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字句是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先后出现"处置说""致使说"和"掌控说"等观点。由动词宾语或小句主语提升移位而来的"把"后NP是说话人强调的重要信息,是句子的强势焦点。本文在特征核查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特征强度的概念提出了扩充的特征核查理论(EFC)。依据EFC理论,"把"后NP为删除强势的不可解释的[焦点]特征,会显性移位到[Spec, FocP]处进行特征核查,生成"XP+NP+VP"。作为焦点标记词的"把"通过"Ba-支持"的方式直接插入到NP前,生成"XP+把NP+VP"。"把"字句没有独立的句法地位,它只是人们用来表达焦点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陆俭明(2003)提出"NP+的+VP"结构中"的"具有名词性特征,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本文首先根据"NP+的+VP"的特点,把该结构扩展到"XP1+的+XP2"结构,并用排除归纳法证明"的"在这一结构具有名词性的原因,同时对"的"名词性特征的来历做了解释.接着把"XP1+的+XP2"结构类推到几种内部没有语义关系的结构,进一步证明"的"的名词性. "的"字结构说突破了汉语语法研究中形式与意义对应的传统观念,倡导形式与功能对应的新观念,这给认识形式与意义不对应的句法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潜在歧义论"观点,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从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角度分析,"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4.
以《最简方案》为理论框架,《强势语法特征与汉语相关句法现象》借用扩充的特征核查理论对指宾状语句、多项式名词状语句、倒装句、“把”字句、“V+数+动量+名”结构和“N+们”结构六种语法现象进行了统一解释,这些都是由于句法推导系统为了删除不可解释的强势语法特征而诱发的句法移位。  相似文献   

5.
在以前的研究中,"把"被认为是动词、介词、赋格词、致使结构中心词或功能语类词。但是,这几种对"把"字句的分析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在语段理论下,经过分析,"把"不是"C、T、v"三个核心功能语类的任何一个。因此提出:除核心功能语类外,"把"字句句法生成中存在着一个非核心功能语类"Focus"。其拼读形式为"把"。在生成过程中,"Focus"可以不被选择。如不被选择,就会得到非"把"字句;如被选择,就会得到"把"字句。"Focus"的不可解释性特征[Focus]是"把字句"生成的主要原因。[Focus]形成探针并搜索其目标"把"后面的名词短语,然后与之核查。根据中心词移位限制,"Focus"的出现会阻止动词从"vP"的中心词位置移动到"TP"的中心词的位置,从而突出了"把"后面的名词短语。"Focus"的特征决定了"Focus"应该被选择于核心功能语类"v"之后,核心功能语类"T"之前。据此生成得到"把字句"。  相似文献   

6.
"到+NP+VP"中"到"的词性有动词说和介词说,目前趋于介词说。但是,大家并没有很好地从方法上证明。同时"到"作为动词,相关结构的处理没有弄清楚。本文从动词的特征入手,通过比较,论证了"到"的动词性质,"到+NP+VP"结构中"NP"主要有时间和处所两种类型,"到+NPc+VP"是连动结构,"到+NPs+VP"是紧缩结构。  相似文献   

7.
张廷远 《天中学刊》2007,22(4):100-101
把字句里的"到L"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有三种,分别构成三种句式:到L NP(施事) 把字短语 VP;NP(施事) 到L 把字短语 VP;NP(施事) 把字短语 VP 到L。"到L"这种位置的处置是由语义、句法、话语衔接、话语连贯和表达重点等语境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在对徐杰关于汉语多NP句的解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Rizz、Haegeman、Chomsky的有关理论为指导,认为汉语多NP句中VP前只有一个NP有格位特征核查要求,其他NP因为具有外围性特征而占据句首位置,这些NP其实不是论元NP,因此没有格位特征核查要求。  相似文献   

9.
余小庆 《学语文》2014,(2):54-56
正"把"字句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把"字句的定义,有广狭之分。本文研究的"把"字句指的是谓语部分带有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可简单描写为"S+把+NP+VP"。下面将"把"字句做细致的分类,并根据"把"字句对否定副词"没(有)"、"不"选择性的强弱,将"把"字句归结为三大类型进行分析考察。一、"把"字句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王巍 《现代语文》2014,(4):87-90
汉语中的一些特殊句型,因其复杂的句法表现和内部结构而值得研究探讨。本文在乔姆斯基最简方案框架下,研究"对"字句中"NP1+对NP2+VP"句型的句法结构,并对其生成方式进行推导,揭示其内部结构间的语法关系以及具体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连”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有的一种句型。“连”和其后接成分通过显性句法移位,移到焦点短语的指示语位置,核查其焦点特征,并核查、删除该中心语的焦点特征,即可推导出汉语“连”字句的各种句式。整个过程是通过最简方案框架下的特征核查和语段推导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渭南地处陕西省关中东部,渭南戏曲中的半截把字句是口语里极具特色的句式,常见的有四种:“我+把+你+(个)+NP”“我+(倒)+把+你”“(这/你看)+把+NP的”“看+把+NP+VP+的”。半截把字句是人们发泄不满情绪时的口头交际语,在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把字句从近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在生成原因及途径上有很大的一致性。"把"后的名词性成分NP2是多重移位的结果,是移位型空语类。随着NP2的话题化,"把"的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是双重语法化过程。这种生成途径的一致性反映了汉人观察世界的视角和言语编码方式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稳固性。  相似文献   

14.
在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框架下讨论汉语中表示强调的“是”字句的词性及其所处位置.在树形图的描述上,运用LuigiRizzi关于splitComp假说中的理论,印证了“是”是焦点标记词的观点;同时,根据splitComp假说发展“是”是焦点标记词的观点,认为“是”是FocusP的中心语,位于“是”之前的成分是从TP生成然后显性移位到TopP位置上,而被强调成分隐性移位到[Spec,FocusP]的位置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15.
近代汉语中的否定词位于"被"字之后是一种特殊否定式"被"字句,即NP1+被(+NP2)+Neg+VP格式的句子,这种句式的产生与"被"字的虚化程度和焦点表达有关。这种句式的消亡可以归结为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以及"被"字的现实标记性与否定词的非现实标记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强调句[It be XP S’]和[是[...XP...]]的生成都是焦点算子(focus operator)的wh-移动的结果,是对C的强[+F]算子特征核查驱动所致。T的[+D]和C的[+wh]特征在英汉语中的强弱产生了不同句法表征。  相似文献   

17.
光杆动词"把"字句是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特殊形式,歌词中存在着大量的光杆动词"把"字句。本文对这些光杆动词从音节特征、语义特征、构词特征、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歌词语言中光杆动词"把"字句的生成动机,认为从语篇衔接角度看是为了实现语音模式衔接,从语用角度看是为了进一步突出焦点,从语义角度看,是为了体现动词的[+完成]义和[+持续]义。  相似文献   

18.
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  相似文献   

19.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本文在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框架下,运用特征核查理论,探讨并分析了现代汉语宾语式“把”字句推导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Chomsky最简方案的移位合并和vP壳的原理,提出用双层vP壳的概念来分析汉语"(V+O1)+O2"结构的生成机制,并解释其原因。研究发现,S-结构"(V+O1)+O2"结构由D-结构"v+O2+(V+O1)"两个题元结构经过动词V移位,与轻动词(介词)v的"处所"义或"方向"义强特征进行合并,发生词化,V移位后内增了轻动词的及物性特征,形成了过渡性的双宾语结构;V继续移位到轻动词v*的位置,再与其"致使"义强特征合并,发生再词化。在双层vP壳结构中,v*比v的特征更强。因此,再词化后,v*"致使"义更强特征吸引O1移位到[v*P,NP]的NP位置,居于O2之前,作为受事充当V再词化后的内论元,而v的"处所"义或"方向"义强特征因处于v*"致使"义的底下,没有使O2再移位,仍以受事或目标做词化后隐含的v的内论元,由此形成了"(V+O1)+O2"这样的S-结构。这类结构是V经两次移位合并后再词化的产物。文章分析了该结构生成的过程,并解释了其产生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