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新闻机构对驻地方记者提出的要求是:“立足当地,面向全国”,进行新闻报道。中央台也一直要求我们驻疆记者要“立足新疆,面向全国”。这些要求无疑都是正确的。驻疆记者,踏着新疆的大地,呼吸着新疆的空气,生活在新疆人民之中,当然要立足新疆。从新疆发生的各种事实中选择适宜报道的事实。我长期在新疆当地方记者,对“立足新疆,面向全国”的理解,就是新疆发生的新闻事实地方特点越显明,事实所含有的全国意义也越大,其报道价值也越高。一言以蔽之,就是事实要特,意义要大。所谓了解事实,就要着重了解这种事实;所谓选择事实,就要选择这种事实;所谓报道事实,就要报道这种事实。记者的立场、观点、方法大都要体现在了解、选择、报道事实之中。因为立场、观点不同,在了解事  相似文献   

2.
2014年,是新疆经济报社党委围绕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最关键、最繁忙、最辛苦、取得成效最大的一年。面对新疆社会稳定形势极其复杂和繁重艰巨的报道任务,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和宣传部的具体工作要求,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在宣传报道工作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中打好主动仗!2014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3.
新疆形象构建,尤其是软实力——文化形象的构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显得尤为重要.加上“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及新疆独特的区域位置,使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天山网”2016年度一整年报道的抽样分析,发现:“天山网”汉语频道新闻中心文化新闻报道对新疆文化形象的构建不完整,存在一定偏向性;艺术展览和表演等的客观报道占比稍大,在新疆文化多元报道框架上存在部分漏洞,忽略了新疆文化的现代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问题"建构的新疆区域形象,是扭曲的负面的新疆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实客观的新疆政治形象是新疆电视台的责任.新疆电视台的《新疆新闻联播》通过对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的报道来建构政府形象,通过对普通民众的报道来展示民众对政府政策及行为的满意与拥护,建构了一个执政为民、管理高效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5.
常盼  刘红 《今传媒》2015,(4):11-12
新时期以来,尤其是中共中央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若新疆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但新闻媒体是否及时准确的报道了新疆生态环境状况及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新疆经济快速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分析新疆日报近几年有关新疆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报道的议程设置,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琦 《采.写.编》2021,(10):37-39
本文选取《新疆日报》2020年1月1日至9月1日期间的精准扶贫报道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报道特点和报道框架,试图回答《新疆日报》如何建构新疆扶贫图景,以期为扶贫报道的完善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邱翔 《中国广播》2012,(6):2-F0002
5月11日至19日,中央电台台长王求、纪检组长包云率领的中央电台“倾听新疆”走基层采访团一行21人,深入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和田、伊犁、阿勒泰等6个地市州的社区、农村、企业、学校进行采访,走社区、察民情、进农家、感变迁。以现场连线、录音报道、网络图片、微博互动等方式体验百姓生活。报道新疆变化,传递新疆当前呈现的经济稳步增长,民生大幅改善,人民收入增长的良好态势,展示出正在新疆大地上徐徐展开的和谐幸福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8.
新疆摄影业起于何时,无文字资料可查。但是早在20世纪初,已有外国人利用照像技术拍摄了大量的新疆文物资料,著名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不但整块整块地被人剥走,而且还被拍成照片带到国外。当然这不能称之为新疆的摄影艺术,而只是帝国主义分子掠夺新疆文物宝藏的一种手段。在新疆,我看到的最早一张照片是20年代拍的一张人像照片,是在照像馆拍的,虽然照片质量差一些,但说明当时迪化(今乌鲁木齐)已有了照像技术。当时的摄影多为商业性的,很少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活动,更谈不上新闻摄影报道。我见到的纪录社会活动的照片是吴蔼震著的《新疆纪行》一书中的图片插页,照片摄于30年代,有一部分是当时新疆政界人物的合影,也有一部分是纪录当时新疆少数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9.
广泛深入地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是我们今年的两件大事之一,自然也是各新闻单位宣传的重要任务。从2月份起,《新疆日报》对此作了大量报道,对推动自治区各行各业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引导地州报认真作好这方面的报道,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欣喜之余,笔者又不免有些遗憾,总感到《新疆日报》对此项运动的宣传报道还“不够味”,还处在一个低层次上,现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向同行求教。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新疆日报》从今年2月份至9月份,共发出关于“双增双节”的大小报道(含言论)150篇左右,从这些报道的内容来看,存在着三多两少的问题,即:一般动态多、讲点滴节约的多、表扬的多,有一定深度的少、批评的少。  相似文献   

10.
北野 《当代传播》2002,(2):33-35
一、本文的性质和意义1、性质本文实质上是一份针对《中国青年报》的抽样分析,它所抽取的样品是1999年该报有关新疆的全部报道。抽样依据中国青年报社出版的《中国青年报99CD-ROM》。抽样方法是点击关键词“新疆”,从中调出并下载所有标题中出现“新疆”一词的材料。2、意义对一份全国性报纸作随机抽样分析,时段限定为任意一年,内容限定在该报对某个局部省区的全部报道,这样做的意义在于:①洞察全国性媒体对某个局部省区的报道份额、报道方式、报道特色及其传播学意义;②通过与当地媒体的适当比照,分析一个局部省区在…  相似文献   

11.
翻阅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新疆日报,我们会发现,各种类型的组合式报道越来越多。从1986年到现在,可圈可点的组合式报道约有40多个。仅在2006年,《新疆日报》就有自治区第七次  相似文献   

12.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就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是千百年不遇的历史变革,它应该成为报纸报道的主题。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目前,新疆的有些少数民族还停留在游牧社会阶段。所以,这些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新疆日报》作为新疆地区最具权威性的省级党报,通过新闻报道推进民族团结是其一项重要使命,而其中的民族新闻报道不仅是对新疆各民族现状的真实反映,更对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本文通过抽取的2016年下半年的两个人为周里《新疆日报》关于民族团结内容的报道进行分析.从报道形式和数量上进行统计分析,对下半年民族团结内容的报道趋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部大开发热潮的兴起和中亚国际地缘政治的凸显,新疆作为中国重要战略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国新闻机构纷纷在新疆设立记者站,及时报道新疆所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目前,全国新闻单位驻新疆记者站96家,其中香港驻新疆办事处2家。此外,  相似文献   

15.
陈健 《新闻世界》2012,(8):196-198
今年正值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新疆的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专题、专版报道,本文选取了目前新疆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都市类报纸《都市消费晨报》为例,采用框架理论视角分析其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纪念报道框架,并尝试思考如何改进报道。  相似文献   

16.
运用媒介框架理论,通过对《新疆日报》2017年两会期间的特刊进行文本分析,尝试描绘出本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图景.研究发现,其"两会"报道侧重与新疆有关的议题,多以平民化视角,呈现出一幅民生的报道图景,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主流纸媒对重大政治事件的传播效果,以受众为中心进行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5,(21):17-24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当中甘姆森的"建构主义方法",以2007年至今(截止至2015年8月)《凤凰周刊》共39篇新疆议题的深度报道为分析样本,分析《凤凰周刊》新疆议题报道中所采用的新闻框架及其建构的新疆形象。通过将每个样本拆解成诠释包裹和框架装置两个重要组件,总结出新疆议题报道中的所采用的十三个具体的新闻框架,笔者发现在《凤凰周刊》新疆议题的新闻框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制定治疆政策的政府;最关切的是处于宗教保守主义、极端主义势力与采取高压严打的政府之间的夹缝中多以普通维吾尔民众为主的新疆民众,通过对处于社会大环境下的新疆"小人物"的个体命运进行忠实记录,同时用充满历史感的宏大叙事从国际化、专业化的海外视角对新疆议题进行全局化的关照方式,力争为其发声;而且在此过程中《凤凰周刊》表达对新疆现状的担忧和对新疆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文章最后,笔者总结出《凤凰周刊》新疆议题的报道中所建构的强势而趋于细腻的新疆政府形象、微妙而趋于合理的新疆维汉族际关系形象、撕裂而趋于开放的新疆维吾尔社会形象和喧哗而趋于黯淡的新疆暴力恐怖势力形象。  相似文献   

18.
自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国家政治性议题.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媒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报道,能加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分析天山网对新疆生态环境的报道,来了解它在反映新疆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上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是否起到了舆论导向作用,然后总结出天山网在报道这类议题中的特点、媒介责任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天山网更好的报道新疆生态环境,为实现"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李何在新疆     
(一) 李何是活跃在三十至五十年代新闻战线上的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1938年冬,李何受中共中央派遣,同高登榜、郑亦胜等二十三名同志一道,从延安来到新疆首府迪化市(今乌鲁木齐),1939年1月任《新疆日报》国际版编辑。当时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上台不久,为了巩固自已的统治地位,实行所谓六大政策(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并且希望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我们党为了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新疆  相似文献   

20.
《新疆交通运输报道》内部资料(刊形)作为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委机关的内部刊物,在服务自治区交通运输建设,宣传好行业内部在交通建设、道路运输等各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着力报道交通系统各族职工群众在交通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中的实践和经验。《新疆交通运输报道》的前身为"新疆交通运输报",始办于上世纪80年代。1997年,为了全面、深入地反映改革开放后新疆交通运输系统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充分展示交通、运输人的工作风貌与丰富的精神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