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否定的否定规律否定的否定规律,指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向是: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这就是说,每种事物,作为一种存在、一种肯定的东西,由于它内部矛盾的统一和斗争,经过量变达到质变,被否定了,变成了另一种事物;这是一次否定。这另一种事物,作为原来肯定的东西的否定,又由于它内部矛盾的统一和斗争,又经过量变达到质变,又被否定了,又变成了另一种事物,这是第二次否定,即否定的否定。经过否定的否定,原来的否定又被否定了,因此事物又显出原来肯定的东西的某些特征,也就是在新的基础上重复原来肯定的东西。列宁说:“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否定的否定)”。又说:“发展似乎是重复以往的阶段,但那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不是按直线式而是按所谓螺旋式进行的;……”这就是讲的否定的否定规律。猛然听到说,觉得很奇怪,好象这很神秘、很玄妙,  相似文献   

2.
事物的发展总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前进的,这个命题是一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中都有的,但对这个命题中的“曲折”这个概念,却没有明确和统一的解释。人们对事物如何曲折地发展前进的不同理解,会对实践产生不同的指导作用。在理论上搞清楚事物发展的曲折性问题,对坚定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一、两种不同性质的“曲折”及其对实践的不同指导意义我认为,事物发展所呈现的曲折性,概括而言,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情况,或者说,可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曲折,一种是事物按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采取“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种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发展,可简称之为“按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曲折”;一种是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是第一个系统论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他曾用正题、反题、合题来表述这一规律,并形容其途径好似"圆圈"。列宁继承并发展了他的合理内核,首先确定这是一种区别于形而上学的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发展联系的环节,是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其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同时说明事物的发展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才确立为一个周期的。文章认为,这种"三段式"的节奏划分是合理的,但这并不能代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全部,除了这一个周期之外,就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言,是由许多个首尾相连的近似"圆圈"的否定之否定,即多个周期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长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正是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才反映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理性的角度看,异化在人类进化的特定时期,对人的理性生命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发达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从与人的同一,经历对人的异化,最终要实现向人的回归,这是教育早就“注定”了的发展轨迹,是人类自身发展规律在教育中的体现;而且,教育与人及其生活,从最初的同一,到最后复归同一,不是无意义的循环,而是一种辩证的回归,是在扬弃了各阶段的悖理性之后所达到的更高层次上的同一,蕴含了“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5.
“螺旋式课程”这个词并非布鲁纳首先创用,但若翻阅近十余年来讨论课程组织的书籍或论文,这个词已成为布鲁纳本人专利的发明。主要原因是布鲁纳使“螺旋式课程”赋予了新的意义,使课程组织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孟禄在主编的《教育百科全书》中指出,螺旋式课程是以同心圆的组织方式,来安排学校中的教材以及教学方式。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成熟状态,所提供的教材论题都以一个小圆周开始,逐次系增,扩大范围而成一个大圆周。譬如同一个观念,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重复出现好几次,但所包括的知识内容,一次比一次增加。这种课程组织在二十世…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明确地指出了有关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的要素”。他写道:“(13)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等等,并且(14)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否定之否定)。”①关于这两点“要素”之间的关系怎样?“仿佛是向旧事物的回复”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仿佛是向旧事物回复”的原因何在?现仅就这三个问题,介绍一下学术界的意见。有不妥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的“否定”是英汉翻译中的一个难点。这是由于英语在表达否定概念方面所采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要比汉语丰富得多。比如,就英语否定句的表达方式而言,有用单词或短语表示否定的,也有用特定结构表示否定意义的;按否定范围分,有全部否定,也有部分否定;就否定形式而言,除单重否定之外,还有双重否定及重复否定;按表示否定的词的词类划分,又分  相似文献   

8.
龚雷 《中学教研》2007,(1):9-10
众所周知,在课程理论中,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有"直线式"与"螺旋式"之分,"直线式"是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紧密联系的直线,使前后内容基本上互不重复;"螺旋式"是在不同的阶段,课程内容会不断地重复出现,但是这些重复出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对学生思维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前者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两个依据依据之一: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规律.马克思说:“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方式彼此联系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P169)事物就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螺旋式地实现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作文这一事物,其发展同样“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利用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从宏观上来设计普通学校的作文教学.那么学生作文的普遍提高,就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之二,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它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模糊了质的规定性,也就模糊  相似文献   

10.
张健同志在《三论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曲折性”》一文(载《运城高专学报》1994年第3期,以下简称“张文”)中认为象“前进中的‘倒退’,‘逆转’、‘退化’等”这样一种曲折“是和前进性相割裂的曲折”,不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曲折。还提出可以总结出“与否定之否定规律不同的另一条规律”,即“发展不顺利式的曲折”的规律。 对张文的这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现提出来与张健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1.
螺旋式课程开发是指在不同学段对同一主题内容进行螺旋式进阶设计、实施与评价,它可以解决普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低水平重复、缺乏必要深度的问题。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塔巴的螺旋式设计理论为螺旋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螺旋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其发展路径为:由点到面,由单项活动走向多项活动;持续跟踪,学段打通,螺旋式递进;加强实证研究,先试验,再推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哲学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讨正在深入发展。当前,需要进一步弄清楚的是:三段式是不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发展为什么会出现“重复”?怎样看待代表腐朽势力的否定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同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究竟应作何理解?等等。本文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螺旋式发展的过程,必然要经历"否定"与"否定之否定"的阶段。解构,正是儿童基于自身的认识水平,建构语文素养过程中"否定之否定"的核心环节。解构教学有利于打破平铺直叙的教学节奏,活化一成不变的惯性教学流程,激发生成,激活思维,促进儿童深层理解文本内容、融会学习策略、洞见表达密码,有效提升语文能力,给课堂带来曲径通幽的美感与惊喜。  相似文献   

14.
张讯 《文学教育(上)》2014,(18):108-109
初中作文教学不是直线式的,更不是一步到位式的,它需要不断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延展、深入,而这样的过程呈现为螺旋式的。看似教学上有重复的地方,但是这种重复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做积蓄、做准备的。螺旋式教学法是对当前作文教学的无序性、重复性、低效性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初中作文教学不是直线式的,更不是一步到位式的,它需要不断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延展、深入,而这样的过程呈现为螺旋式的。看似教学上有重复的地方,但是这种重复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做积蓄、做准备的。螺旋式教学法是对当前作文教学的无序性、重复性、低效性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本刊2006年第1期载有《从概率角度分析“一定是”,“不一定是”,“一定不是”的否定》一文(以下简称《否定》).综观全文,所谈乃是在演绎推理中如何处理“必然”(“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一类用语的问题,与概率并无任何关联.《否定》所谈及的这个问题,在逻辑学界早已提出而且一直众说纷纭,迄今以罗素之说(见[1])最为平易.本文介绍罗氏之说并依据该说对《否定》略陈拙见.1开语句的三分法模态词的定义与相互关联开语句之不同于命题,在于含有自由变元.如果无论其中自由变元取值如何,开语句本身取值恒定,则这些开语句依取值真假不同而…  相似文献   

17.
“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未必能产生比较容易的课程,而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课程教材的编写又不能忽视“螺旋式上升”。利用定量模型N≈αS/T (1-α)G/T N2可以清楚地发现,“窄而深”与“广而浅”都有可能导致过高的课程难度。“螺旋式上升”可以通过深度、广度、应用等三个维度逐步完成,而并非仅限于深度、广度两个维度。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的恰当平衡,兼顾深度、广度和抽象类化(应用)多个维度的适度深化、稳步上升,是理想的课程设计教材编排的关键。克服“螺旋式上升”在具体操作中的误用,坚持“三个原则、两种类型、一个模式”,是促进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教材编排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螺旋式“五环一体”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是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和在新教材的实际运用过程中,结合“大语文”教学的发展需要,进行的新的写作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文章主要论述螺旋式“五环一体”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背景,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螺旋式“五环一体”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策略方法,以及螺旋式“五环一体”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意义。螺旋式“五环一体”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接语文核心素养,能为新时代的作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中有“负负得正”(Double negatives make one a(?)rmative)的规律,在语言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在汉语中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微不至”,“无恶不作”以及“未尝不可”等流传极广的成语,在英语中也有很多同类的俗语,如“No pains no gains(有所得必有所失)”,“There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浪)”,“There is no play without afool(凡戏必有丑角)”,等等,不胜枚举。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叫“双重否定”,“重复否定”,或“否定之否定”,在英语中相应地称“double negation/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是一个历史悠久、恢宏庞大的理论体系,其中,先秦时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基本因子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传承数千年,从夏商时代的神主人辅型政治伦理到西周时代的神人并重型政治伦理,再到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主神辅型政治伦理,正好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否定之否定过程。透过这一精神历程,隐约可见中华民族蹒跚学步阶段其政治伦理发展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