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娟名誉权案与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杨丽娟诉《南方周末》侵害名誉权案的判决用语,提出质疑。作者认为,2007年有关杨丽娟追星的新闻炒作违背新闻职业道德,法院即使判决被告行为不构成侵权,也不应当颂扬其不符合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黄振鹏 《军事记者》2007,(10):48-49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这两个概念近年颇为流行,业内同仁亦多有论及,平常亦不乏部分新闻策划被斥为新闻炒作。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当下,新闻策划越来越重要。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厘清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之异同,明晰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转化之规律,防止新闻策划变为新闻炒作,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之一,但在"杨丽娟追星事件"中,媒体不但没能对杨丽娟及其家人进行正确引导,实施应有的人文关怀,部分媒体甚至成为其"疯狂"追星行为的推波助澜者。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媒体在"杨丽娟事件"中的作法,探究该事件中媒体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对其所表现出来的缺失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商业策划与新闻炒作》的原作者对"新闻炒作"的定义是:"在新闻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新闻提供者或新闻传播者有意识地介入其中,引导、强化部分新闻要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三月下旬到五月底,"杨丽娟"这个名字在大众媒体上频频出现。且不论纸质媒体,仅电视媒体,在百度搜索中有关"杨丽娟"的新闻就有12900余条。此外,还有大量关于杨丽娟话题的讨论。同时,大量相关的研究论文也出现于学术期刊的版面。这些研究文章大部分是从媒介的责任的角  相似文献   

6.
杨丽娟事件与网络舆论的非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娟事件中网上出现的对杨及其家人的"一边倒"式的非理性谩骂无疑又一次暴露了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趋向.本文试图通过对杨丽娟事件的考察,对近年已经引起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网络舆论的非理性问题进行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舆论非理性的解决方案与规避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新闻炒作的现状及其与新闻策划的异同,指出新闻炒作对新闻真实性、媒介公信力、受众以及社会文化生活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避免新闻炒作和提升新闻报道整体格调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浅析了目前新闻炒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新闻炒作在哪些方面存在的弊端可能会给大众、媒体、社会文化带来影响,并提出一些对新闻炒作的一系列可以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闻炒作行为,不仅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还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在新闻炒作背景下,又往往会引发受众逆反心理.不仅使得新闻炒作中信息的接受值大大降低,还容易引起受众群体怀疑和疑虑整个新闻媒体.本文简要探讨了新闻炒作的表现和危害,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新闻炒作导致受众逆反心理的几种表现,并针对怎样避免新闻炒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屈超耘 《今传媒》2007,(4):31-31
几年前,有位姓何的先生在南方某著名周报发表《"新闻炒作"里有些什么"学"》,严肃批评了传媒领域的炒作歪风.对此,我是赞成的.但遗憾的是,这位何先生在批评新闻炒作时却把其和新闻策划画了等号,说炒作就是策划,并且形象地比喻"后者是前者的学名",还说实际上"王主任就是王五娃".这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利益驱动的时代里,娱乐新闻炒作现象是当前新闻报道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现象,本丈从娱乐新闻炒作概念的界定谈起,进而分析出现娱乐新闻炒作现象的原因以及娱乐新闻炒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丽娟疯狂追星事件成为2007年娱乐新闻的一大热点,屡次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一个普通人的追星事件掀起如此大的波澜,仅仅是因为杨丽娟的病态心理和父母的过分溺爱吗?在杨的追星事件中,一些媒体成为事件的"参与者",甚至成为"策划者",正是媒体的这种"问题策划",引起了人们对媒体如何正确进行新闻策划的再度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正>一、杨丽娟事件:传媒娱乐生态失衡的标志杨丽娟一家追星最终酿成悲剧——杨勤冀因绝望和不负重债最后跳海自尽。在报纸、网络、杂志等媒体“绑架”下,媒体的议程设置使受众对杨丽娟由同情转变成唾弃,受众在指责、辱骂杨丽娟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启动,信息社会的来临,大众传媒作用越来越大.它凭借现代化技术的巨大力量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策划轰动效应,推出一个又一个"买点卖点"、"明星大腕"、"成功人士"、"科学药物"等等的同时,对传统新闻学也进行修正和冲击,产生了"新闻炒作"、"新闻策划"、"新闻热点"、"新闻冰点"、"卖点新闻"、"买点新闻"等不少新名词,有些新名词如"新闻炒作"已引发出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15.
陈力丹 《今传媒》2007,(6):21-22
1."炒作"这一说法在学理上如何解释?是否合理? 2004-2005年,有传媒曾经把湖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的一门拟议中的"企业策划与新闻运作"课,炒作为"新闻炒作学",闹得全国各地的传媒没头没脑地跟着报道.这门课的主讲教师魏剑美对"新闻炒作"的定义是:"在新闻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新闻提供者或新闻传播者有意识地介入其中,引导、强化部分新闻要素,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获取直接或间接商业利益的一种新闻运作手段.  相似文献   

16.
黄振鹏 《新闻窗》2007,(4):57-58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这两个概念近年颇为流行,业内同仁亦多有论及,平常亦不乏部分新闻策划被斥为新闻炒作。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当下,新闻策划越来越重要。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厘清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之异同,明晰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转化之规律,防止新闻策划变为新闻炒作,显得尤为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网页、BBS、网络聊天室、网络日志甚至邮件列表中自由发表的事实性或意见性信息,已经成为侵犯公民、法人名誉权的重要源头。2008年8月29日,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杨丽娟状告宋祖德侵犯名誉权案:刘德华女“粉丝”杨丽娟指控宋祖德在新浪、搜狐、腾讯QQ的3个博客上发表的几篇文章,用低俗的语言对杨丽娟及其父(已故)母进行漫骂,造成侮辱与诽谤,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名誉.10月14日,法院认为杨丽娟无法证明几篇“骂人”的博文来源于宋祖德的个人博客,据此判决杨丽娟败诉。  相似文献   

18.
当今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大战"已经成为媒体间的家常便饭,而要报道出有独特角度和思想的新闻报道就需要做好新闻策划。随之借着"新闻策划"名义的"新闻炒作"行为也应运而生,并成为一些媒体追求暂时眼球效益的有效手段。将"炒作"当成"策划",在导致新闻低俗化的同时也是对新闻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一、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的不同1.尊重客观事实程度不同新闻的最大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新闻策划以客观新闻存在策划为前提条件,虽然在具体报道中可以发挥主  相似文献   

19.
周士君 《新闻界》2004,(1):69-69
目前传出消息,某大学一教师正和一位商业界策划人士合著一本叫《商业策划与新闻炒作》的书。该教师说,像景岗山摇头丸事件、观众看《英雄》电影押身份证、木子美性爱日记都是成功的新闻炒作、但大学要不要开“新闻炒作”课?这门被称作《新闻炒作学》的选修课还没搬上课堂,就已使同学们闹得不可开交了。该教师能否通过新兴的《新闻炒作学》把含有太多贬义的“新闻炒作”扶正,并使之从此登上大雅之堂呢?  相似文献   

20.
某次参加一场关于媒体伦理的研讨会,在讨论到"杨丽娟事件"的时侯,中国人民大学的陈力丹老师发言说,"杨丽娟事件"引发这么多媒体前去报道,真是媒体的悲哀.媒体应该更多地去监督政府的腐败行为,而不是一个女孩子去追星.陈力丹老师认为,媒体身为"社会的公器",去报道这样的新闻,属于浪费社会资源,而去调查黑幕、监督权力,才是媒体的正途.当时,我因为有事提前要离开,没有机会和与会的专家交流对此事的看法,但我内心,对陈力丹老师的看法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