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师,我……我可以喜欢一个人吗?”“可以呀,有什么不行的?”听到我这么爽快的回答,似乎很出乎他的意料,他低下了头,双眼看着脚尖不说话了。每次走进心理辅导室,就会有许多孩子来求助。这不,今天刚打开门,就向我抛来这么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去年秋天,我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第一次检查家庭作业,当我询问还有哪些同学的作业未交时,一个衣着邋遢的小男孩红着脸低声告诉我,他的家庭作业做在他家门前的大石板上。他的话刚说完,教室里一片哗然:“别信他,他是个撒谎大王”,“老师,每次检查家庭作业他总是这样说”,“他从来不做家庭作业”……放学后,我把他留下来,帮他洗干净了脏兮兮的脸和手,微笑着说:“你能带我去看看你的家庭作业吗?”小男孩惊奇地看着我,然后欣然答应了。小男孩家门口的石板上果真很整齐地写着昨天的家庭作业,我激动地把他搂在怀里亲了一下,“你真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六·一”庆祝会上,校长公布三好学生名单,当我听到“王友军”这个名字时,一个淘气、顽皮的小男孩的形象便浮现在我眼前。 事情还得从一年前王友军刚上学前班说起。那时的王友军淘气、顽皮是出了名的:老师在黑板上写字,他离开座位乱窜;上音乐课,老师说“这节课我们学一首新歌”,歌名还没说完,他就说“这首歌我会唱”;老师提问,他手也不举就大声说“我知道”;课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曾经给无数教育工作者以启迪。在多年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罗森塔尔效应”带给我一次又一次惊喜。巧用小评语,加强了我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在我的期待中主动求知,快乐成长。一个文静、内向、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交上工工整整的作业,我写上“批改你的作业是老师的享受,老师更期望听到你课堂上的精彩发言。”第二天,她就高高举起了手,积极参与课中讨论。一个聪明的小男孩课堂上表现相当活跃,就是作业不尽如人意,我在他的作业后面写上“聪明的你一定能把作业做得更好。”终于他交上了整整齐齐的作业。一个从不举手的学…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是个缺乏自信,觉得事事不如别人的女孩子,是那节课改变了我。四年级的一天,上品德的王老师走进教室,看样子,她有点不高兴。她刚把书放在讲台上,就对我们说:“今天老师对大家写的社会调查报告很失望,很多同学写的是一团槽,既没能好好调查,写得也不认真。”听到这里,同学们都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王老师语气缓和了些:“不过,今天也有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就是有个同学做得非常好,她得了满分100分,同学们猜猜她是谁?”听到这里,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  相似文献   

6.
明天,我在教的三年级一个班下午有两节作文课.今天课间刚好听到一个小男孩在喊:"不好啦!明天有作文课啦!作文难作文难!见到作文心就烦!"乍一听,我感到很纳闷,怎么这么怕作文?后来和他一聊,终于明白:这个孩子在外面上习作辅导班已经半年多了,但每次写作仍愁没啥写的.  相似文献   

7.
小宇,13岁,独生子,先天患有严重的多动症,有攻击性行为,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刚刚接班的几天里,我对他不是很了解,记得一次数学课,我在认真检查同学们作业,看他写得很慢,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头,轻声说:“快点写。”谁  相似文献   

8.
翦凯 《教育文汇》2011,(7):33-33
这天上午,数学老师有事请假,教导处将他的课调给了我。这样一来,我一上午就得上三节语文课。前两节上了新课,后一节干什么呢?我考虑了一下,决定让学生做作业,然后预习新课。过了一会儿,陆续有学生写好作业让我改。学生今天的作业普遍写得很工整,正确率也很高,凡看到好的作业我就打上鲜红的对号,并写上“优”字。  相似文献   

9.
话少的龙龙     
在接班前,就听说龙龙很特别,不管老师怎么哄,怎么劝,他就是一声不吭,上课从不举手发言,也不喊老师,他真的不爱讲话吗?开学第一天,龙龙来了,我故意喊:“龙龙你好!”正好别的小朋友都争着喊“徐老师好”,在这种气氛影响之下,他终于喊了一声“徐老师好!”尽管声音很轻很  相似文献   

10.
像往常一样,我拿着作业本到教室与学生面批,在翻开王晶晶的作业本时,我愕然了,作业比以前整洁多了。刚要批改时,发现作业本的左上角还用铅笔淡淡地写着一句话:“今天的作业我不会错。”我仔细批阅着,结果也真如她说的一样。我疑惑了,想问个究竟:“王晶晶,你怎么这么自信?”她腼腆着:“昨天作业做得很认真,做好后还仔细地检查了两遍,觉得很满意,就忍不住写上了。”望着她充满自豪的红红的脸,我不由得想到:何不在全班尝试一下?当天在布置作业时就要求学生给自己的作业写上评语,孩子们在自己的作业边上留下了句句真言:  相似文献   

11.
我发现班上有个小男孩作业书写特别潦草。之前我经过一段时间的班主任专业化学习,早已认识到批评是治标不治本的笨办法。于是,我首先把他请到办公室,让他比较自己的作业和别人的作业,找出区别。然后,我对他说:"你知道吗?你的作业写成这样,我不想让别的同学看到,因为老师觉得这不像是一个长得这么清秀的小朋友写出来的。"他不好意思地望着我。我说:"看你这么  相似文献   

12.
“卡博士!是您吗?真的是您吗?”我从书店里我正在浏览的书架前转过身来,看见一个身高6英尺6英寸、肌肉强健、长得很帅气的年轻人正在喊我。“是我。格比!”“格比,不会吧。你都长这么大了!”离得更近一点看他,我就发觉那双眼睛极为熟悉:严肃、热情、敏锐的蓝眼睛。是的,他是我的格比,是的,他正是格比。他俯下身来拥抱他的小学校长,我的思路一下子转回到了那个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转到我们学校的五年级的羞涩的、体重超常的小男孩。那时候,他是一个安静的、性格内向的小男孩。格比也像其他许多刚进入一个新学校的孩子一样,在他刚转到我们学校的…  相似文献   

13.
上个学年我任教的那班学生,送了个“杂锦菜”的外号给我。为什么?看看我的几篇教学随笔就知道了。爱我爱语文新学年开学第一天,我刚走上讲台,就听到有学生小声嘀咕:“又是一个肥婆。这么胖,一定很凶很呆板。”我装作没听见,微微一笑说:“各位女士、先生们好!”我话刚出口,下边就是一片笑声。我改口一本正经地说:“不对,应该称朋友。朋友们,同学们,今年由我来当你们班的班主任兼教语文。我希望大家喜欢我,喜欢语文课!”他们一听这独特的开场白,都静了下来。我接着说:“开学第一天,你们就坐得这么端正,可见对我很尊重,我很高兴。所以,决定出一…  相似文献   

14.
习惯     
教了12年书,批周记成了习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为了表现自己,也是为了凑够作业的数量,所以就一周让学生写一篇周记交上来。没想到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有给我提意见的,有向我倾诉的,有反映班级情况的,有向我讨教的。我当然得一一写评语:给我提意见的,我虚心接受;向我倾诉的,我得给他指明航向:有反映班级情况的,我一定是酌情处理:有向我讨教的,我即使是费尽心思也要给他个满意答复。就这样,我常常批周记到深夜,学生问得最多的话就是“老师,周记批完了吗?”  相似文献   

15.
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我在家写作业,忽然听到里屋“砰”的一声,进去一看,手电筒躺在地上。我想一定是妈妈放偏了,滚了下来。我捡起来放在了柜子里。第二天,母亲突然问我:“你怎么把手电筒摔坏了?”我大吃了一惊,忙说:“不是我,我在那儿写作业,里屋‘砰’的一声……”母亲不耐烦了:“错了就错了,有什么不敢承认的?这么一点小事  相似文献   

16.
[案例]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第3册的《小柳树和小枣树》。上课伊始,我一边写课题一边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读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一位小男孩说:“小柳树的枝条绿绿的,老师用绿色的粉笔写。小枣树结出的枣子红红的,老师就用红色的粉笔写。”听了小男孩的回答,我表扬他不仅会观察还会思考,并趁机引导:“是呀,小柳树在春天里长出了绿绿的枝叶,小枣树在秋天里结出了红红的枣子。上节课小朋友们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喜欢谁?喜欢他的哪些地方?”教室里一阵七嘴八舌之后,小手高高举起来了:生1:我喜欢小柳树细细的腰、绿绿的枝条,我觉得…  相似文献   

17.
表扬的魅力     
你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吗?什么恶作剧他都敢做,什么热闹他都凑合,上课总爱和你唱反调,作业从来都不交……遇上了这样的孩子,真够头疼的!每天总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对付”他!如果有100万个脑细胞,至少有99万个是为他准备的!他就是我班的“捣蛋鬼”——任小伟!这不,课代表刚搬来了作业,数了数全班54个人,就少他的作业。在我的记忆里,他只做过三次作业:一次是写一条新闻;一次是给《暮江吟》诗配画;一次是在我的陪同下做完的。这可怎么办?如果再这样下去,聪明的脑瓜不就“荒废”了吗?于是,我就对他展开了跟踪调查。半个月下来,我改变了对他的看…  相似文献   

18.
宋慧颖 《班主任》2010,(2):48-49
刚接班不久,小Z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年纪虽小却博览群书,上课发言常有惊人之语,是班里公认的小才子。可他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经常“走神儿”,字写得又慢又潦草,常常完不成作业,而且不会和同学相处,总是发生矛盾,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作为班主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渴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却又“不敢”和家长沟通。因为每次我给他妈妈打电话谈孩子在校表现时.  相似文献   

19.
特别通行证     
读书节活动的动员大会上,校长许诺:“如果有同学在我面前完整地背出《论语》,我就请他吃饭,然后去市中心书城挑一本书,我付钱!”三天后,在校门口,几位同学终于“逮住”了出差回来的校长。他们二话不说,排练好似地站在校长面前一个接着一个把《论语》背得一字不漏。校长笑了,想不到这么快就有学生能背出深奥难懂的《论语》,正准备带领学生去兑现诺言。其中一位同学先开了口:“校长,一餐饭吃完就没有了,一本书也会很快看完,两者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您可不可以奖励我们每人一张特别通行证啊?”校长刚明白怎么回事,听完又糊涂了。原来学校为了方便…  相似文献   

20.
初为人师,就“幽”了一默。那是在一堂自习课上,同学们认真地做着作业,我坐在第一排的空座位上,投入地备着课。教室里静极了。忽然,听到一个很得意、很放肆的声音:“吓死他爷啦!这么静———我还以为老师在呢?”我很是吃惊,抬起头,和他四目相对。同学们不禁哄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