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就业难“难”在就业市场不完善,主要存在四方面的矛盾: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专业设置、培养模式非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尚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从三方面入手: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大学要适应就业市场、学生要走进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矛盾与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面临诸多矛盾,主要有政治素质教育中理论灌输与社会环境影响之间的矛盾,文化素质教育中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整体素质教育中学生需求与教育者素质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3.
李伟 《林区教学》2010,(9):94-96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必然涉及环境教育,而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必须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保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地球村”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人类之爱,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建设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然而,我国许多理工科院校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文章从理工科院校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在创新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政治素质教育模式与社会环境影响之间的矛盾;文化素质教育中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整体素质教育中学生需求与教育者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同时提出了矛盾的相应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46):13-14
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工作进行研究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中具体实施是离不开课堂教育的,本文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高校课改在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中起到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提出要从加强环境教育、人口控制与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国际理解等方面.时大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并建议从课程设置、社会实践与调查、校园文化、师资和教材等方面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现代舆情环境的影响,两者也表现出相互作用的关系。大学生作为最为活跃的人群,极易受到社会舆论影响,因此,现代舆情环境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鉴于目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多元化需求与单一化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重视理论知识教育与忽视德育及信仰教育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社会及高校应通过社会大环境优化与高校软环境治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等方法,不断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成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对社会成员可持续学习能力要求之间存在极大矛盾.大学英语教学应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双重需求,在此前提下,本文主要讨论如何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支架式教学法,从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和媒体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实证研究,培养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切实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具备基础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差异性能力等方面能力。在学生能力培养上,需把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此外,在学生就业工作中,这要求以生为本,从意识、观念、方式等方面全心全意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用人单位认可度应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多家企业深入调研与合作,找出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律和特点,依托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结合高校实际,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培养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重要性;探索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高校人才培养直接面向企业和工程实际的需求,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协作能力培养的良好机制与氛围,有效解决高校对人才能力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矛盾,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和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调适具有时代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应该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其内涵。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提升,包括自我提升和外部提升两个方面,外部提升是通过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实现的,自我提升是大学生个体通过提高认知水平、培养积极情感、提高意志力等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高等教育亟需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调整国家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注重舆论的导向作用,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增加磨难训练,有助于对大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the perceived situational climate on students' implicit theories of abili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PE) classes. The empirical data stem from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ninth grade students conducted in the county of Buskerud in Norway. Canonical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one-way MANOVA analyses revealed a consistent pattern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otivational climate in PE as perceived by the students and their implicit theories of ability. A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is perceived to emphasise competition and social comparison and to raise concern about one's ability seems to induce fixed implicit theories of ability. By contrast, a climate in which effort, progress and teacher support of all students is seen as prevailing seems to generate a theory of ability as expandable and learning induced.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as providing evidence for the importance of a mastery-oriented climate in PE in terms of fostering optimism for learning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终身学习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个大的维度。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偏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导致学生关键能力不足、学校对“学生关键能力”定位不准确造成培养方式与实际情况偏离、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保守阻碍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学校跟企业契合度不够,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多跟企业沟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在终身教育的视角下,革新职教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此外,国家教育机关应制定一个统一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教学评价标准,使学生掌握受益一生的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填鸭式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校园问题和教育危机.80年代初,日本进行了"宽松教育"改革,倡导创造轻松宽裕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生存力".但PISA2003、PISA2006两次测试中日本学生成绩的下降使"宽松教育"成为众矢之的,对于学生学力下降的批判层出不穷.2008年,文部科学省的政策由"宽松教育"转向"去宽松教育"."宽松教育"确实有其问题所在,但学生学力下降不应完全归咎于"宽松教育".对"宽松教育"和学生学力下降的考量,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考虑不同群体的阶级立场与教育的系统性;也要考虑整个社会的时代背景与民族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学生的思想状况迫切需要高校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研究。各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创新教育形式,切实解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空"与"乏"的问题,从而对大学生社会思潮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环境的构建对加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它主要包括了物理环境、知识环境和情感环境三个方面。物理环境和知识环境作为情感环境的基础,是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环境的主要内容,其构成可被分为资源层、应用层和管理层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德育的重要性,此文作者从学校德育、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途径.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配合搞好学生德育的可行性,从而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去引导学生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轻松的环境中实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探讨教师与学生应该如何形成有效的互动关系,能够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发展个性、互助共进,进而有效地推动英语素质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大学生最为典型的认知性功能之一,是其应该具备的思维元素和社会生存之道,同时也是今天民主社会必需的一项政治素质。要让学生在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并保持文化自觉的习惯,并对其它文化有批判扬弃的信心和能力,就应该在大学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大学教学充满批判性的理性色彩,充满思想的张力和思维的冲击,让大学成为一个讲究学术自由、独立思考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