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不会写诗。但我喜欢读诗,喜欢充分享受读诗过程中的快乐。往往读着读着,仿佛就有无数小精灵在心头嬉戏着,跳跃着。我总以为儿童在诗一般富于幻想的金色童年里,应该读诗,读儿童诗,为诗意人生打造底本。记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谭旭东说过:“儿童的生命是梦想的、象征的.每一个儿童都是充满活力、幻想与梦想的生命个体。而儿童诗这样的文学样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儿童心灵的游戏.是潜意识的活动,是精神的自由创造,它们有梦想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4):47-48
语言是诗歌的灵魂,在儿童诗言语世界中,其语言不仅承载了儿童诗对童真、童心、童趣的坚守,而且映射了儿童诗教学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儿童诗的创作,可以大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以儿童诗语言为跳板,可以为儿童诗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更是引导低年级儿童逐步领略儿童诗的独特魅力,习得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儿童诗是儿童言语与精神的美丽栖居。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曾说:"爱诗懂诗,从诗美艺术中汲取精神素养,这对于儿童的‘精神成人’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的确,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儿童诗创作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一、缘起:一次儿童诗接龙的尝试周二,我将教学沙白的小诗《秋》。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只有二十字,语言明白晓畅,风格清新雅致,是不可多得的积累佳篇。可一节课只教这一首,未免略嫌单薄。晚上,翻开教学杂志,一行字跃入我的眼帘:"诗情、诗意、诗心潜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要培养多少诗人,但应该让他们爱诗、读诗。"是啊,我们的语文课堂理应  相似文献   

4.
儿童诗是儿童言语与精神的美丽栖居。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曾说:"爱诗懂诗,从诗美艺术中汲取精神素养,这对于儿童的‘精神成人’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的确,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儿童诗创作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一、缘起:一次儿童诗接龙的尝试周二,我将教学沙白的小诗《秋》。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只有二十字,语言明白晓畅,风格清新雅致,是不可多得的积累佳篇。可一节课只教这一首,未免略嫌单薄。晚上,翻开教学杂志,一行字跃入我的眼帘:"诗情、诗意、诗心潜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要培养多少诗人,但应该让他们爱诗、读诗。"是啊,我们的语文课堂理应  相似文献   

5.
<正>儿童诗人金波说过:"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引导、鼓励他们读诗、创诗,可以让他们学会欣赏和理解。"可是,儿童诗教学在幼儿教育领域并未获得很好的重视,很多搞儿童诗教学研究的教师没有一个诗教切实可行、值得借鉴的范本。教师有必要对儿童诗教学进行深入地探究,寻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儿童诗,培养幼儿对儿童诗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现状分析:(一)教师对儿童诗内容的选择:忽视"儿童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儿童诗感情浓烈、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儿童的喜爱。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教授儿童诗的方式是以让学生背诵为主,致使儿童诗教学缺乏诗歌应有的韵味,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读诗、赏诗、创诗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儿童诗学习中读出个性,真正地喜爱儿童诗。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布,引发教育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儿童诗的地位。统编教材加大儿童诗分量,儿童诗教学探究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儿童思维特点和丰富的诗教资源都为探究提供了条件。儿童诗利于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读诗、游戏、交流加深理解,也写诗奠基。写诗创造语言的美。探究全面地落实一些基本的理念和策略。儿童的诗心可转化为美妙的诗行。  相似文献   

8.
俞丽华 《辅导员》2013,(22):50-51
<正>儿童诗歌是孩子与大自然的对话,是孩子与生活的对话,是孩子与教育者的对话,是孩子与梦想世界的对话。从现阶段低段语文教学内容分析,儿童诗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濡染学生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如何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儿童诗歌写作指导的有效性呢?一、注重读诗,在感知中收获美1.以图辅读。人教版教科书在拼音教学中安排了许多充满童趣、琅琅上口的儿歌,一方面是为  相似文献   

9.
读着你的信,耳边响起了周华健的歌《有一个朋友是你》:"我真的喜欢这样/有一个朋友是你/快乐在一起梦想在一起/那种默契不  相似文献   

10.
儿童诗顾名思义是以儿童为读者,叙事生动形象,想象丰富,语言稚嫩活泼,节奏琅琅上口,融童真、童心、童趣为一体的语言表达形式.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小学语文教材非常注重开发儿童潜能、张扬儿童个性、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比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就安排了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读诗、赏诗、写诗活动.基于这种认识,儿童诗的写作教学成为了一门亟待探索和研究的新型课题.  相似文献   

11.
孔凡敬 《新疆教育》2012,(17):47-47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正>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因此,儿童诗的教学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把儿童诗还给儿童。《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诗,教师引导学生站在"诗人是我"的角度,和文本展开对话,以期与诗人产生共鸣,并激发"我是诗人"的创作灵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课堂上,力求通过想象、体验、诵读、仿说,带领学生走进诗意课堂,让  相似文献   

13.
儿童诗是充满灵性的文字,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特点.深受小孩子们的喜欢。孩子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诗,不仅可以积淀语言,还能浸润心灵,丰富情感。同时,让孩子学写童诗,则是顺应儿童天性,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言语表达形式。有诗歌陪伴的童年会无比的美丽。那么,怎样教学生写儿童诗呢?我个人认为,教儿童写诗。应少传授技巧,多营造意境。  相似文献   

14.
尽管从本调查结果中只能看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某些不足,如喜欢读科普知识、儿童小说、儿童诗、古典诗歌等的比例还低于甚或远远低于喜欢读明星趣事、魔幻小说、作文辅导、鬼故事和武侠小说等的比例,但是,如果联系一下当前小学生何以会有这样的阅读"需求"以及社会"供给"状况来看,则可以说今日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倘若想让孩子们真正地热爱上读书并多读值得一读的书,那么,我们的社会就必须在很多很多的事上先做好.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对儿童诗教学案例《我比去年更快乐》的分析,从童诗唤醒了美好的童心、童诗唤起孩子读诗的热情和童诗引领了孩子的诗意人生等方面阐述了儿童诗对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儿童诗特别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心理特征,孩子天生对诗歌感到特别亲近。教孩子读诗,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感情变得更加细腻。可是,由于诗歌跳跃性强,没有什么具体的情节和内容,再加上有些教师对诗歌熟悉的程度往往还不如学生,对诗歌的教学往往难以胜任,他们普遍反映儿童诗难教。下面,我结合自  相似文献   

17.
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情实感的人.”“读诗的孩子不会变坏.”把诗歌引进课堂,让孩子读诗、赏诗、写诗,就是对他们进行美的教育,因美而真,因美而善,以美育人.利用晨读、阅读课把孩子领进诗歌的大门,从“诵读”到“欣赏”,从“模仿”到“创作”,让诗情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淌,启迪心智,丰厚底蕴,培养诗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儿童诗歌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如何保护并开发孩子的这种天性?2007年起,本人与学校的一些老师进行了“儿童诗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旨在让孩子从小喜欢读诗、写诗,让童心在诗花中绽放!  相似文献   

19.
为儿童种梦     
正一《梦》休斯"紧紧地把握梦想吧,如果梦境消逝,生活就会像断翅的小鸟,再也不能飞翔!紧紧地把握住梦想吧,一旦梦境隐遁,生活就会像荒芜的土地覆盖了冰霜!""诗要有情境才耐人寻味",这是诗人们的共识。儿童诗历来讲究情境,并且,由于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感性的,因此,儿童诗强调意境的领会和把握必须建筑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上,是儿童熟悉并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空洞的咏叹对于儿童无济于  相似文献   

20.
一、儿童诗 儿童诗不同于儿歌,它的遣词造句在晓畅浅白之中,注重情感的纯度,关注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儿童诗具有诗的一般特点,同时它又是儿童的诗,所以从内容到形式,是以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精神内构为基准,不乏真率明朗的情感、稚拙活泼的趣味、悠远跃动的想象,再加上它匀整的结构、轻快的韵律、舒适的语感,便一下子回归于儿童,为孩子当下的生命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