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把地市党报办得更加贴近“三农”?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报纸编辑人员的根本职责,同时也是检验编辑人员素质高低的关键。多年的编辑生涯,笔者从中感受到不少酸甜苦辣,就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心中怀着那份永恒的“三农”情愫。编辑组织什么稿件,撰写什么文章,这恐怕是编辑要经常思考的事情,才能体现在为“三农”服务的主题上,也才能解决写什么为“三农”的问题。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把握住这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雪 《中国地市报人》2011,(11):106-107
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和重心,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之一。而作为一名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如何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怎样才能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笔者认为,要想服务好“三农”,必须当好“三员”。  相似文献   

4.
淮安日报历来把“三农”报道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加强“三农”报道,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成为淮安日报的报道中心。  相似文献   

5.
夏树 《新闻世界》2009,(9):10-12
“三农”报道既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吸引眼球,也不像重大事件报道那样引人注目。怎样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三农”报道生动活泼,既有深度和高度又有较强的可读性?笔者认为,要从提高新闻性、服务性、可读性和通俗性等几个方面入手,增强“三农”报道的影响力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6.
罗成友 《今传媒》2006,(11X):55-56
农民、农业和农村,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引起广大读的关注。 记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记感情的真实流淌。作为搞新农村报道的记,首先得从感情上与“三农”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报道来。  相似文献   

7.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8.
王萍 《记者摇篮》2006,(8):41-41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要想报道准确、到位、出彩,我认为应格外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层面”。抓住三农要害用“心和脚步”采访新农村建设从农民的角度讲,其核心是收入问题;从农业角度讲,其核心是公平问题;而从农村的角度讲,其核心就是社会公共品供给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三农”之要害。新闻报道的触觉、嗅觉应多多放在这三个节点上。如最近葫芦岛日报上有一篇关于兴城市农电局的报道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农村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农村的电力不足,电压不稳,电费还高,因此家电不能真正打开农村市场。这样的分析报道,对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当代图书馆》2006,(2):78-78
近年来,“三农”问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所未有的重视。今年开始启动的“十一五”规划更是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了非常突出的地位,一时间,“三农”话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各行各业都在为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想点子,做实事。这其中,出版工作肩负着以出版更多的好书普及农业科学技术、丰富农村读的精神化生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等重任。令人欣慰的是,全国众多的出版机构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主动出击的姿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将一批又一批农民“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读物送到了农民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适时提出农村改革和科技兴农战略,引导农民走脱贫致富之路。党中央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做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向全党发出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号召。党的十六大又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广大农民实现了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因此,“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各行各业都要从“三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何谓新农村?新在何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为我们描绘出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报道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题范围。作为与农村最为贴近的地市州盟报,理当为新农村的建设摇旗呐喊,营造一个起好的舆论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十六大提出的这一宏伟目标,中央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那么,作为党报记者,如何应对新的历史使命.搞好新时期更加火热更加艰巨的“三农”报道?笔者认为,首要的就是吃透中央文件精神,了解具体的政策措施,其次才是研究如何写好写活。引导农民快速准确地把握政策等一系列问题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已连续五年就“三农”问题下发一号文件,足见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三农”问题一直被强调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具体到地方,“三农”工作如何抓?“三农”问题如何破题?各级党委、政府为此都在努力探索。秦皇岛市有280万人口,其中200万人在农村,做好“三农”问题主题宣传报道,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是经济、社会、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的转型,原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农产品市场放开,农民流动量增大,农村各类矛盾日益显现。及时反映“三农”问题,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是我们新闻宣传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我们报道“三农”的新闻时总是局限于种、管、收的“四季歌”,不敢触及深层次的矛盾,报道内容陈旧,报道方式僵化,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当代图书馆》2006,(4):76-77
随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出版社与广大农村读者必将更加注重“三农”图书的内容传达。目前我国出版的“三农”图书在内容上都有哪些新变化?“三农”图书出版热点有哪些?在2006年——“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开局之年,“三农”图书出版又有什么新趋势?本文根据2004-2006年前三季度CIP“三农”图书数据,对近三年来的“三农”新书作一盘点,以便对目前“三农”新书出版内容和方向有一总体了解,更好地服务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兰兵  姜承 《兰台内外》2006,(4):17-18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并把“三农”工作视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并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为此,党中央先后发出8个涉及“三农”的一号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中,1982年至1986年连续发出5个一号件,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心声和要求,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的中国农村改革。时隔18年之后,中央一号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从2004年至2006年又连续发出了3个中央一号件,标志着中国“三农”政策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上述8个涉农的中央一号件,不仅记载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而且体现了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如今,回首8个中央一号件的主要精神和内容,一方面,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理解,增强对其重要性、紧迫必的认识;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时期新阶段党对“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新报》作为《湖北日报》的农村版,是省委全面指导农村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自然具有省委机关报的属性。在新闻宣传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三农”报道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才能真正体现“为农民说话、帮农民致富”的办报宗旨,当好“农民致富的参谋,基层干部的帮手”。那么,怎样才能唱响“三农”报道的主旋律呢? 一、唱响主旋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三农”工作新形势,理直气壮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迈上新台阶,农产品实…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最为紧迫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随着去、今两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各地方党报对“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热起来。但是由于“三农”问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以致有不少不太熟悉农业、农村、农民实际情况的记者在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报道误区。所以,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想采写出有质量的“三农”问题报道来,就应系统认真研究“三农”问题,努力成为对“三农”问题能够独立进行深入思考的专家,准确反映“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报关注的重点,如何做好“三农”报道?大同日报社农村部记者坚持走向田间地头,坐在农家炕头,着眼“三农”大背景,本着“深入农民心、写好农家事”的要求,不断探索“三农”报道的采写规律。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稳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各级档案部门服务“三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