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芦敏 《天中学刊》2013,28(3):114-116
信阳是古代移民活动的策源地之一,许多海外移民活动可追溯于此。古代时期,信阳人南迁闽、粤,继而扬帆海外;新中国建立前后,部分信阳人迁居台湾,随后辗转赴海外;改革开放后,信阳人则通过多种方式直接移民海外。大量移居海外的信阳籍华侨华人为故乡乃至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对于客家迁徙的历史进程,移民意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海外的客家籍作家的作品分析,阐述了移民意识的传承与衍变,以及海外客籍作家作品与中国客家文化、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进程的内在联系,探讨他们特有迁徙文化行为所展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温州是个濒海向洋的港口城市,自宋代以来,几度对外开放,海外贸易较发达。同时,温州社会是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民众素有流动的习性。1877年的温州开埠,更加剧了温州人移民海外。通过考察发现,近代温州海外移民在规模上呈现阶段性、缓慢式的增长态势。而以农民、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温州人,借助日益延展的海上交通线,奔赴日本、南洋及欧洲各国,掀起了近代温州海外移民的热潮。这也成就了现当代新移民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4.
海外移民是推动福州侨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表现在推动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促进教学条件改善、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福州地区海外新移民的发展,"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以及"洋留守孩"的教育问题开始成为影响福州侨乡教育发展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海外移民已经成为了本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群体,其中投资移民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投资移民群体赋予了海外移民新的特点,为两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基于人口迁徙的推拉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分析与比较来探讨此次投资移民潮的成因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海外移民在迁出地上主要集中于闽粤地区,在迁入地上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在南中海地区,移民行为与华商的贸易网络一开始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源起上讲,两者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在近代,一方面,移民行为使得华商跨国贸易网络不断扩展,同时也为网络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华商网络的存在使移民行为在新的关照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涵义,更进一步拓展了海外移民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海外移民网络对企业跨国并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构建中国海外移民网络以及微观企业跨国并购的多重指标,对二者间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进行多种实证估计后发现,中国海外移民网络对企业跨国并购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呈现东道国制度环境和文化距离的显著异质性,即双边文化距离越小、东道国制度环境越好,移民网络对企业跨国并购的促进效应越强。进一步地,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移民网络能够通过增强华商关系网、降低两国价值观差异促进企业跨国并购,移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互联互通的华商网络,能够改善跨国并购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跨国并购交易成本,进而促进跨国并购。由此,要增强海外移民网络建设,进而增进我国企业与海外华商之间的往来,尤其要注重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移民网络的作用,同时推动移民管理和跨国并购相关管理政策的贯通融合,从而促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云南教育》2013,(23):33-34
导读: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海外移民数量国。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第三次移民潮,投资移民、技术移民的比重逐渐增大,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主力军,移民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层。移民们热辣的、最真实的拼搏故事值得读者回味。  相似文献   

9.
扶贫生态移民政策是城乡统筹的重要措施,直接关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进程。贵州省自2012年实施以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为目的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移民的广泛好评。但是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移民存在债务负担重、生活成本高和耕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亟需后续的发展政策予以支持和解决。然而,针对移民后续发展的就业和创业政策并未得到较好的实施。因此,需要基于实际调查,对移民就业创业的困境从移民自身、政策、社会和市场四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对内推力、对外拉力"的具体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论华侨妻子番客婶的文学形象和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考察有关华侨妻子番客婶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传记、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民歌、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从而揭示番客婶的文学形象及其多样性.认为:有关番客婶的文学作品是海外移民带给侨乡的一项文学收获,反映了海外移民对侨乡社会、侨乡文学和侨乡女性的深远影响.番客婶形象及其研究对学界审视和全面评价海外移民史、华侨华人史和侨乡史的发展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