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Gra.  CWJ 赵文奇 《预测》1991,10(3):48-52
译校者注:本文译自英国《预测杂志》1989年第8卷第3期,是组合预测的创始人之一为这期组合预测专辑撰写的特约评论“Combining Forecasts——Twenty Years Later”,很有参考价值。自1969年Bates和Granger在《运筹学季刊》第20卷上发表论文“组合预测”,开创这一研究领域以来,组合预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评述了20年来组合预测的各种进展,如预测的“占优势”(dominate)与“包含”(eneompass)等复杂概念和置信区间与分位数的组合预测,以及尚未解决的有关问题,如视距(horizon)大于一个时期的组合预测等。  相似文献   

2.
未来预测学虽是近几十年才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新学科,但它的基石应该说早在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时就奠定了。马克思、恩格斯以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向人们展示了预测未来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中多次对朱来作出准确的预测,列宁曾不止一次地赞叹他们的预言“是多么天才的预言!”(《列宁选集》第3卷第577页)。  相似文献   

3.
2.1 预测的一般概念和含义谈及预测,可以说无人不知其概念和含义,这里不再深入讨论。但为了比较分析,这里仅重复一下陈玉祥教授在前一期讲座中对预测的解释。他认为“预测是对尚未发生或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的估计和推测。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以事物发展  相似文献   

4.
住房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条件。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民住房的“小康”水平是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5平方米,并且在质量上比现在有较大改善(来源:《预测》1984年第六期第15页)。  相似文献   

5.
首先感谢贵刊对诤文的宽容态度,使得不同的观点能在“挑战与争鸣”栏目里进行公平地争鸣。《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以下简称《相》文)和拙文《我的不同看法》同在第7期上刊出就是很好的例证。在贵刊“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争鸣”的鼓励下,我要对《相》文提出一些异议。首先,《相》文对惯性定律的叙述是不完整的,所以就难免会产生对惯性定律的曲解。现将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力学》(赵景员王淑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第141页上的有关内容抄录给读者,“第一定律陈述如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  相似文献   

6.
《预测》1984,(Z1)
《管理预测》(第三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院斯蒂文·C·惠路赖特与欧洲企业管理研究所斯匹罗司麦克里戴基斯合著。《管理预测》是一本适用于从事管理工作人员阅读的书,主要论述关于管理工作方面的各种预测方法。以前许多论述预测方法的专著,多侧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为便于管理工作人员阅读与实际应用,作者于1973年出版了本书,1978年再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据多年的实践又加以修改和补充而成第三版。《管理预测》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前三章,论述了预测与管理,对预测技术的评价,并列表说明了现有预测技术的特点,提供了关于如何选择预测技术的知  相似文献   

7.
汪翔 《预测》1985,(Z1)
现在,关于技术经济预测这一名词用得很多,但到底什么是“技术预测”,什么是“经济预测”尚无统一解释。关于“技术预测”,探讨的人很多,但都只是根据探讨者所处角度进行解释的,这样未免有不全面、不科学之感。例如:(1)技术预测就是技术变化的预测;(2)技术预测就是对未来技术转换的较高  相似文献   

8.
预测”一词的涵义,目前尚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预测是对未被观察的(或未知的)事象的一种说明.所谓未被观察的(或未知的)事象不仅指未来的事象,也指发生的事象。如果所涉及的包括这两种事象,则称为广义的预测(Prediction),如果所涉及的仅是未来的事象,则称  相似文献   

9.
《预测》1984,(Z1)
由霍俊、董福忠、张德昂编选的《预测工作经验交流》,着重反映我国各行各业目前开展预测工作的现状和水平,介绍成果,总结经验,探讨理论,交流认识。绝大部分内容选自全国广大读者向《预测》杂志提供的尚未发表过的稿件,以及《预测丛书》编委会专题征选的文章,同时部分摘选了《预测》及其他刊物发表过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全书主要包括:“预测评论”、“2000年的中国探讨”、“预测与效益”、“市场研究”、“地区、部门预测”、“工业、企业预测与经  相似文献   

10.
安虎仁和全浩先生的“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及对策”(《未来与发展》1993年第6期第47—48页)告诉我们,中国人均水资源约2400m~3,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本世纪末644座城市中大约有450座城市缺水,而且大多是北方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开展技术预测或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从国家需求出发,探索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政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提供依据,为产业界和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未来科技发展信息。 预测(foresight)是人们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经验、理论和方法,对未知事物的预先推测和判断。技术预测(technologyforesight)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12.
黄敏  司春林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6):137-138,F0003
哈佛大学教授克雷顿·克里斯汀森(C layton Christensen)在《创新者的困境》(The Innovator sD ilemma)和《困境与出路》(The Innovator s Solution)这两本书中提出了广获好评的创新理论.但是如何使用这些理论预测产业的变化一直是企业和学界所关心的重要课题.为了解答这样的问题,克里斯汀森和他的两个研究伙伴史考特·安东尼(Scott Anthony)及艾力克·罗斯(ErikRoth)最近推出第三本著作《洞见未来》(SeeingWhat sNext),旨在帮助读者使用破坏性创新理论来预测未来的产业变化的趋势.图1预测产业变化的流程《洞见未来》全书共十章,分为…  相似文献   

13.
来信照登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9年3月版发现有两个问题:1、科苑集粹第5页右下角《记忆不在大脑里》一文原文为“我们的思考和记忆都是又大脑完成的。”怀疑应该是“我们的思考和记忆都是由大脑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这个名词在《邓小平文选》中多次出现,而且与“重视”、“发展”、“引进”、“运用”直接联系在一起。进入21世纪,它的使用频率正逐年攀升,然而,1999年版的《辞海》对它不立条目,其他地方也找不到对它的明确说明,这与崇尚高科技的社会环境很不相称、很不和谐。  相似文献   

15.
我国CIMS发展的情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祉年  陈佩云 《预测》1991,10(4):18-26,17
1 引言在国家“863计划”项目下,由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了《我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情景预测》软课题。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未来工厂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处于发展中的高技术。它是将独立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系统(FM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及时加工  相似文献   

16.
惠尔赖特和马克列达克斯合著的《管理预测》(1980年第3版)是一本方法上比较全面,应用较广泛的专门介绍预测方法的著作,(见预测丛书)。即使在国外,截止七十年代初期,讲述预测的著作也不免予下述两种偏向之一:或者足偏重于理论上的沦证推导,不切管理人员的实用,或者虽然深入浅出,有理论也有实际,但  相似文献   

17.
《情报学刊》是面向全国的情报理论方法刊物,以科技、经济、情报和图书工作者为主要对象。创刊以来,受到了读者的支持和欢迎,如有的读者和作者说:“据了解,许多同行对《情报学刊》的评价较高”(见《情报学刊》1982年,第1期,第6页)。这主要在于,它较好地把普及和提高结合起来了,内容比较朴实而严谨。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未来学家甘哈曼的《第四次浪潮》一书,试图对人类所谓的“第四次的经济活动或后工业化经济”及人类向这一经济过渡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预测。此书被美国舆论界奉为“集其乐观性未来论大成之作”。因此,它对于我们研究西方未来学,对于我们科学地预测未来、走向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第一,甘哈曼批判了未来学悲观派消极悲观和限制经济增长的错误主张,倡导人类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4.科技发展的社会影响将空前广泛,愈加深刻。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研究第一次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时就已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邓小平同志指出:“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7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275页),这些科学论断,在本世纪的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未来研究会拟定于1983年11月底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预测理论与技术方法》学术讨论会。交流预测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运用于实践的研究成果;交流为公元二○○○年的国家、地区或部门的发展战略服务的预测案例的研究经验和体会。推动我国基础未来研究和应用未来研究的发展,提高预测科学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