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派公园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徐家汇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以上海徐家汇公园为例,试从设计风格与手法方面分析其特征,以期对海派城市公园风格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而为相关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领域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软科学资助项目"上海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研究"的部分研完成果之一。作者在分析海派文化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海派文化熏陶下的旧上海知识产权案例,进而相对系统地总结了海派文化对上海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非常值得所有对知识产权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讨论。  相似文献   

3.
"西学东渐"乃形容西方学问传到中国逐渐被消化吸收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有些重要的贻误、遗珠与遗感,一直影响至今。时至今日,中国的应用技术与前沿科技或已迎头赶上西方,但在基础科学——特别是理论方面——仍然落后,是为憾事!本文尝试举出"西学东渐"过程的三项贻误、六项遗珠与六点遗憾,并一一作简要的说明。本文最后引申讲述发展中华文化与吸纳融会西学之道:必须在固有文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对中华文化去芜存菁,另方面对西方文化择优去劣,才能走上健康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以"西学东渐"为线索,对我国的情报事业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基于军事与哲学的情报事业阶段;基于科技与图书的情报事业阶段;以及基于信息与知识的情报事业阶段.同时,分析归纳出了我国情报事业在经历了辉煌而悠久的古代阶段以后,经历了三次"西学东渐".最后,本文对我国情报事业的"西学东浙"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当前我国情报界在"西学东渐"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华 《百科知识》2021,(16):4-10
上海,中国最繁华、最摩登的时尚之都,自近代开埠以来,就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里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这里有鲜活明亮的各国面孔,这里有充满洋气的海派生活,这里还有百年难忘的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6.
与沪上衡山路欧美风情区域交相辉映的,是因灿烂的近代中西文化相融而闻名的徐家汇地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7.
中西交通中,近代科学逐步走入国人的视野。“西学中源”说与“中体西用”论经由部分具有开放精神的士人的阐发成为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引进西学的理论,它们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近代科学移植入中国的历程,具体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与看法,但其理论的应时性也为它们最终嬗变为阻碍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埋下了伏笔。对此,严复基于对近代科学的切身体察与对中国科学发展的炙热关怀,对两种对待西学的观点进行了条剖缕析与批判,同时也生动地体现了他对近代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与沪上衡山路欧美风情区域交相辉映的,是因灿烂的近代中西文化相融而闻名的徐家汇地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维新变法时期是刘光蕡践行西学的主要时期,他在教育改革及筹办实业层面大力推广西学,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交流西学,通汇时务,成为当时宣传西学的重要人物。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浅析了维新变法时期刘光蕡践行西学的方式,通过宣传践行推广西学,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贯通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门户大开,西学强势登陆.作为儒学体系基本内核的孝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数千年来的首次根本性变异.然而,与其在近代历史舞台上的影响不相称的是学术界对此的漠视.综观学术界的研究,虽然既有对孝经学的研究,亦有对孝道文化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却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然而,由于经济的束缚、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和文化高压政策的阻滞,致使中国的科技文化墨守成规,渐渐落伍于世界文化之林,并在近代饱受西方文化欺凌的"反哺之恩",使得中国近现代文化呈现出显著的特色——"西学东渐"。  相似文献   

12.
正120年前,在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之际,中国近代实业家盛宣怀和一批有识之士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跨越三个历史时期,百廿交大在漫长的峥嵘岁月中,始终与国家兴衰相伴而行。"国家兴则交大兴,国家有难则交大有难。"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谢绳武发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前校长,也曾是这所著名学府的学子。他在最美好的年华进入上海交大,并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时期成为掌校人。  相似文献   

13.
钱中兵 《大众科技》2005,(12):106-107
文章介绍了墨海书馆的创立及印刷、翻译和出版科技书籍的过程,综合分析了墨海书馆在近代西学东渐的中国科技传播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西学曾产生了四次重大影响。这四次重大影响启迪我们既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要虚心向外来先进文化学习,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需要其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环境相协调。通过对上海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环境的协调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经济制度中持续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为解析型知识基础的发展提供了灵活的制度环境,对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非常有利。社会文化制度中的海派文化与白领文化对上海产业知识基础的发展以及科创中心的建设利弊共存。上海的组织规模、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知识基础类型是相匹配的,但外资经济本土化创新网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六合丛谈》中的近代科学知识及其在清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六合丛谈》(1857年1月至1858年6月)由伟烈亚力编辑,上海墨海书馆出版虽一个兼具知识性和新闻性的刊物。在它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它传播的近代科学的观念,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知识,其中《西国天学源流》一书,是针对清代流行的“西学中源”说而翻译的,对于近代天文学在清末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六合丛谈》反映了以墨海书馆为中心的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利用科学知识辅助传教的努力,其中传布的近代科学观念是  相似文献   

17.
刘永祥 《科教文汇》2007,(12S):160-161
近代中国,门户大开,西学强势登陆。作为儒学体系基本内核的孝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数千年来的首次根本性变异。然而,与其在近代历史舞台上的影响不相称的是学术界对此的漠视。综观学术界的研究,虽然既有对孝经学的研究,亦有对孝道文化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却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创新文化、科学精神与城市技术人才吸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伦蕊 《科学学研究》2009,27(2):170-175
 城市独特的创新文化是其吸聚技术人才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在对沪、穗两市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发现经济因素对城市的技术人才吸聚能力并不具有充分的解释力,而城市创新文化对技术人才的流动和聚集发挥了引致作用,形成了一种人才集聚的自组织机制。通过深入考察沪、穗两市创新文化的现实特色及其历史渊源,本文发现,海派文化能够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异质文化和新事物,因而成功实现了向现代理性主义的转变。而由来已久的弱包容性文化特质使得岭南文化既没有强烈的儒家人文文化作背景,又未能在开放契机中充分吸纳近代西方科技文化中的价值理性。相比之下,海派创新文化更重视基础科学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方面,具有自由探索的纯科学倾向;而岭南创新文化则更重视实用技术和科学的社会功能,具有功利化的倾向。正是城市文化品格的不同导致沪、穗人才创新模式与流动向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以凌厉的气势对古文经学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解构,打破了旧有文化格局,并借助对公羊派经学理论的运用,使得康氏在当时封建顽固势力极其强大的情况下得以公开地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观中的某些有用的价值引入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从而冲击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为资产阶级文化精神的确立奠定理论基础。站在会通中西文化价值观念的立场处理中学与西学、中国传统文化与资产阶级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康氏的近代文化观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时代性与适宜性并存的特色。但在处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问题上由于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得康氏无法超越“以孔学、佛学、宋明理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的底线。  相似文献   

20.
《科教文汇》2014,(36):I0003-I0006
曾祺,1964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湖南湘潭,自幼喜画,师从海派画家吴野洲先生,研习花乌。曾为上海财经大学教师、《财经》杂志编辑。其在新安画派、四画僧、黄宾虹的艺术世界里探索,寻求内美、豪放的造化表达,探求禅道对黄宾虹、四画僧、新安画派的神形笔墨影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的笔墨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