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山上的小屋》作为残雪的代表作,无论是在写作手法上还是在主题意象上都深深地烙上残雪的独特风格。尝试在解构主义的框架下,分别从小说中对丑陋现象的重复、在"播撒"中的互文性写作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解构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从中发现新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狂人日记》和《山上的小屋》都是寓言性的小说,注重从潜意识层面去开掘人的生存本相,对人性进行了无情的解剖.《狂人日记》体现了鲁迅的启蒙思想和生存体验,《山上的小屋》以极端化的方式表现了人类生存的荒诞体验和绝望感,这表明了鲁迅和残雪对生活的不同思考.而他们致力于对人类精神的探索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3.
张蓓 《文学教育(上)》2009,(22):114-115
残雪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先锋作家之一,她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她的小说将现实与梦境“混淆”,创造了一个个怪异的世界。《山上的小屋》就是这样一篇代表作品。在文本中,作者建构了一个梦魇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是孤独的、痛苦的,人与人之间互相戒备、仇视。  相似文献   

4.
残雪是我国当代作家中具有鲜明个性化创作风格的作家之一,其作品着眼子深层的精神世界,笔者认为在其作品中“陌生化”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以其作品《山上的小屋》为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残雪的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是1980年代中期探索小说的重要收获。人们在把握其象征意味,肯定其审视人性阴暗面的同时,却忽视了残雪通过自我的对象化对特定生存境遇中的当代人自我形象的塑造,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文坛上,作品未能发表就引起不少读者喜爱的现象恐怕还不多见。虽不能说只有青年作者残雪一人,而她却属其中的一个.当她的中篇小说《黄泥街》写出之后,还没有变成铅字,就引起了许多青年大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不惜花赞大量的时间和笔墨去争相传抄和欣赏,这才引起了几家杂志编辑的注意,相继发表了她的《公牛》,《山上的小屋》等一系列短篇小说,到1986年,她的中篇小说《苍老的浮云》发表之后,就在当代文苑中带来了一股残雪热,以至于有人不无偏激地几乎否定了整个当代文学,而  相似文献   

7.
"残雪之谜"的形成是因为读者以传统故事情节心理进行阅读,而通过将《山上的小屋》中的人物、动物以及物品视为符号,分析符号的所指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揭示出该小说的多重主题:关于社会"恶"的现实或本质、关于强权与自由、关于理性、关于反抗和希望、关于纯真和灵魂。形成残雪小说意蕴丰富却又隐晦不明特征的原因一方面是短篇小说往往通过片段呈现意义的文体特征,另一方面则是残雪要书写深层现实的主观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8.
作品信息     
正残雪最新长篇小说《赤脚医生》出版先锋作家残雪耗费3年时间精心打磨的最新长篇小说《赤脚医生》日前出版。书中主人公亿嫂年轻时不甘平庸,出外闯荡,进入了县城的医疗培训班,成为一名学员——未来的赤脚医生。残雪通过对赤脚医生亿嫂、米益、灰句等人的成长过程和他们行医故事的描述,将大自然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依存关系不断加以披露,从一种崭新的角度来建构这种未来世界里的新型关系,其间有很多描述惊世骇俗。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9.
《黄泥街》是当代女作家残雪的小说作品。有人说,“残雪的小说是对中国传统审美心态的一次彻底的颠覆,它直逼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生存意境,成为90年代中国文学一块绕不过去的路标。”残雪原名邓小华,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女性作家。有别于一般小说作家按照客观反映现实的原则,呈现给读者以熟悉的经验世界的创作方式,残雪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0.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本课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小学音乐第四册第七课《小小音乐家》中的歌曲《音乐小屋》.《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歌曲情绪轻松、愉快,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儿童演唱和表演,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和愉快的心情.  相似文献   

11.
残雪的叙述--残雪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雪是谁 ?残雪 ,女 ,本名邓小华 ,195 3年 5月 30日生于湖南长沙。父母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共地下党员 ,解放后在报社工作 ,父亲曾任《新湖南报社》社长。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 2 0 0 0年一套制作精美、考究的“残雪系列”开始出现在读者面前 ,该书的大幅宣传画上赫然写着“1999年读余华 ,2 0 0 0年读残雪”。残雪是谁 ?是一个借助于“心”来领略文学史中的文学的女性 ;是一个用自己那敏感的艺术心灵去解读西方著名的现代派作家卡夫卡的东方女性 ;是一个距离大众文化越来越远的纯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家。2 0 0 2年 5月 ,椰城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 ,编者大学时的同窗学友 (现在清华大学历史系任教 )刘晓峰先生通过电波传来一个令人十分高兴的消息 :他已分别与组织该访谈的日本的宇野正洋教授和记录者大辶十 富美佳女士及被访者残雪女士达成共识 :同意该访谈发表于海南电大学报。于是这篇由刘晓峰先生夫人秦岚女士 (日本立命馆大学教师 )翻译的访谈才得以和大家见面。但愿读者能从中得到什么。同时 ,我们在此对日本学者及女作家残雪本人及刘晓峰夫妇致以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残雪的新近作品《三位一体》出发,从作品的精神世界、言语的指涉性以及叙述的视角等几个方面出发,透析出残雪对以往风格的继承与突破,而这种突破是对世俗立场的某种回归。在热烈讨论文化问题的今天,《三位一体》似乎呈现了一种更为积极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苏强问:《我的空中楼阁》是怎样变换立足点写景状物的?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那像眉黛似的远山,那苍翠欲滴的山林,那万紫千红的花蕊,那虚无缥缈的小屋,简直就是一幅淡雅、优美的山水画。何以写得这么淡雅、这么优美?定景换点,变点换景呗! 在第一部分里,作者立足于小屋之外,描写了小屋的位置与环境。作者先立足山外,对小屋和山的关系,进行了全景远观:小屋立于山脊柔和之处,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既给山增了一点生气,又使山添了一点情调。然后立足山上,对小屋和树的关系,进行了局部近看: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满山皆树,显出小屋  相似文献   

14.
台湾作家李乐微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作者以美术家的眼光,以写生山水的笔法,用诗一样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以“小屋”为中心景观的绿色山水画轴。题材很简单,山上一间平常的小屋。但作者却象摄影师一样,从时空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照出小屋周围景物的各种特写镜头,艺术地表现出小屋的幽雅、清静的韵味。从平淡中写出神奇,这是真功夫。  相似文献   

15.
残雪以极具个性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构建起一座座小说迷宫.这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巨大困难。要揭开“残雪之谜”,解读和剖析残雪谈论自己小说创作的访谈录《为了报仇写小说》就显得必要而有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残雪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16.
英国作家托尔金在《指环王》和《霍比特人》中创造出一个宏大的"中土世界",吸引了无数奇幻文学迷,意大利的Nicolas Gentile就是其中之一.他用所有积蓄打造了一座还原度超高的霍比特人小屋. Nicolas从16岁第一次看《指环王》开始,就深深地痴迷于"中土世界".起初,他和大多数奇幻文学迷一样,以收集各类周边为乐...  相似文献   

17.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散文。作者以其独特的感受、诗一般的语言,把“我的空中楼阁”——这座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一幢山上小屋,幻化成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用一幅幅图画来展示自己心爱的小屋,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来点染小屋.描绘出小屋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景色,让读者如游画中,倍感艺术的审美力量。  相似文献   

18.
《我的空中楼阁》以摇曳多姿的文笔,真挚的感情感染着读者,它象一幅淡雅的风景画,又似一首清新隽永的抒情诗。作者借对筑在山上的一间家居小屋的描写,寄托了他对独立安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这篇散文写景抒情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把他对大自然真挚热爱之情移入对客观景物的描绘之中,使物“皆着我之色彩。”文章第一部分作者立足于小屋之外,写小屋与周围的环境。作者称小屋为自己“生活中第一件艺术品”。但作  相似文献   

19.
《我的空中楼阁》作为一篇写景美文,作者以其淡雅轻灵的文字,构筑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幸福的所在——山上的小屋。当我们走进小屋时,我们感到的是一股浓郁的传统文化风韵。这得益于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以及对古典文学表达技巧的的吸收、消融、承袭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凡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是可供欣赏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使读者读来如身临其境,与作者共鸣,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所描绘的山上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确实令人陶醉。《我的空中楼阁》用定景换点的写法,以小屋为中心,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观察、描写,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全景,又有局部之景,不仅此景与彼景各具特色,而且此景与彼景又与小屋密切相关,浑然一体。作者在文章开端就立足于山外,向读者推出一幅全远景,写了小屋的位置,交代了小屋和山的关系;“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