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诞生于鄂豫皖苏区,在共和国航空史上写下了最早最光辉的一页。从天而降的"庞然大物"1930年2月16日中午,在鄂豫皖根据地西部的河南省罗山县宣化店陈家河(今属湖北省大悟县)上空,突然传来一阵轰鸣声。罗山县担任警戒的赤卫队员仰望天空,只见一团黑影沿竹竿河上游的河道由北向南飞来。随着轰鸣声,那个黑影由远及近,越来越大,最后晃晃悠悠地降落在  相似文献   

2.
1932年6月,蒋介石向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在反围剿中,由于张国焘积极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致使红军在军事上严重失利,战斗在鄂豫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被迫撤离。同年12月,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率领下,经陕南、越巴山、翻秦岭,进入川北的通江县,点燃了巴蜀山区的革命烈火。1933年5月,红四方面军在反田颂尧"三路围攻"中,在通江空山坝取得了重大胜利。红军的先遣部队11师一部(后来的红三十军88师264团)在军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最重要的运用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这既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凝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地区坚决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创建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的鄂豫皖苏区,给"为什么要依靠群众,怎样依靠群众,怎样做好群众工作"的重大命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解读,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鄂豫皖苏区时期的优抚政策包括优待红军战士及家属、抚恤军烈属、安置红军伤病员三个方面。苏区政府设立相关社会保障机构,制定优待条例;分配红军公田,实行代耕制度;为红军家属提供各种生活优待;保护红军战士婚姻关系。同时,颁布抚恤条例,确保烈属与伤残战士获得物质补助、享受各种权利,褒扬革命精神等待遇,并有效实施红军伤病员的休养安置工作。鄂豫皖苏区优抚政策的实施,壮大了红军的队伍,鼓舞了红军的斗志,密切了苏区军民之间的感情,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双拥"工作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5.
《中国博物馆》2008,(2):F0002-F0002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200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对外开放。纪念馆坐落在湖北省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共展示文物645件,照片766张,艺术品33件,总投资3900万元。  相似文献   

6.
郭生纺 《兰台世界》2023,(2):130-137
创建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鄂豫皖苏区创建过程中,乡村教师因其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地位优势,经过文化流变和选择,完成了角色转变,成为乡村革命的播火者。在中共的领导下,通过传播革命理论,积极发展党组织等一系列革命活动,乡村教师成为创建鄂豫皖苏区的重要力量。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乡村教师又充分发挥教育力量,对巩固和发展苏区的建设成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931年,鄂豫皖苏区陂安南县苏维埃主席李先念率300余名青年参加红军,被编入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李先念任团政治委员.当时正值张国焘"大肃反"时期,许多久经战场的红军骨干,没有牺牲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却屈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下.李先念到达三十三团时,原团长和政委均已被肃掉.  相似文献   

8.
湖北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土地革命时期,在这片广袤热土上曾建立了湘鄂西(1929年春-1937年7月)、鄂豫皖(1929年5月-1937年7月)、湘鄂赣(1929年春-1937年7月)、湘鄂川黔(1934年-1936年2月)等苏区和鄂豫陕(1934年12月-1937年7月)游击根据地.从黄麻起义中孕育的鄂豫皖苏区,是仅次于...  相似文献   

9.
从2012年10月9日开始,"三省媒体联动·千里跃进大别山"联合报道组穿越鄂豫皖三省,依次踏访同属大别山区的信阳、黄冈、六安三市的光山、罗山、新县、红安、团风、霍山、金寨、固始、商城9个县,总行程超过5000公里,几乎一天一个县。如此主题集中、报道质量要求高、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的"走转改"实践活动,对年轻记者是挑战,更是锤炼。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先后离开中央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湘鄂川黔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会师将台堡,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列宁曾经指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  相似文献   

11.
2022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纪念日。回顾95年建军史,人民军队与湖北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紧密相连、鱼水相依。湖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之初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之一,其建党实践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创造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叶重豪 《湖北档案》2002,(12):32-33
红安县文物局珍藏有一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劳工委员会发布的征收社会保险费文件,该文告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我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最早发布的征收社会保险费并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文告.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以来,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已被推到历史前台,这里不仅诞生了红一、红四、红二十五、红二十八等主力红军,也留下了邓小平、刘伯承、叶剑英、贺龙、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的战斗足迹.过去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研究,主要是从事件和制度的视角切入,旨在解释战争与革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宏大问题,而疾病、卫生、防疫等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具体情节则往往被遮蔽了.本文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为例,初步考察苏区军民与疾病瘟疫的斗争情形,希望从新的角度深化对革命根据地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在闽西、鄂豫皖、湘赣等苏区相继制定了婚姻法令,规定实行婚姻登记的制度;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和1934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作出结婚离婚须到苏维埃政府登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最早进入甘肃的长征队伍红二十五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11月16日,诞生于鄂豫皖的红军第二十五军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进,踏上长征之路。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北出终南山,直抵西安近郊。在终南山下的子午镇,从缴获的国民党报纸上,得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将北上甘肃。恰在这时,原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键民从上海经西安辗转来到红二十五军驻地,带来了中央文件和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并有向北行动的确切消息。这些消息使红二十五军的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如获至宝,立即在长安县丰峪口召开鄂豫陕省委会议,部署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行动方向。鉴…  相似文献   

16.
张怀勇 《新闻世界》2010,(9):192-193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89周年,在这89年光辉灿烂的奋斗历程里,独山农民暴动与六霍起义在鄂豫皖革命斗争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笔者联系实际撰写此文,希望能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传统教育和学习提供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17.
这是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发布的关于保护邮差的布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1931年1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一军与红十军合编而成.徐向前任军长.曾希圣任政委。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扑灭如火如荼的革命烈火.多次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是全困十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创建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信阳,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红色老区。  相似文献   

19.
岁末,鄂豫皖苏等地遭遇暴雪,某省一档晚间新闻栏目一直关注着灾情.近期的一次节目中多是这样的镜头:被大雪压塌的花卉大棚旁,一脸愁容的农民哭诉着:"本来指望这些花春节能卖个好价钱,现在全压死了……";积雪封闭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堵成长龙,交警挨个车发送热姜水和食品;寒风凛冽中,电工们吃力地拉着钢丝绳抢修高压电塔……这些报道及时反映了各地的灾情和抗灾措施,使观众的心与灾区拧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0.
李嘉 《兰台世界》2012,(16):62-63
一、根据地金融体制建设川陕省苏维埃工农银行是鄂豫皖根据地工农银行的继承和发展,行址设在通江城。它是在川陕省财经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川陕省财经委员会共有600余人,下设货币兑换所、2个造币厂。工农银行是根据地经济的枢纽,其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统一币制,流通苏区金融,实行对工农的低利和无息借贷,帮助合作社的发展。"[1]主要职能是开发银行基金,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制定金融政策,检查和督导各分行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