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1,(18):9
@韩寒:现在教育问题就像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洗澡。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么,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  相似文献   

2.
韩寒 《阅读与鉴赏》2009,(11):12-13,52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相似文献   

3.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字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相似文献   

4.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   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尽管它对时代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  相似文献   

5.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全面发展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全面平庸。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尽管它对时代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6.
剑桥大学拒收高考状元是事实,高分低能是事实。韩寒的《三重门》中说: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底下的人去掉,时代需要的是人才。所以,新课标中对我们、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的养成,都被放到了首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电脑》2010,(4):28-30
如果在这个时代能够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这个时代的最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拿掉。时代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全才。  相似文献   

8.
吹牛     
丁丁爱说大话,什么"我爸开的是劳斯莱斯"、"我的房间比足球场还要大"之类的,他经常挂在嘴边。为此,他没少被同学嘲笑,被老师和父母批评。可是,他的这个毛病就是改不了。实在没办法,丁丁的妈妈只好冒着让丁丁变笨的危险,来到"丁医生大话治疗中心"求医。"睡吧,孩子!"治疗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胡惠丽 《学子》2016,(1):26
<正>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时代,可能《王二小》这个不熟悉的孩子无法走进现在孩子的心里,那是因为孩子不了解"昨天",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和学生共同了解、共同讨论、共同参与,让爱国精神有更高层次地理解、提升和体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下年级第六单元的《王二小》,是让学生了解"昨天",让学生知道祖国的春天是革命前辈、革...  相似文献   

10.
正王木春(以下简称"王"):在今天这个时代,谈读书几乎是一件比较冒险和可笑的事。所以,今晚我们窝在电脑旁聊读书,更像两个白痴在说梦。谢云(以下简称"谢"):的确,国民不读书的现状很可怕,虽然,造纸和印刷术都是我们发明的,而且,这个国家有五千年文明史,但很奇怪,"读书种子"在这个时代好像有些"水土不服"。但是,言说美好的事情,至少能让我们显得美好一些吧。关于读书,我想到英国作家吉辛说的:"不读书的人和读书人的距离,就像死人和活人的距离那么远。"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快”、被一陕”字充斥的时代,没有什么事不是用速度和“快”来衡量的,仿佛只要“快”便是先进,便是优越,便是真理。事实并非如此,世上许多事情,从来就不是越快越好,因为过快的速度不但不会令我们受益,还会造成很多危害。  相似文献   

12.
孙平 《中国教师》2013,(8):69-69
<正>众所周知,优胜只属于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历"挫折"、面对失败,但只要努力奋斗,就值得尊敬,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能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到力量,引以为鉴,激励自己,昂扬向上,这便是有价值的人生。青少年正处于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的高峰期,如何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这个问题极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徐宜秋 《山东教育》2012,(11):18-19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快",被"快"字充斥的时代,没有什么事不是用速度和"快"来衡量的,仿佛只要"快"便是先进,便是优越,便是真理。事实并非如此,世上许多事情,从来就不是越快越好,因为过快的速度不但不会令我们受益,还会造成很多危害。  相似文献   

14.
<正>"倒霉"这个词大家都听说过,都知道它不太好,谁要是碰上了它,可就惨喽!哎,这不我就碰上了,真是惨透了!"瑞轩,今天我和你爸爸先去睡觉,你来收拾碗筷吧。"妈妈边说边往卧室里走去。也好,今天就让你们看看本小姐的本事。我把桌上的碗筷"运"到了厨房,  相似文献   

15.
王雪梅 《现代语文》2006,(1):123-123
"去化"和"去……化"正逐渐被我们所熟识、使用.从表面来看,"去化"像是个离合词,与"洗澡、鞠躬"一样.如果细究其用法,我们发现"去化"和"去……化"的情形比较复杂,它们的状况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新词新语产生发展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  相似文献   

17.
姚灶华 《中国教师》2012,(21):34-36
<正>"如果你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摘自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外在管理的效果总是有限,人最强大的是内心,如果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学生的内心,那就等于找到了一个永久的原则,它能在人生中长久地发生作用。教育者认为"名誉"可以担当起这一责任,因为"名誉"是人内心的需要。正如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  相似文献   

19.
流水光阴     
<正>看《中国合伙人》,片尾曲响起的时候,心中蓦然一动,几欲落泪。罗大佑一首《光阴的故事》,用20世纪80年代歌曲惯有的抒情方式,唤起了无数人的旧日情怀。当然,也包括我这个"90后"。就如影片最后的字幕所写那样——"他们的故事,或许也是你们的故事",每个人都曾有过忧郁  相似文献   

20.
据不权威调查统计,98%的男生撒过谎!如果撒谎鼻子就会变长的话,大部分男生的前座就要小心自己的后脑勺了!哈哈,进入测试,看看你是哪种大话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