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在中国境内发现了大约1800个侏罗纪时代的乌龟骨骼化石,它们的化石都聚集在一起,这些乌龟化石是在中国西北的新疆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学家们将发现地点称作“骨床”,这里的乌龟壳化石一个接着一个叠加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化石就是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给我们留下的特殊的文字.”在《化石趣谈》通识课上,刘建妮这样告诉学生们. 风过留痕,雁过留声.透过一块块“死去的石头”,她看到的却是万年、甚至亿年前的生命体.她与它们对话,将穿越时空的生命讯息一一呈现出来,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它们曾如此诞生过、繁盛过、绝灭过……  相似文献   

3.
神经细胞典型结构如果我们缩小100万倍,跳入自己的大脑,就会惊异地发现:一棵棵“大树”突然出现在了我们面前。每只神经细胞都长着一条长长的“树根”和许许多多的“树枝”。为什么它们会长成这个模样?一直以来,全球的神经科学家试图寻找到答案。近日,从中科院上海神经研究所了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生存环境,一直使人类执惑难解,各国的科学家为此着迷、探索,试图解开这一科学之谜。最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青年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地从一枚奇特的恐龙蛋化石(编号为“XL—01”)中获得了恐龙基因片段。这是人类首次从恐龙蛋化石中获得的恐龙的遗传物质。可以说,这是人类在寻找“恐龙之谜”的答案中,迈出的不同寻常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位于我国四川省自贡市的大山铺恐龙化石地点,以其埋藏丰富、保存完整而令世人瞩目,因此有些科学家把大山铺形象地称为"恐龙公墓".目前已发掘的恐龙埋藏厅面积约1900平方米.同时,在高低错落的岩石上,裸露着千姿百态的各种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6.
生物界是个热闹非凡的世界,人类和动物用声音、身体行为交流信息。而在一个偏僻的世界里,有一类我们难以感知的邻居——微生物。它们的世界似乎寂静无声,而事实上,它们也在聊天,也在互相传达信息,它们在“说”些什么?怎么“说”呢?  相似文献   

7.
生命如何起源?极端条件下的生命现象暗含着怎样的生命起源秘密?最小的生命形式是什么样?这些问题至今依然困扰着每一位生物学家。1993年,美国科学院院士肖伯夫教授在对澳大利亚西部岩石的研究中,发现了地球上最老的35亿年前的微生物化石——蓝藻细菌微生物体,这些“微化石”里面有非常细的丝状物,被认为是生命的证据。他的研究小组用电脑三维图像技术这种丝状物进行了复原,这一古老生命看上去很像一段薄铁片绕成的弹簧。弹簧是一种螺旋结构,这让人们联想到染色体和蛋白质,它们在生物体内大多是以螺旋结构存在或以此为基础构成最后的形态。根…  相似文献   

8.
美国怀俄明州西南部有一座闻名世界的“化石湖”,这片形成于500万年前的古湖泊早已干涸,但在曾经的湖床石灰岩层中,保存了数以万计的鱼类、鸟类、昆虫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动物的死亡并不是某次灾难的结果——它们的死亡呈现极强的规律性,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死一批。是什么原因导致古生物在这片方圆2651万平方米的古湖泊中离奇死亡?  相似文献   

9.
晴朗无月的夜晚,在远离城市灯光的田野上,满天星斗闪烁着微弱、姣小的光芒。它们都是十分遥远的恒星,天文学家们现在已经能知道它们的化学组成、表面温度、光度、密度、质量、大小、磁场强度等各种信息。那么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原来,恒星通过它们发出的光在不断向我们传递,并倾诉着自己身世的“密码”,关键的问题是人们怎样去破译这些“密码”。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很多病菌可以抑制甚至破坏人的免疫功能?这是因为一些病菌窃取了他们主人体内一些关键性的防御基因,从而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德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在基因家族中,a2m基因是合成血液蛋白质的重要物质,这种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动物中。它们有共同的作用,即保卫有机体,抵抗病菌的攻击。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次实验中,一个研究小组在病菌体内也观察到了这种基因。他们因此认为,病菌从多细胞性的有机体中窃取了a2m基因。此后,它们用获得的基因作“武器”,保护自己免受其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这…  相似文献   

11.
岩石是地球上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平时不会引人注意。但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有许多千奇百怪的石头,它们甚至能够“说话”,将它们所知道的表达出来,相信一定会令你眼界大开。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05,(7S):36-37
剑龙是人们最熟悉的恐龙之一,它们的脊背上顶着许多骨质的剑板。剑龙长成这样虽然不是为了方便人类辨认,但这些剑板却犹如它们各自的“名片”,可能让同类可以互相识别,这是美国科学家分析剑龙化石后提出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3.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福气”,它们在西方常常与吸血鬼联系在一起,它们天生拥有回声定位的本领,被称作“活雷达”……虽然也有蝙蝠侠这个光辉形象,虽然名字的谐音让它们沾了“福”的喜气,但蝙蝠向来不是讨喜的动物。因为总是在夜间活动,它们备受人类误解。由于长相丑陋,不少人把蝙蝠称为“长了翅膀的耗子”。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创新》2005,(12):40-40
美国科学家9月8日说,基因分析表明,直到现在为止人类的大脑一直在快速进化过程中,而且这种进化与人类文明的兴起有密切联系。早先的化石和基因证据表明,人类和黑猩猩在约600万年前由共同的祖先“分家”,此后人类祖先的大脑快速进化,并产生了较高级的认知功能,直至距今约20万年前现代智人出现为止。在人们的习惯观念中,现代人类大脑在生理上已经“定型”了。由芝加哥大学科学家蓝田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人类体内管理脑容量大小的两个基因的演变进行分析。他们共搜集了世界各地59个民族、1000多人的基因样本,并发现这两个基因都正在进化…  相似文献   

15.
“语法隐喻”是运用语法规则和话语去隐喻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它们包括灵魂语法、人的语法、生物语法和分子语法。灵魂语法以思维和行动的方式表达所预设的东西,人的语法以具体人作为基本细节和活动发生源表达所预设的东西,生物语法以某个生物作为基本细节和活动源表达所预设的东西,分子语法以分子和分子群作为基本细节和活动源表达所预设的东西。“语法隐喻”与“意向姿态”非常相似,它们是认知科学的“元话语”系统。这些不同语法可以在任务-工具隐喻中得到整合,并在认知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活化石”是一个不完美的概念,已经引发了一些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诸多质疑,他们考察了不同年代的相关生物化石记录,发现这些生物历经数百万年却没有太大变化,也就是说,它们没有或很少有幸存下来的近亲。  相似文献   

17.
艾琳 《科学大众》2011,(10):22-25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福气”;它们,在西方常常与吸血鬼联系在一起,当然,也有蝙蝠侠这个光辉形象它们天生拥有回声定位的本领,被称作“活雷达”……由于长相丑陋,不少地方有种不科学的说法,认为蝙蝠是“偷吃了盐的耗子”。虽然名字的谐音让它们沾了“福”的喜气,但蝙蝠向来不是讨喜的动物。因为总是在夜间活动,它们备受人类误解。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04,(12):43
毛虫是强盗!它们袭击植物,伤害叶片。植物虽然没有嘴,但它们相互提醒:“当心,毛虫!”如果敌人数量过多,它们甚至会向昆虫警察报警。它们不停发出警报,直到把马蜂召来。这对毛虫而言无疑是判了死刑!  相似文献   

19.
在生命出现之前,一次闪电赋予原始海洋中的两粒沙(欣欣和奇奇)以会说话的神奇能力。从此,在漫长的生命演进历史长河中,它们一起经历风雨,见证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历程。本书以地质时代为框架,选出每个时代有代表性的生物来安排故事小单元,每个单元后有“知识泉”、“化石转盘”等说明栏来解释生物的演化位  相似文献   

20.
雨花石     
《知识窗》2007,(9):F0002-F0002
雨花石是一种卵状玛瑙、水晶、玉髓、蛋白、化石及其伴生的五彩石,主要分布于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长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下。所谓“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苏轼)。它们小巧玲珑、色彩斑斓、纹理奇妙,非人工所能及。被誉为“天赐国宝”、“石中皇后”,跻身于四大观赏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