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攀升,危害程度不断升级,日益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困扰法律界与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进一步遏止青少年犯罪现象的蔓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本文从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出发,通过研究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发现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从中找出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根源,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作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从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氛围不和谐和家庭结构缺损;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主要是教育内容不平衡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是不良社会文化和不良社区氛围。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目的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3.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无知、漠视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形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本文通过调查探讨了现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是主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青少年自身方面的原因.只有深刻研究分析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将社会未成年犯罪率降低至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无知、漠视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形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本文通过调查探讨了现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分析G市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可以看出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团伙犯罪增多,犯罪主体主要是逃学或辍学青少年且呈低龄化趋势。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体制原因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直接原因是农村教育与管理的缺失,主观原因是留守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不高。我们应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与监护体系,遏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7.
分析G市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可以看出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团伙犯罪增多,犯罪主体主要是逃学或辍学青少年且呈低龄化趋势。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体制原因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直接原因是农村教育与管理的缺失,主观原因是留守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不高。我们应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与监护体系,遏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8.
芦克功 《教育与职业》2006,(11):103-104
青少年学生犯罪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危害,需要有效预防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犯罪的特点、形成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中的大学生犯罪更是备受瞩目。大学生犯罪不仅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也影响家庭、学校、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趋势日趋严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的污染、家庭教育的偏差、学校教育的不当等因素,因此,我们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做好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预防工作,正确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前,无论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严重状况。青少年犯罪主要有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性犯罪近年来呈增长趋势以及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等特点。青少年犯罪心理表现为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犯罪故意的突友性和犯罪手段的残忍性等几个方面。家庭在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发展中扮演最重要的社会控制角色是各种犯罪社会学派的共识,而不当家庭教育则是形成青少年犯罪心理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是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所有的犯罪中,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未成年人犯罪.最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发生在大、中、小学生间的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弑亲案件,发生在社会上甚或邻里间的偶发性、冲突性恶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学校、家庭及社会中对未成年人犯罪前的征兆予以探究和了解,可以帮助人们尽早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前的一些反常之举,及时予以关注和预防,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未成年人犯罪前的征兆表现,学校、家庭、社会对此应采取何种对策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这两个方面予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未成年人抢劫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反思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学校及社会都负有重要的责任。未成年人抢劫犯罪具有作案动机单纯,团伙作案,抢劫对象也是未成年人,抢劫数额小但次数多以及作案手段多为语言胁迫等特点。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并建立起家庭、学校及社会的联动防范机制,同时加强对网吧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调查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是家庭教育、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治和防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网瘾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瘾导致青少年学业荒废、人格扭曲、行为失范、道德与法律意识弱化,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家庭及网瘾少年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网瘾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防范网瘾少年犯罪,关键在于预防青少年陷入网瘾。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analyzes data from the Gluecks' classic study of 500 delinquents and 500 nondelinquents reared in low-income neighborhoods of central Boston. Based on a general theory of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we propose a 2-step hypothesis that links structure and process : family poverty inhibits family processes of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in turn increasing the likelihood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theory by showing that (1) erratic, threatening, and harsh discipline, (2) low supervision, and (3) weak parent-child attachment mediate the effects of poverty and other structural factors on delinquency. We also address the potential confounding role of parental and childhood disposition. Although difficult children who display early antisocial tendencies do disrupt family management, as do antisocial and unstable parents, mediating processes of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still explain a large share of variance i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Overall, the results underscore the indirect effects of structural contexts like family poverty on adolescent delinquency within disadvantaged populations. We note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debates on race, crime, and the "underclass" in urban America.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根据学龄期青少年的年龄特点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龄期青少年犯罪的基础预防和重点预防的设想。青少年犯罪预防从学龄期抓起 ,把青少年犯罪预防与学校教育工作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主渠道的作用 ,还必须得到司法、公安、街道、家庭及有关社会团体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8.
新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罪凸显,宗教极端犯罪案件增加,女性犯罪、流浪儿童犯罪突出。因此,应在综合治理方针指导下,采取夯实经济基础、重视学校预防教育、强化家庭教育及净化社会不良文化等措施,预防和控制新疆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9.
少年犯罪与成年人犯罪有质的不同。因此,少年犯罪刑事政策也应与普通刑事政策有所区别。明确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内涵和基本精神,才能使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制定不偏离方向。研究当前国外对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明确我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应然选择,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少年犯罪刑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