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用高压锅做“真空铃”实验远安县教研室庄友宝(444200)演示真空不能传声时,教材和教师用书分别介绍了两种方法:前者的小实验栏目中是利用烧瓶来做此实验的,但烧瓶的瓶口小,制作小铃麻烦且铃声小,对比不明显。后者是利用真空玻璃罩,这样直观性强,效果好,可...  相似文献   

2.
(讲授新课)师:(出示烧瓶)这是烧瓶,谁知道里面有什么7(空气)空气充满着整个空;司,而且会流动,烧瓶里的空气可以流出来,外面的空气也会流进烧瓶里。注意看,老师用一个带孔的胶塞塞在烧瓶口上,然后把注射器插在胶塞上。现在烧瓶里的空气还能流出来吗?(不能)外面的空气还能流进烧瓶里吗?(不能)(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密封空气”是一个难走。为了突破这个难。人,教师将教材所提供的乒乓球受冷受热的实验加以改进,精心设计了这个效果明显而有趣的实验,既起到了激情引趣、设疑的作用,又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后面独立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3.
1发现问题 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观察水蒸气的液化实验时,发现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只能在水面附近观察到无色透明的部分,而在瓶口处出现了“白气”。这“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因此,实验会给学生造成“白气”就是水蒸气的错误认识。为此笔者利用身边的废旧注射器,自制了教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哪种方法演示效果好□清水县四中申连成义务教育教材初中物理第二册“焦耳定律”一节中,关于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教材是这样介绍的:“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放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和教材紧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下称教参)...  相似文献   

5.
在教《压缩空气》时,为了帮助学生看得见空气的压缩,我改进了实验,效果很好。我先在烧瓶内烧一张纸,用纸板盖住瓶口,产生浓浓的烟雾,然后用注射器对着瓶口吸进带有烟雾的“空气”,这样学生便可以直接观察烟雾“空气”渐渐吸入这一过程,用橡皮或手堵住出口,用力把活塞向内压,带有烟雾的“空气”的体积便缩小些,等压  相似文献   

6.
1 现行初中物理第一册中讲大气压强时,为了演示空气有质量实验的做法是:用抽气机抽出瓶里的空气,然后用夹子夹紧橡皮管,把瓶放在天平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松开夹子、让外面的空气进到瓶里,天平就失去平衡,必须增加砝码,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实际上,一个500毫升的圆底烧瓶加上瓶塞、玻璃管、胶管和铁夹子,质量约140多克,烧瓶内总容积约600毫升,其中的空气约0.77克,实验现象不明显。笔者采用1.25升的可口可乐瓶,加上一个自行车内胎上的气门芯,做成一个充气的“压力瓶”。具体做法是:在废弃内胎的气门芯附近以气门芯为圆心剪下一  相似文献   

7.
注射器在自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钟祥市双河镇小学孙启林(431900)1.证明大气有压力,可这样使用注射器。在一烧瓶瓶口塞上带有双孔的橡皮塞子,在塞子上插两根管子(要密封好),将一根管子经一段胶管与注射器连通,把烧瓶口朝下,将另一根管子插进水槽里,这时抽...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步骤1.按附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实验开始前,先在大试管中用排水法收集好一试管氧气,并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备用。2.在平底烧瓶中收集一瓶 NO_2气体并用橡皮塞塞紧瓶口。这时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充满红棕色的 NO_2气体。此时气球处于自然松弛状态。3.用注射器将水注入平底烧瓶内,轻轻摇动平底烧瓶,烧瓶内的红棕色消失,NO_2气体变为 NO 气体。  相似文献   

9.
“真空”状态下实验在小学科学或自然教材中出现多次。如《金属的生锈》一课,对比铁钉在油、水、有空气和无空气(真空)状态下哪个最先生锈;最明显的是《声音的传播》一课,要让同学们在真空状态下,声音无法传播是了解声音传播  相似文献   

10.
《反冲》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反冲以及“反冲”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其中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原理实验穴如下图雪,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制作材料铁罐头瓶一个穴最好底面积大些,瓶稍扁些雪、自行车辐条3根、带针头  相似文献   

11.
注射器(尤其是一次性小注射器)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我们把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收集起来,去掉针头,消毒后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或教师作演示,或供学生分组,或供学生做课外兴趣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空气占据空间实验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分子运动论、内能)一章中,“气体膨胀做功、温度降低”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拿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水上方的空气中有由于水的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观察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这个实验的理论结果是:当塞子跳起来时,能看到容器中产生白雾,因而说明空气推动塞子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空气中原来看不见的水蒸气凝成可见的小水滴。我用一个150mL的集气瓶做此实验,实验数次没有成功。究其原…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20课《雾和云》中,介绍了自然界中看过的“白气”现象,同时介绍了雾和云的成因及有关知识。这节课的中心环节就是让学生明白“白气”是水蒸气变来的,条件是要受冷。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白气”是什么,“白气”是怎样产生的,我补充设计下面这个实验进行比较,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白气”,效果明显。我设计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1 实验仪器a.取一个125mL的平底烧瓶,一个橡皮塞,用打孔器打两个小孔,一个孔插入温度计,一个孔插入导管,酒精灯、石棉网、水、铁架台。b.导管是特制的。取一…  相似文献   

14.
现行上教版八年级物理关于气体热膨胀的演示仪器如图1所示,这个实验是用手捂住烧瓶,观察水流的移动。笔者在实验时感觉在气温较低时所需时间较长,效果也不太明显。为此,笔者自制了两个实验装置。一、巧用注射器(图2)1.材料准备:250mL普通烧瓶1个,10mL注射器1支,活塞1个,橡皮塞1个,凡士林,细线。2.制作方法:将橡皮塞塞紧烧瓶,在橡皮塞中心打好直径为2.5mm的圆孔,孔中图1图2图3细线注射器气球涂抹凡士林,以防漏气,将注射器插入圆孔。为防止活塞受热冲出,在活塞和注射器的玻璃外管连接一根细线。在活塞上涂上鲜艳的颜色,使观察更加明显。3.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机化学实验》中“氨的制备和喷泉实验装置”易造成试管破裂、操作不便、且实验现象不明显等缺陷,提出采用水浴加热,用注射器代替滴管、支管烧瓶代替圆底烧瓶等改进措施,实验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6.
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实验,在小学科学或自然教材中出现了多次。如《金属生锈》一课,对比铁钉在油和水中、有空气和无空气(真空)状态下哪个最先生锈;最明显的是《声音的传播》一课,要让学生们相信在真空状态下声音无法传播,这是了解声音传播特点的关键。但在教参中常介绍用抽气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热学中,讲到“沸点要随液面上的气压而改变”时,课本中介绍了一个演示实验:在烧瓶中抽出些空气,将看到低于100℃的水也会沸腾,从而说明在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降低.而好多老师,在此基础上往往对这实验加以扩充,即再演示一下,往烧瓶中打气,原来沸腾的水立即停止沸腾这一现象,从而说明在气压增加时,液体的沸点就要升高.却不知,后一实验存在着模糊观念.譬如学生提出,瓶中水停止沸腾,是因为打进瓶中的是“冷空气”,它要从水  相似文献   

18.
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然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教育任务。” 为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勤动脑,挖潜力,改进实验,提高实验质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现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搞好实验教学的体会。1 要改进课本上不够完善的实验 现行六年制教材中,有部分实验还不够完善,易使学生造成误解。如小学自然课本第一册第十八课(水蒸气凝结)中所举的实验:给烧瓶里的水加热后,在靠近喷嘴的地方喷出一股白气。学生对此会产生误解,认为这“白气”就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为加深学生对水蒸气这一概念的掌握,增强实验效  相似文献   

19.
用注射器、输液管、洗眼瓶制作成可用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所用实验材料易得、连接方便且操作简单。配合装置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化学中有一些实验因受到空气中氧气的干扰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注射器具有密封性好的特点,故可用作“隔绝空气”实验的反应容器。笔者利用注射器改进了几个“隔绝空气”实验,实验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