的优势,加快现代远程教学改革前进步伐,抢占这一领域的制高点,已成为我国各高等院校面向21世纪发展的大趋势。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宋·胡瑗《松滋县学记》)。电大作为一所开放大学,从其创立之初,就以卫星电视等作为信息传递手段进行教学,培养了  相似文献   

17.
《扁鹊见蔡桓公》,出自战国末期韩非的《韩非子·喻老》,后又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 记·扁鹊苍公列传》和刘向的《新序·杂事》,三书所记基本相同。人们常常把它看成实实 在在的历史事实。然而,它却是以历史真实性为基础编写的一则寓言。这个故事的历史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某些脏腑内伤疾病隐伏不知而突然发病死亡的可 能性是存在的;其早期诊断在扁鹊所处的春秋末期(关于扁鹊的生活年代后面还将谈到)也是 可以做到的。以望色断生死善恶的诊法,既见于约在战国成书的《黄帝内经》(简称《内经 》),也见于魏晋间王叔和、唐孙思邈等所…  相似文献   

18.
《读书杂志》误校《汉书》一例李先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芜湖,241000)《汉书·贾谊传》:“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这段文字,《史记·贾生列传》...  相似文献   

19.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句中“不忍为之下”,现行语文教材编者注释为:“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看了这个注释,笔者想到了《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编者给“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加的注释。其中说:“为之小,双宾语。之,指诸侯。小,小相。大,大事,指治国为政。” 把“为之小”一类短语分析成双宾语结构,是一些古汉语专家的共同看法。例如: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马汉麟所著《古汉语语法提要》等等,都有“为字式”双宾  相似文献   

20.
<正> 庄子名周,生活于“战国”中期,意存救世,而出言“不经”,常被误解。误解最甚之处,无过于他的“绝对”思想,过去如此,至今依然。笔者略陈其说,敬请读者指正。一、语言、语境与精神庄子的语言颇具特色。《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曰:“汪洋恣肆”。《庄子·天下》自评曰:“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社会污浊,人心愤懑,正经话无处说,只能以荒唐之言对待,由玩世而警世。但是这样一来,庄谐杂出的语言,与儒墨的传统风格大相径庭,为人非议在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