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节的抓拍     
王敏  章洁 《声屏世界》2010,(11):28-28
幕后十年功荧屏一秒钟,幕后十年功。要想让细节不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记者编辑必须认真学习,不断积累,完善知识储备,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讲,包括理论准备、政策准备、资料准备。理论准备。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一个成功的新闻采访是要对新闻的整体进行把握,前期的采访策划是做好采访的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对被采访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做好第一手资料,对摄像记者的要求画面怎样拍,要什么样的镜头,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人把采访比喻成“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这意味着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不同的记者采访风格可以是多样化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做好采访前的充分准备,这些准备包括了理论、政策、情况、知识、心里等方面。如果记者不掌握与报道选题相关的理论,就无法客观、准确、高水平地反映客观事物。如果记者不了解政策,就很难确定采访报道的基调,如果记者对报道的人、事件、问题的相关情况和内在联系没有透彻的了解,就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如果记者没有相关知识的储备,就难以与采访对象形成双向交流。如果记者不具备应付复杂局面的心理素质,就会对采访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惊慌失措。对于电视记者来说,摄像机等器材的准备、检查是重中之重,因为电视是靠画面和声音来记录的,而电子设备又难免出现故障,对设备的检查如摄像机、电池、录像带、话筒线等设备必须保证能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3.
陈春燕 《青年记者》2006,(12):70-71
在新闻采访中,由于记者、通讯员面对的采访对象各有所异,遇到的客观事物千姿百态,参与采访的新闻事件也在瞬息万变,这种“报道对象”的多变性,决定了记者、通讯员必须随时准备应付千变万化的情况,要善于针对不同的采访客体,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应变策略,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牢牢把握采访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新闻记者所从事的新闻采访,其对象是客观事物,因此,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也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采访起始于调查研究,终结于调查研究,其全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 那么,面对飞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面对采访对象、采访手段、采访环境都在日益不同,新闻采访还要不要继承和发扬过去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新闻采访中记者调研功能要不要强化以及如何强化,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与同仁人共勉。 采访条件和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5.
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可见,创意思维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记者的采访则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了解和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做如实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采访的对象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即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  相似文献   

6.
孙静  郑大勇 《记者摇篮》2014,(10):17-18
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积累总结新闻专题采访是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在采访前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要掌握采访对象的特征,这是一般新闻采访中对记者的普遍要求。采访是新闻记者最基础的活动,是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新闻专题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间的一种互动交流,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思维方式的交流。交流是双向的,需要相互合作,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运用一定的采访艺术,尤其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提问能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向客观事物做调查研究,而客观事物往往是通过采访对象来反映的。采访对象在接受新闻采访过程中,有时会生发兴奋点。这就给记者提高采访效率提供一个契机,同时也为新闻创优提供了条件。记者在采访中抓住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并顺藤摸瓜,追根溯源,就会抓到真实、深刻、生动、感人的新闻事实。因此,善于发现并紧紧抓住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应当成为记者新闻采访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8.
采访立场,是指记者认识和探索客观事物时所处的位置和所持的态度。忠于事实是新闻采访最基本的立场,但忠于事实并非是不带任何倾向性的所谓"纯客观""纯公正"。记者在其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立场,就包含着阶级、集团或政治的因素,除此之外,在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环境中生活,其感情、价值观、文化素养、情趣爱好各自不同,因此在新闻报道中不可能不带有个人的烙印。这就提出了新闻报道的正确性问题。新闻报道的正确性,是对每则新闻报道的要求,更是对每  相似文献   

9.
宋兴明 《今传媒》2006,(12):43-45
准确地认知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调节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状态,运用恰当的态度、方法进行相应的采访。在民生新闻的采访中,记者对于自身、采访对象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知和把握,不但符合这个普遍的规律,并且更为重要,因为民生新闻的采访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采访对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对其体制保护处于较边缘的状态,因此,深入认识和掌握民生新闻采访中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对民生新闻的采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知(一)记者对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10.
在采访这块阵地上,记者、通讯员与采访对象直接接触,其逻辑修养将接受“光谱分析”,其逻辑准备将接受实战的考验。信息的沟通、思想的交流固然与采访对象的思想境界、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由于客观事物错综复杂,深层本质常常为表面现象所掩,要写出科学的高质量的新闻稿件,主要还有赖于记者、通讯员对各种逻辑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所谓逻辑技巧,不是说新闻采访获得成功有捷径可走,而是包  相似文献   

11.
灵感思维是一种触发性思维,往往是在外界某一事物刺激下,突如其来而产生的。记者应该在平时善于积累生活经验、积累知识、积累新闻素材,一旦遇到某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时触发灵感,有助于捕捉到报道题材,写出有分量的新闻来。电视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12.
王友旗 《今传媒》2016,(3):116-117
电视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手段在宣传报道中十分重要,它是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前提条件,是记者从业的基本功底.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通过采访来完成的,是通过亲自观察、倾听、思索、分析而做出的科学、合理的判断.本文着重探讨的是预约性采访、等候性采访、调查性采访、追踪性采访、即席性采访、隐蔽性采访、电话采访和话筒采访等几种电视新闻采访的具体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3.
记者向被采访者提问,是新闻采访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总结他的采访经验时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实际应用新闻学》) 少儿新闻专题节目的采访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儿童感知事物要经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维具有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记者在采访前和采访中,如果能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提出符合他们认知特  相似文献   

14.
客观知识的产生源于人类认识思维的表述和外化,在知识管理领域基本表现为文献化。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于客观事物进行表述,客观事物能够被认识也能够被表述,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表述是人类认识思维的产物,而这种表述的外化就是目前我们所理解的客观知识。在知识学家波普尔和波兰尼关于客观知识的研究基础之上,对于客观知识的存在及基本形式,方式、结构和规则进行初步的探索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理论意义在于:立足于知识进化论角度,为客观知识进行系统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开端。  相似文献   

15.
姜海 《新闻前哨》2010,(12):102-103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新闻采访活动可以分为“采”与“访”两个方面。“采”,是指在采访活动时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及规律,主要表现在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念、思考和采集上:“访”,是指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及规律。  相似文献   

16.
谈新闻写作中的『物』『意』『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指作者从客观世界中得到各种材料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某种思想认识,这是新闻“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物”是新闻具有说服力的最重要因素。任何新闻都是对客观存在即“物”的报道。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18.
第二节怎样储备在这一节里也按上述的三个内容来谈. 第一个内容:怎样进行思想储备? 在政治理论方面,主要是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可是,谈起学习政治理论,有的记者却说:“这是远水不解近渴呀!”这个所谓“远水不解近渴”的看法,就是说现在自己采写不出好的新闻报道,学了理论也解决不了燃眉之急。因此,对政治理论学习没什么兴趣,更没有迫切感。我认为,抱着这种看法的同志患了“近视病”,看不  相似文献   

19.
质疑是记者的职业要求,但也是一种独特的采访风格。我在采访的时候,很少按照采访对象的意思“顺毛捋”,反而是“逆毛捋”,我不会跟采访对象站在同一个立场,而是站在与采访对象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立场,这个立场代表着在这期节目里没有发言权的另一方新闻当事人,也代表着电视机前的观众,观众是我和采访对象之外的第三方。我在采访中很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记者采访、写作的一种重要过程便是思维加工。探讨这个问题,有利于深化对记者工作的认识,并规范新闻的采访、写作。记者思维加工的一般描述首先,记者的思维加工表现在对多个个别事实或事实要素归纳之后得出某种整体性的观念。比如,记者采访某人,便对该人的外貌、言谈、举止等方面有一种整体统一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支配他对该人的材料选择、评价,这便是加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