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燕国 《金秋科苑》2010,(12):31-31
我们知道,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不是相交就是平行,相交的直线放在平面内看来极为简单,如果把两条相交线放在不同的图形中,将可以演绎出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由此可以衍生出许多探究性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讨论,下面我们分别举几道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水果连连看     
你玩过连连看游戏吗?快开动脑筋,用线将图1中相同的水果连起来吧,注意只能在方框内画线,且连线不能相交。答案解析观察图1中3种水果所在的位置,可以发现,连接两个桃子的线看似最容易画,却是最关键的,如果用直线将两个桃子相连,那这条线必定会与牛油果、柠檬的连线相交,因此连接两个桃子只能用曲线。  相似文献   

3.
陈博  姚霖  秦路 《科学与管理》2008,(6):140-144
本文主要运用小孔成像原理和空间立体几何关系,运用Matlab所编程序进行运算和方程求解,构造数码相机定位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运用,检验,分析和改进。●问题一,利用光的传播和小孔成像原理,分别以靶标、像、相机的关系建立两个三维立体空间(见图4.1),其中世界坐标系以E点圆心为原点,物平面是yoz平面,先求出像点在靶标平面的坐标系即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最后再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求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坐标。●问题二,本文运用MATLAB编程以腐蚀法依次画出图5中5个封闭曲线的最大内切圆(具体算法参见下文6.1),并可以精确的计算出此内切圆的圆心在像平面上的像坐标,本文假设靶标中的圆的圆心的像是对应的图5中不规则封闭曲线的最大内切圆的圆心,那么靶标上圆的圆心在像平面上的像坐标就是此方法所求出的内切圆的圆心的坐标。●问题三,第一、稳定性的检验,此检验本文借鉴函数的连续性的原理,运用ε,δ语言的思想来实现,即首先在靶标的任意一个圆内取一个点,再找到另一个与所取点的距离非常近的点,通过数学模型分别算出这两个点在像平面上的像坐标,检验其像坐标的距离是否也非常近,如果距离也很近那么此模型是稳定的。在此本文选取了3组这样的点。第二、精度的检验,在此运用了直线检验法。即在靶标中任意画出一条与靶标中的圆有n(n〉=3)个交点的直线,标出这n个相交点的坐标,通过数学模型算出这n个点映到像平面上的像坐标,分别计算两点之间的斜率,如果这n个点两两之间的斜率相等或者十分相近,那么这n个点可以或近似可以构成一条直线,由此可以推出此模型是较精确的,否则是不精确的。●问题四,根据题目的标定方法的提示:同时用这两部相机照相,?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在零维里,物质只是一个点,没有表达式,或者象征性地表达为v=0;在一维里,物质存在于一条直线,表达式为l=a;二维里,物质是存在于一个平面内,表达为s=ab;三维里,物质存在于一个立体空间内,表达式为v=abh。可见,各维度空间似乎没有任何联系,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如果将无数个零维空间排列起来,可以得到一条直线,即从零维到一维;将无数个一维空间排列起来,可以得到一个面,即从一维到二维;将无数个平面重叠起来,可以得到一个立体空间,即二维到三维。可见,各个维度空间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也就是说,如果将一种维度的空间高度压缩起来,…  相似文献   

5.
连点成线     
纸上均匀排列着9个点,以任意点为起点,一笔画出4条直线,要求这4条直线覆盖图上所有的点,聪明的你来试试吧!答案解析首先尝试用4条直线连接9个点,如图2所示,然后思考将直线延长,使它们相交,再确定起点,得出一笔画4条直线的顺序。答案如图3所示,起点为A或B。  相似文献   

6.
杨海英 《内江科技》2010,31(7):190-190
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是中等学校数学学习的重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交弦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究其原因是对于公式的掌握方法好应用的操作方法。本文就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交弦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大家都知道,《几何原本》是数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几乎所有的人都坚信,欧几里得几何是物理空间的正确抽象,欧几里得的公设是不证自明的真理;有些数学家却不这看,甚至还有点苛刻和较真。他们习惯于用怀疑的眼光去打量这些真理。对于欧几里得几何中的第五公设,即平行公设(如果一条线段与两条直线相交,在某一侧的内角和小于180°,那么这两条直线在不断延伸后,会在内角和小于180°的一侧相交),这些数学家更是疑虑重重,由于第五公设的真理性不像其他的公设那样明显,所以缺乏绝对的说服力,必须加以证明。非欧几何的诞生,就始于人们努力消除对欧几里得平行公设的怀疑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1 试题解法引出一个问题在今年我市的直属中学初中毕业统一考试中 ,有一道数学试题 ,难住了 1/3强的学生。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毕业班许多数学教师的注意。这道试题是这样的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有两点 A( 2 ,8) ,( 4,4) ,已知直线y=kx与线段 AB相交 ,求 k的取值范围。这一试题有不止一种的解法 ,但以下面的解法最简捷。解 :若直线 y=kx经过点 A( 2 ,8)则  8=2 K 从而 k=4则  4=4K 从而 k=1注意到线段 AB上的点是连续的 ,∴ k取以 1至 4的全体实数即  1≤ k≤ 4这种解法的特点是考虑了问题的两种极端情况 ,从而获解。2 例析在解…  相似文献   

10.
陈金华 《知识窗》2014,(14):78-79
初等数学知识包含数与形两个方面,复数是数与形互相渗透的典型代表。复数就如一座桥梁把图形和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一个代数的问题,可以通过复数的几何意义,转化成图形的问题。当然,一个图形问题也可以通过复数,用代数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平面中两直线的夹角和位置关系等几何关系都可以通过复数的关系武来刻画,平面解析几何问题也可以用复数去求解。本文通过复数的几何意义,求出了圆锥曲线中一些特殊点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11.
<正>过平面上一点如果可以作出某圆锥曲线的两条切线,连接两个切点即为此圆锥曲线的切点弦(若为双曲线,需对其同一支作两条切线)。设点P(x0,y0),过点P作出的切线分别为PA、PB,设切点A(x1,y1)、B(x2,y2),则如何求出切点弦AB所在的直线的方程呢?下面作一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求平面内的图形关于某一点(即对称中心)或某一直线(即对称轴)对称图形的问题,是中学数学里常见的几何问题,很多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常感到苦恼:一种原因是解题不得要领,不能建立正确的等量关系,不知对称图形必需满足的几何性质;另一种原因是常感到计算过繁,或解法过于单一,缺乏灵活。解决这类问题的中学常用方法是: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平面内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和坐标代入法。  相似文献   

13.
平面的法向量是指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它是平面的特殊向量。利用法向量来解决立体几何中的一些问题,它所体现的快捷性、灵活性、实用性是其它数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它可以避免较为复杂的空间想象,实现立体几何的代数化等。下面我就法向量谈谈如何更快捷、更灵活、更实用地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问题。一、求线与面的夹角在运用法向量求直线MN与平面的夹角时,直线与平面的夹角,2(∈(0、2)例:已知正四棱锥R-ABCD的底面边长为4,高为6,点P是高的中点,点Q是侧面RBC的重心。(1)求直线PQ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分析:首先…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专利"引线规"(专利号:ZL201410135441.2)是一种在三维空间内建立并延伸平面及转动直线的工具,适用于机械制造、建筑施工、室内装修以及几何作图等领域。它用一种简单的结构方便地实现了在三维空间内建立并延伸平面及转动直线。  相似文献   

15.
直线分圆在纸上画了一个圆,用直尺在圆上随意画一条直线,可将圆分为2块;如果画2条直线,最多可把圆分成4块……如果线条少,我们当然可以直接用笔试试;如果线条多了,比如画1000条,那就画不来也数不过来了,就得寻找它的规律了。现在如果在圆上画n条直线,请问最多能把圆分成多少块呢!(山水)  相似文献   

16.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当涉及弦长问题时常用"韦达定理法"设而不求计算弦长(即应用弦长公式),当涉及弦长的中点问题时常用"点差法"设而不求,将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7.
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区西南部分布着两条较大的河流,二者在区内相交,河道内货运船舶不间断通行,河道内无法进行测线的铺设及炮点的布排。因此,采用特殊观测系统,增加无法施工区域的覆盖次数,满足野外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沙北油田由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两组断裂相交形成众多特征相似的断块圈闭,目前该油田生产区块有沙19断块、沙20井区西断块(S202井区),生产层位为侏罗系西山窑组,储层特征有非均质性强、中孔、低-中渗透性的均质油层。沙19井区位由沙15井北断裂、沙19井东断裂两条断裂相交遮挡形成,沙20井西断裂两条正断层相交形成的断块构造圈闭为S202井区,井区由三条断层形成的封闭油藏。  相似文献   

19.
解析几何中,解决轨迹问题可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和坐标系两条途径来进行.而复平面上点的轨迹则可以通过代数形式、三角形式、几何形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肖海霞 《科教文汇》2014,(29):47-48
平面束方法是解决有关直线和平面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本文介绍了平面束的概念及其方程,并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如何使用平面束方法来解题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