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3):F0002-F0002
季桂起,男,1957年6月生,河北省南皮县人。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德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相似文献   

2.
李英 教授     
<正>李英(1976-),女,湖南常德人,硕士,嘉应学院音乐学教授。2001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2007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7月至今就职于嘉应学院音乐学院。长期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2003年10月获"家乡好梅州·十首创作歌曲演唱大赛"冠军;2004年5月获"百歌颂中华"梅州赛区亚军;2007年5月获嘉应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009年1月,获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教师组美声唱法优秀奖;  相似文献   

3.
胡彦     
胡彦 1966年10月生于云南省麻栗坡县,汉族。1987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6月至今在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任教。1996年8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8月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4.
欧清华     
《嘉应学院学报》2011,29(7):F0002-F0002
欧清华(1964-),女,湖南平江人,1986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历史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湘潭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2001年4月至今,在广东嘉应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任教。  相似文献   

5.
温昌衍     
《嘉应学院学报》2009,27(4):F0002-F0002
温昌衍(1971-),男,江西石城人。现为嘉应学院文学院(客家学院)教授、副院长,客家方言研究所所长,嘉应学院重点建设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和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外聘研究人员。1997年毕业于南昌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嘉应大学中文系任教;2001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厦门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6.
高校扩招、专业课课时调整、通识课启动等新情况给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师在教学方面提出了新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目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几十年来的"老"话题,却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文本解读、审美感悟依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是教学深化的基础;文学性的进一步强化、双向式思考是优化教学的步骤和措施.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余雷教授,1968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高校教师学位班,获文学硕士学位。余雷教授系鲁迅文学院第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寓言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8.
刘云生教授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7):F0002-F0002
刘云生,男,生于1963年10月,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后获四川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9.
昆院学人     
余雷教授简介余雷教授,1968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高校教师学位班,获文学硕士学位。余雷教授系鲁迅文学院第六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寓言学会理事、中国西部儿童文学研  相似文献   

10.
张清华,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在山东滨州师范专科学校担任助教。1998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1991年起留校任中文系讲师,先后被评为校级学科带头人及特聘教授,为山东省省级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并担任山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曾获山东省第十三届社科成果一等奖(个人),另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个人)。2000年10月于南京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兼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客籍教授。从2005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1.
教授风采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31(2):F0002-F0002
王泉,男,湖北洪湖人,1967年6月出生,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被华中师范大学授予“科研之星”称号。2001年晋升讲师,200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9年晋升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名师讲坛     
吴俊。男,1962年出生于上海市。1980-1990年,先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师从钱谷融教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留任华东师大执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与传媒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3.
沈健教授     
<正>沈健(1974-),男,湖南溆浦人,博士,现为嘉应学院教授,科研处副处长。200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任教;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嘉应学院任教。学术兼职有:(1)中国自然辩证法研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近几年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很多高校提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改革。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运用"比较"解读作家作品、把握文学史发展的方法,包括比较文学课程强调的跨界性比较教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自身发展的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比较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后者。在中国现当代小说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教学法主要有题材比较法、情境结构比较法、意象原型批评法;跨媒介比较等方法。对于解决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困境、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术思考能力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学位点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物理化学”博士点获批;2005年,“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地理学”5个博士点获批;2006年,“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体育教育训练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物理”、  相似文献   

16.
<正>宋德剑(1971-),男,江西丰城人,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历史学硕士,研究员。兼任中国客家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地方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1998年至今在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从事客家历史文化研究。主要从事区域历史文化、客家民俗、民间信仰等领域研究,2014年晋升为专门史专业研究员。十多年来,先后完成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主要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春节·广东卷》(2010年立项,第三  相似文献   

17.
中文专业学生应具有的"文气"内涵是"人文性+审美力+表达力+书卷气"。"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文专业大学生"文气"培养的关系密切,"中国现当代文学""互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有:经典文本教学法、"小剧场式"体验教学法、专题演讲教学法、课外写作延伸式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更充分发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作用,深入的教学思考从两方面展开:其一,以辩证的思维视角去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其二,从开阔的语言维度切入去发掘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滋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审美价值,使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专业素养深厚、具有人文关怀意识和高雅审美情趣的新人。  相似文献   

19.
张清华,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在山东滨州师范专科学校担任助教。1998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1991年起留校任中文系讲师,先后被评为校级学科带头人及特聘教授,为山东省省级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并担任山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曾获山东省第十三届社科成果一等奖(个人),另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个人)。2000年10月于南京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兼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客籍教授。从2005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张清华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涉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理论与评论文章20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著作6部。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当代文学思潮、小说与诗歌的现象及作家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本科文秘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在具体操作层面,应编定和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改变教学评价手段,这样才能真正推进等院校本科文秘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