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题材的世俗化、平民化和创作形式上的游戏化,是黄庭坚词的两种主要创作倾向,也是黄庭坚词本质的重要表现。题材的世俗化,使词的表现视野由唐五代、宋初的花间樽前、歌筵席畔、苏东坡似的士大夫情怀,进一步转到广阔的世俗生活,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创作游戏化,突出了词的表意功能,促使词体进一步由音乐文学转变为文学文本。这两种倾向,共同促进了词的文体属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当代诗歌进一步走向世俗化。这不但表现在诗歌写作题材上的世俗化,更体现在创作主体和创作意识的世俗化。新世纪诗歌呈现出的世俗化倾向是诗歌拥有更多阅读群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学走向大众化的必然结果,但是不管如何世俗化,诗歌毕竟是有独特文体优势的文学体裁,其基本的诗性不应该摒弃,否则将会滑向低俗甚至恶俗的泥淖。  相似文献   

3.
赖智龙 《文教资料》2012,(26):113-115
黄庭坚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大家,他的诗歌成就突出,其词也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山谷词分为俚艳词和雅词两种创作倾向,但都以"俗中见雅,由俗入雅"的语言风格见称。"以俗为雅"是一种重要的诗词创作手段,旨归皆在于"雅",这种词学观正是与黄庭坚高尚不俗的人品境界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性灵派”以“求俗”的文学主张独树一帜,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性灵派”世俗化的创作倾向不仅表现在文学题材的选择上,还表现在诗歌语言的运用上。明清之际理学、心学的发展,市民经济的繁荣,通俗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都是“性灵派”文学创作俗化倾向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汉末赋体创作中抒情化与趣味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末桓灵之世赋体创作的转变体现在抒情化和趣味化两种倾向。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较为直接密切,题材重大,创作态度严肃;后则着力于开掘曾被遮蔽的世俗情趣,题材趋于细碎,创作态度带有游戏意味。在这两种倾向中,趣味化是更为迅猛的潮流。正是这一点使汉末学区别于忧患深沉、密切关注社会人生的建安学。  相似文献   

6.
论山谷词     
黄庭坚的学创作活动以哲宗元祐中为界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创作时段,前段主要是将精力投入于诗歌的创作;后段则以词和笔札为主,词作为重要的交际应酬工具,发挥着前此诗所具有的功能,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转换。这种转换,表面上只是诗与词两种不同体之间互动的变换,在以前和同时人创作中或多或少有过表现,但象黄庭坚这样刻意为之是仅有的,势必在词的方面深深地烙上了其诗的某些特性。从内容到创作构思、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黄庭坚的诗法理论及审美理念都对其后期词的创作有所渗透表现。  相似文献   

7.
付旭阳 《文教资料》2012,(26):110-112
黄庭坚的词学观既有对苏轼词学变革的继承,即赞成"以诗为词";又有对传统词的认同。这两种倾向也体现在他的雅词创作中,他的雅词有表现出变革特征的豪放词,也有趋近于传统婉约风格的高雅情词。山谷以其词学理论和雅词创作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肖启斌 《文教资料》2010,(17):10-13
世俗化作为市民文学的一种本质特征,对于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的创作主体而言,也就成为他们的一种基本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叙事立场。世俗化最突出的表现是主题上的反崇高性和题材上的日常琐屑化、世俗化的价值取向,这也决定了这些作家具有的平民化的叙事立场和叙事态度。  相似文献   

9.
白朴是金末元初散曲创作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散曲呈现出明显的"类词化"倾向。表现为内容的言志化倾向和表达方式的含蓄蕴藉、语言的典雅等特征。这是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与白朴自己的士大夫儒雅之气不可分。白朴的散曲创作在散曲雅化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白朴散曲的类词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朴是金末元初散曲创作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散曲呈现出明显的"类词化"倾向。表现为内容的言志化倾向和表达方式的含蓄蕴藉、语言的典雅等特征。这是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与白朴自己的士大夫儒雅之气不可分。白朴的散曲创作在散曲雅化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