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霞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1):81-84,99
《雷雨》自出版以来,其文本中的序幕与尾声被一再地删除。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干预下,《雷雨》文本原有的“忏悔”叙事语言、“罪恶与救赎”创作主题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
原载于1935年8月20-23日《大公报》的白梅的文章《(雷雨)的批判》指出:《雷雨》“在质与量上,都是中国剧坛上空前的收获。打算有力的推动中国剧运,创作长的剧本是目前的要图,只靠着翻译和改编外国剧本到底不能独立发展,回顾几十年来的国产剧本还是那些形式简短内容贫乏的几本,不能给观众以大量的满足。《雷雨》便是适应这种需要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命运悲剧的杰出代表,《雷雨》是中国式悲剧作品的典范,后者对于前者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两部戏剧在结构、主题和情节上都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闭锁式戏剧结构,通过“发现”实现“突转”,进而揭示真相,情节上都包含了许多偶然性的巧合,但在表现主题上,《雷雨》将纯粹的命运悲剧发展成为社会悲剧,在偶然性情节中包含着历史必然性,这赋予了《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刘建设 《现代语文》2006,(10):71-72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雷雨》的解读就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从专家学、作家本人、教材教辅编写以及语教师等视角入手,从人与命运层面谈《雷雨》的主题:命运悲剧说、基督教忏悔说和生存悲剧说。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第一座丰碑的《雷雨》,在不同时期,人们对《雷雨》给予了不同的理解和再创作。通过曹禺的阐述,可看出被作者称为剧中的第九个角色——“雷雨”才是真正的主角。自然现象的雷雨和雷雨的象征意义构成其完整的统一体。由此,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对人性的洞察。  相似文献   

6.
教师说,《雷雨》读不完;学生说,《雷雨》读不透。人教版高中语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节选了曹禺的《雷雨》,成了本单元教学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论《呐喊》、《彷徨》的“审丑”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立场导致《呐喊》、《彷徨》强烈的“审丑”意识,而“审丑”话语又赋予《呐喊》、《彷徨》不朽的思想价值《呐喊》、《彷徨》着重审视了人物之丑、灵魂之丑、人际关系之丑、环境之丑。  相似文献   

8.
1.《全宋诗》“洪刍”条下收有《示子》诗:“大学何蕃久不归,十年甘旨误庭闱。休辞客路三千远,须念人生七十稀。腰下虽无苏子印,箧中幸有老莱衣。归时定约春前后,免使高堂赋式微。”整理在题下注云:“朱本无此诗。鲍校云:此诗应删除,《尧山堂外纪》是洪皓诗,见《鄱阳集》附录。按:四库本《鄱阳集》未收此诗,待考。”(第22册,第14492页)其实,此诗既非洪刍诗,亦非洪皓诗,而是北宋洪浩之父写给洪浩之诗。  相似文献   

9.
《雷雨》自问世以来,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评论不一,观点多样,即使是对《雷雨》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周朴园”说、“蘩漪”说、“周萍”说、“神秘力量”说、“命运”说、“雷雨”说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着对剧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内容标准”“教学活动建议”中删除了《开罗宣言》等内容,因而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世界历史》、北师大版《历史》等也删除了有关《开罗宣言》的内容。在“台独”分子越来越狷獗、台海局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这样的内容取舍显然是不应该的。  相似文献   

11.
《雷雨》和《等待戈多》都是20世纪上半叶一鸣惊人的话剧。它们分别运用现实主义的传统创作方法和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创作方法,带给观众不同的艺术审美效果:《雷雨》“戏”味十足,《等待戈多)“无戏”味浓。通过这两部典型戏剧的比较,可探索出戏剧的传统创作方法与反传统创作方法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雷雨》人物形象研读缺少复杂性分析。《雷雨》是复杂性作品,复杂性是哲学上的认识论、方法论。《雷雨》中人物具有复杂性,其复杂性体现在人物冲突、关系、性格与功能。《雷雨》人物形象的研读,需要立足作品与人物的复杂性,并运用复杂性思维与复杂性方法。  相似文献   

13.
空间与叙事的关系在“后经典叙事”的语境下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使用龙迪勇先生的《空间叙事学》中空间叙事角度去分析经典名著《雷雨》,我们会发现《雷雨》作品中故事空间与叙事的巧妙关系和故事空间与人物形象性格的呼应,也会发现《雷雨》打破了单一线性叙事而拥有了“一对多”与“多对一”的因果关系,创作出了非线性模式的分形叙事。总之,使用空间叙事学的角度可以为我们分析、鉴赏《雷雨》这部经典作品提供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中间删除了《空城计》一节。 公元222年,蜀国彝陵之战败于吴国,元气大伤,加之“南夷”力量日增,形势危急。诸葛亮注意休养生息,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夷”,解决了出兵伐魏的后顾之忧。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开始了“以攻为守”的北伐战争,连续六次出兵伐魏,即“六出祁山”。  相似文献   

15.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它的诞生,在20世纪的中国话剧界,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雷雨”。虽然曹禺一再否认自己对他人的借鉴,但是无论情节发展、主题意蕴还是象征隐喻,曹禺的《雷雨》受到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的显著影响,已经被相当多的研究者所关注。依据加拿大著名文艺理论家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对两部剧作的原型叙事结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批评家的灼识与偏见-读司马长风的《曹禺的〈雷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司马长风先生的《中国新学史》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学史。该书以活泼多姿的行风格和重本体研究的批评特色见长,书中不乏作的真知灼见,但值得商榷之处也不少。本谨就其曹禺批评,对《雷雨》“写作上的投机心理”、紫漪形象刻画的缺乏民族性格以及曹禺对西方名剧的“窃取”等问题试与司马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7.
郭店《老子乙》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有明显差异。郭店《老子乙》主张“清静为天下定”,今本《老子》主张“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太一生水》(含老子丙)与郭店《老子甲》有密切联系,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同中有异。郭店《老子甲》是“经”,《太一生水》(含老子丙)是“说”,今本《老子》是战国老子后学对春秋以降老子学说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四幕话剧《雷雨》的主人公.现代文学研究史料中有三种说法,一说周朴园,一说侍萍,一说蘩漪。这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雷雨》的主人公究竟是谁?《雷雨》的主人公应该是周朴园,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农奴制改革前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而《雷雨》则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作,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大雷雨》和《雷雨》都属于悲剧范畴,但二者除了在悲剧结构方面有异有同外,在悲剧冲突和悲剧高潮方面存在较大不同,鲜明地体现出西方古典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周扬 《文教资料》2012,(33):55-56
《雷雨》毋庸置疑是曹禺最杰出的戏剧作品,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它的主题多义性历来众说纷纭,与此相联系的,作品主人公是谁的问题也莫衷一是。本文试图通过作者曹禺对社会现实的个人探索、创作初衷、“雷雨”性格、戏剧文体的客观性要求等方面论证蘩漪作为《雷雨》主人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