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倩 《百科知识》2021,(15):24-25
山若内子被认为是美国戏剧文坛中亚裔美籍女性书写的先驱.她的作品以日裔女性人物为中心,描述了她们随夫赴美后苦不堪言的生活及孤苦的精神世界.在她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诸如《灵魂要起舞》《12-1-A》《音乐课》《母亲教给我的歌》等优秀的戏剧作品.在《灵魂要起舞》中,山若内子记录了这些日裔女性身处异国他乡,在男性中心主义权威社会中的生存境况.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在其《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中,认为男性声音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所以在他们的写作中,女性的形象被固化为"天使"或"妖妇"."天使"将女性推崇为"温柔、美丽、顺从、贞洁、无私、无知的天使形象";反之"妖妇"则是将女性贬化为"淫荡、风骚、凶狠、多嘴、丑陋、自私的妖妇形象".事实上,这两种形象都体现出男性中心主义对女性的歪曲解读和贬抑.此外,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到了"一个女人如果想要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这里的"钱"和"房子"都是对经济独立的隐喻,女性只有在经济上实现独立并且摆脱对男性的依附,才能获得从事写作的独立空间.剧中,花和惠美子象征着生活在父权制权威下的"天使"和"妖妇",但她们都无法实现经济独立,这也成为她们摆脱男性中心主义控制的首要障碍.  相似文献   

2.
刘丽 《科教文汇》2012,(29):76-76,101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杰出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霍桑和清教主义传统有着复杂的关系。他的作品常常弥漫着浓厚的清教主义宗教色彩。因此,基于清教主义“原罪”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红字》中海斯特,白兰和牧师丁梅斯代尔这两个主要人物犯下罪行,接受惩罚最后获得救赎的过程,探讨小说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中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为基础,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使我们用科学的手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麦克白》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剧情的发展以及莎士比亚精湛的语言技艺.  相似文献   

4.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风趣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书中反映的"婚姻应以爱情而不是以财产与地位为基础,男女双方感情是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这种新型婚姻观更接近于现代生活,这就使得《傲慢与偏见》一书超越了同时代的爱情小说,有了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具备了更加积极的社会意义.奥斯汀是一位不动声色的讽刺大家,她的小说,语言清新、秀丽、细腻,展示了女作家丰富的感情,她还善于挖掘人物特别是女性的内心世界.简·奥斯汀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在英国文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她经济",即以女性视角确定消费群体的经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注重女性消费心理,推出更适合女性消费的产品.影视业为了适应"她经济"潮流,也纷纷推出以女主人公为核心继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大女主剧"或"大女主电影",代表作品有国内的《甄嬛传》《芈月传》等古装宫廷剧和国外的《神奇女侠》《惊奇队长》等女英雄电影.与传统男性角色占主导地位的影视作品不同,这些作品侧重于描绘女性的成长和力量,从而更受到广大女性观众的喜爱.作为美国著名动画电影制造商,迪士尼抓住这一市场,近年来不断推出"大女主"动画及真人电影,2020年的《花木兰》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都市圈城际技术创新"孤岛效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协同学和博弈论理论,分析了都市圈技术创新"孤岛效应"的内在机理.都市圈技术创新协同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的结果表明:都市圈技术创新"孤岛效应"是圈内不同城市之间非理性竞争行为所导致的协同困境,根源于城际相互信任和协同机制的缺乏、协同激励的不足以及投机的高诱惑性和惩罚机制的缺失.此外,"孤岛效应"的路径依赖性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城际技术创新协同的"囚徒困境"在长期的协同过程中是可以克服的.由此,需要构建都市圈城际有效的诚信机制、协同机制、约束机制、惩戒机制以及激励机制,以建立都市圈内城市之间长期、稳定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涛 《科教文汇》2008,(15):169-169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乱世佳人》(又名《飘》)中的斯佳丽二人在地域上远隔重洋,在时间上相隔一百多年。尽管如此,在这两位女性的身上,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试图通过二人在性格、对金钱的态度以及婚姻的不幸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人物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8.
陈染的小说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表,充分写出了远离男权文化的女性生存状况.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幽闭,敏感,美丽且有智慧,她展示的女性世界被称为"私人生活",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的成长经历.关于女性的成长,本文从童年阴影、弑父情结、逃离母亲三个围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伍海芳 《科教文汇》2009,(25):225-226
暗示和推断是话语分析中的重要概念,运用这两个概念能更加深入理解话语和文学。作家刘心武通过研究曹雪芹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来研究《红楼梦》中的人物秦可卿,与话语分析的理论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0.
奇怪,人的头上竟然会长出犄角来,而且古已有之!那么,人为什么会像牛羊那样,"头上长角"呢?"牛魔王"转世了?《西游记》里的牛魔王"头上长角",人们不足为怪,因为那是作家虚构的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如果人群当中出现"头上长角"的人,人们  相似文献   

11.
社会困境是一种具有混合动机冲突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中,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大量实证研究考察了社会困境中的公平,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社会困境中的公平可以分为从4个方面:分配公平、过程公平、补偿公平、惩罚公平.文章结合以往实验研究分别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未来的研究尚需要联合多个学科,澄清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继续丰富相关概念和理论.  相似文献   

12.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待生活、自由、爱情及死亡的态度。他的诗歌中的女性人物缺乏主体性和真实感,折射出拜伦对女性的矛盾心态,并且拜伦在这篇叙事诗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到灯塔去》属于偏向自传性质的作品。英国女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Virginia Woolf)在这部作品中为读者非常全面地描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父母形象。伍尔夫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融入极多情感,小说中拉姆齐夫人即是以作者母亲作为原型,属于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小说中的拉姆齐夫人是一个具有高尚德行和美丽心灵的人物,而拉姆齐先生的原型则是作者的父亲。和拉姆齐夫人产生鲜明对比的是,拉姆齐先生是一个相对利己、冷漠的人。《到灯塔去》这部作品批判了传统的男性中心论,也提出女性应当放手去追求自己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族企业中女性族员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鸿勇  沈金莉  雷宇 《科研管理》2005,26(Z1):104-111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女性本身所具有的在管理上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走入社会;中国家族企业中女性家族成员也因此开始逐渐增多.她们积极地参与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家族企业中拥有了一定的地位.但与此同时,由于女性的性别特征及其所承担的多重角色,使得女性家族成员在进入家族企业后面临着一系列冲突与困境.人们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女性家族成员如何处理家庭、亲情与事业的关系问题上.在这里,我们总结了当前女性家族成员进入家族企业后所面临的五大困境,并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角度出发,对困境形成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剖析;最后,我们基于"平衡矩阵"的原理为处于困境中的女性家族成员提出了四点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曼斯菲尔德的许多作品人物都涉及到身份确认问题。这些人物的身份复杂又多元,并不能笼统地用"她们是谁"来给身份下定义。一些人物,比如《序曲》和《在海边》中的玻丽尔和《已故上校的女儿》中的康斯坦蒂感到自己就是在扮演这某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是自己创造出的一个"假我"。本文将通过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的这些代表人物来探寻人物身份的多层次性。运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解读这些人物为了符合对她们的社会预设形象所展现出来的"另一个自我"。  相似文献   

16.
亨利·菲尔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在他创作的小说中,最著名的非《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莫属.在这部小说中,菲尔丁通过刻画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表达了他的道德观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评.然而这部小说的成功与戏剧元素在这部小说中的出色运用是紧密相关的.本篇论文在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这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戏剧元素,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主题中的戏剧元素.最后,论文指出《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戏剧生涯在他的小说中的继续.  相似文献   

17.
《鼠疫》是荒诞主义代表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缪的代表作。该文从作品的人物、背景、情感三方面对比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三种主要情感:人们的恐惧、流放感和同理心。  相似文献   

18.
王琴芳 《科教文汇》2008,(10):177-177
对于小说的鉴赏其实是读者与作家心灵的交流。短篇小说成分一般包括人物、背景、情节、环境、矛盾冲突、高潮、人称、主题等,我们鉴赏时可以侧重某一两个方面。在此,笔者通过对《花园里的独角兽》和《敞开的窗户》中人物语言的对比浅谈了人物语言特色,从而指出人物语言特色对于小说的鉴赏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觉醒》与《京华烟云》两部作品主题的对比,从婚姻、素质能力和对爱情的解读三个方面的异同点来对比其主要人物艾德娜与姚木兰,以分析两个同一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女性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20.
王燕 《科教文汇》2009,(11):231-232
本文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通过解析美国女性作家夏洛蒂·吉尔曼著名的短篇小说《黄色壁纸》中女主人公"我"的困境与出路,探析和总结了她的女性主义观的核心,即要工作,取得经济独立。夏洛蒂·吉尔曼以其独特的笔触通过《黄色壁纸》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现实中妇女处境。而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提出的女性主义观点对当时和现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