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鸳鸯”.我们总会想到情侣或夫妇。然而,在我国古代,“鸳鸯”最早是被比作兄弟的。 南朝《文选》中《苏子卿诗四首》的第一首写到:“骨肉绿枝叶,结交亦相因。  相似文献   

2.
"诗言志"一语首见于《尚书·虞书·舜典》.文章将其置于出典语境进行全面观照,并依据后世诸说的注疏和阐发,从文本创作角度对"诗言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翻阅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有许多著名作家写有不少脍炙人口的饮酒诗篇.其中曹操的《对酒当歌》.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醉时歌》、陆游的《楼上醉歌》.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但要讲他们酒诗的文化内涵之深、积极意义之广.应首推唐代诗人李白。  相似文献   

4.
庄宇琪 《科协论坛》2007,(6):211-212
本篇文章就是运用叙事学里聚焦理论解构小说.亨伯特,既是小说《洛丽塔》的主角,又是故事的叙述者,通过海市蜃楼般的讲述,使得读者不但不责怪他,反而怜悯他。通过分析使读者警惕叙述者布下的陷阱,用科学的态度去接受和判断小说所叙述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正>徐素秀“我静静地待在黑暗里,全身是黑暗的颜色。偶尔有一缕阳光进来,像我的一句诗行。所以烟杆很窄,所以细水长流。有时我也趁黑夜探出脑袋,世界灯火通明,繁花似锦,像父亲的笑容。所以我很满足,有限的空间容纳我无限的河流。它们从烟杆流出,世人见证。”——《只在父亲的烟杆里活着》(节选)《只在父亲的烟杆里活着》是徐素秀早在2005—2006年间创作的一首小诗。那个时候,他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数学和诗歌象征着他内心世界的秩序与自由。他常常在白天科研,于夜深人静之际写诗。于是,后来他钻研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方一戈 《知识窗》2001,(6):10-1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南宋大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1125-1210)毕生留给后世的9000多首诗作中,这首他临终前的绝笔&;lt;示儿&;gt;,恐怕是最为人传诵而熟知的.尽管岁月久远,那喷薄激越于字里行间的赤子心爱国情,就是今天读来仍撼人肺腑.   ……  相似文献   

7.
雨果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的戏剧最充分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真、美、善三种主要倾向.其中,他的名剧《艾那尼》是浪漫主义戏剧的不朽之作,真的是如《(克伦威尔)序言》中要求的那样"将艺术从古典主义中解放出来".在剧中,他坚决反对新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教条,强烈要求戏剧的创作自由,并且鲜明的表现出了反封建的立场.本文分析了《艾那尼》怎样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真美善",及其与古典主义的激烈对决.  相似文献   

8.
归根清华 这首《归根》诗,是杨振宁先生的咏怀之作。 从前年开始,《世纪之约》就开始和杨先生联系.后来,我们了解到杨先生将回国定居,而清华大学也为他修建了居所。在杨先生的小院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归根居”的木牌。在他的家里陈列着  相似文献   

9.
秋天不知不觉地来了.若梅湾的花坛有些枯萎了.树叶微微黄了.一个秋雨初霁的黄昏,老人坐在花坛前拉着《惊禅》,只觉眼前有一片温暖的亮色升起,他睁开双眼,见有许多双眼睛在打量他.这其中,只有一双眼睛是湿漉漉的满含善意和温情的惊禅式的目光,那是老黑所牵着的猴子的目光!老人喜极而泣,更加动情地拉着曲子.一曲终了,他取出裤袋里的小剪刀,剪断琴弦,长叹一声,颓然倒在散发着一股寒秋之气的花坛旁.老黑和围观者走上前去,一试他的鼻息,知道他已无人间之气.大家窃窃私语着:这是谁家的老人?他叫什么?住在哪里,该通知谁来为他收尸?  相似文献   

10.
在拉萨市西北5公里的根培乌孜山下有一片白色的建筑,远远望去,好像山坳里堆积着一片雪白的大米。这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拉萨三大寺院的首寺——哲蚌寺,哲蚌藏文意思是米聚,是象征繁荣的意思。哲蚌寺的创始人是宗喀巴的及门弟子甲羊却吉扎西班丹,他幼年在泽当寺出家,曾在江浦、觉摩陇等寺学法,后来从宗喀巴师徒受比丘戒。史书记载他记忆力特别强,据说诸如《大般若》、《宝绩经》、《华严经》等佛学  相似文献   

11.
雾里的思考     
汪峰是笔者比较喜欢的一位歌者。他的歌,许多是自己编词作曲的,尤爱听他的《北京北京》,窃以为很好地唱出了那些在大都市里拼搏的人们的种种欲说还休的迷惘,颇有沧桑感。所以某天早晨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新闻节目中听到《北京北京》那熟悉的旋律,就觉得有点怪异了。倒不是奇怪新闻节目中居然播送歌曲,而是因为那是一首大雾版的《北京北京》。  相似文献   

12.
黄慎,福建宁化人,出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据传,儿时的他聪明伶俐,跟父亲黄维峤认字。平时爱在沙土、灰尘上写字画画。正如他在《述怀》诗中写到的那样,  相似文献   

13.
柯南道尔虽然离开我们75年了,但是无数读者依然在解读这位文坛巨匠的生前岁月。他一生共创作了56篇短篇侦探小说,4部中篇小说。在当今世界文学史上,柯南道尔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但是,没有一部文学作品是无懈可击的。在柯南道尔的笔下,同样有遗憾的瑕疵。譬如,他的第一部小说《血字研究》中就有纰漏。小说主人公侯波在其计划败露后告诉福尔摩斯,药丸里掺有他从实验室偷来的足以致人死地的箭毒。且柯氏还描述到复仇者大动脉上长着一个随时迸裂的血瘤,复仇者讲完复仇的经过之后就因血瘤破裂而亡。从情节的设置上看,他的灵感可能来自医学和人体…  相似文献   

14.
无痕 《科学与文化》2006,(12):18-18
《西游记》里有这样一个经典场面令人难忘: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在路过火焰山时,想借铁扇公主的扇子扑灭火焰山的烈火,不料铁扇公主不给面子,孙悟空便变成一只小虫子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大闹五脏六腑,迫使铁扇公主将扇子借给了他。如今随着纳米武器的出现,这种神话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10,(11):98-99
<正>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杜甫在他的《曲江二首》(其一)里写下"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的诗句。一千二百多年后,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取原诗之意来鞭策自己并激励  相似文献   

16.
赵健 《知识窗》2002,(6):26
在诗圣杜甫的遗篇里,有一首被誉为"划时代的杰作"的政治性抒情长诗,题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内中有句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据宋人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谈及杜诗时曾如是说:"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  相似文献   

17.
在神话小说《西游记》里,如来佛为了降服调皮的孙悟空,就跟孙悟空打了一个赌,说只要孙悟空能跳出他的掌心,就答应孙悟空提出的全部要求。结果孙悟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还是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掌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为如下三种特色:其一,荀子所构想的国家从头开始就是治理天下领域的国家.其二,在荀子"天下"观视野下的国家会经过其兴亡的动态.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原来只有"方百里"领土的小国理论上也能成长为治理天下的国家.其三,荀子在叙述周朝巩固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赞扬周公的关键角色,并将他称为"大儒".基于如上三点,荀子在观察秦国的现状之际,认为其威势和领土已经不必要再扩张,而极力鼓励秦廷聘用"大儒"或"聪明君子"来推行"义术",即安抚天下诸侯和人民的政策.荀子一方面似乎认为实际上唯秦国具有在近未来能够治理天下的可能,但借由强调任何领土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只要聘用"大儒"也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提醒秦君别错过聘用他的机会,否则聘用这样人才的其他国家会取代秦国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据说,《周易》源于八卦,八褂创于伏羲。 伏羲是传说中的人物。有一次他的母亲在沼泽地里看见一行很大很大的脚印,起了好奇心,于是踏着脚印一步一步往前走,从此怀孕,生下了他。伏羲出世,蛇身人首,那是因为他母亲所踩的是雷神的脚印,也就是说,他是雷神的儿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为如下三种特色:其一,荀子所构想的国家从头开始就是治理天下领域的国家.其二,在荀子"天下"观视野下的国家会经过其兴亡的动态.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原来只有"方百里"领土的小国理论上也能成长为治理天下的国家.其三,荀子在叙述周朝巩固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赞扬周公的关键角色,并将他称为"大儒".基于如上三点,荀子在观察秦国的现状之际,认为其威势和领土已经不必要再扩张,而极力鼓励秦廷聘用"大儒"或"聪明君子"来推行"义术",即安抚天下诸侯和人民的政策.荀子一方面似乎认为实际上唯秦国具有在近未来能够治理天下的可能,但借由强调任何领土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只要聘用"大儒"也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提醒秦君别错过聘用他的机会,否则聘用这样人才的其他国家会取代秦国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