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2.
他带着庄稼人所特有的憨厚、质朴,带着牛一般的韧劲和勤劳,带着泥土的馨香,从田野里向我们新闻队伍走来。他就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仙人渡镇被乡亲们誉为“土记者”的新闻干事易丰伟。今年28岁的易丰伟,在新闻写作十年间,全国有37家新闻单位采用了他写的各类新闻稿件400多篇,其中28篇被报刊、电台、电视台头版头条采用,11篇被编辑部配发了短评或编者按;他被4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有4篇稿件被评为全国、  相似文献   

3.
某部汽车营营长张刚,自1983年以来,在军内外多家新闻单位发表稿件30多篇,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张刚善于结合工作搞报道,用他的话说就是“干什么写什么。”他总结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写成了《提高汽车使用效率浅见》、《靠改革打开汽车维修新局面》等稿件都被采用了。他调查了解他爱人的工作单位——郑州国棉六厂质量管理的做法,受到很大启  相似文献   

4.
我是从1986年开始学写新闻的。这些年来,采写的新闻稿件被采用率一年比一年高,1992年有110多篇被地区级以上的新闻单位刊用。一个基层通讯员。为什么有这多么的稿件能被采用呢?这除了同志们的帮助、自己的努力之外,我认为主要是抓住了“新”字,围绕“新”字作文章的结果。抓住“新生”“新生”,是指第一次出现的事物。能抓住这一点,及时报道出去,采及率就高。  相似文献   

5.
焦作市公安局解放分局党组,把公安宣传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二年多来,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稿件478篇,连续三年被市区评为先进通讯组。领导干部带头写报道,局长李庆孝经常给通讯员提供素材,修改稿件,近二年多来,他撰写的稿件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22篇。主抓通讯工作的副政委潘孝军,二年撰写稿件85篇,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68篇.  相似文献   

6.
勤奋     
薛金山,安阳县崔家桥乡学校民办教师。几年来,他在教书之余醉心新闻写作,发表稿件200多篇,连续被县、市评为优秀通讯员,有四篇稿件在好稿评选中获奖。其实他基础并不好,最初写过100多篇稿件发出去,都如泥牛入海。稿件没见报,却惹出了不少风凉话,说什么他“不务正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薛金山有点心灰意冷。一天,他从一本书中看到,法国作家莫泊桑30岁时,写的废稿堆了一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经常写一些稿件,1987年我共写了320多篇新闻稿件,只被地市级报刊电台采用了两篇,一度失去了信心,不愿再写稿件,去年,我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自费订阅了《新闻知识》,使我受益不少,学到了很多新闻知识,1988年1月份到12月份,我共发出稿件110多篇,被报刊电台采用28篇,其中省以上报刊电台上稿21篇,地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篇,并被支队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所有这些成绩都应归功于我的良师益友——《新闻知识》,是她提高了我的上稿率。  相似文献   

8.
南阳地区大河铜矿办公室徐晓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意收集新闻素材,及时写成各类稿件。5年来为矿广播室和各级新闻单位写稿件250篇,其中被地区以上新闻单位采用80多篇,多次被评为我矿和省有色  相似文献   

9.
如皋市戴庄乡业余通讯员朱谦平在乡农机站工作。1990年,他的用稿量名列全市通讯员之首,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今年5个月来,已在省级和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了25篇质量较高的稿件。朱谦平是从1989年5月份开始学写新闻稿件的,他一连发出去几十篇稿件大都石沉大海,他仍坚持为报纸、电台写稿,偶尔也有被采用的,“茶干”一块,几句话而以。但他暗暗叮嘱自己,决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正在这时候,乡政府表扬了小朱,说他采写的“杨桥村村民试种优良稻种发了财”一  相似文献   

10.
孙建国,是南通江海电容器厂的宣传干事。他从1984年11月份退伍回乡以后,积极为《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等新闻单位写稿。当人们看到他写的稿件在报纸上刊登以后,惊奇地问他:“小孙,你写稿有什么诀窍!” 27岁的小孙笑了笑说:“我是在自己的‘精养鱼塘’里打捞。”小孙所说的“精养鱼塘”,就是他写稿的基地:江海电容  相似文献   

11.
杨庆福 《新闻界》2000,(1):55-55
笔者在10多年的业余新闻写作生涯中,平均每年有200篇稿件见报,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反映“小人物”的新闻。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反映“小人物”的稿件命中率非常高,而且也能登大雅之堂,上省级、国家级的大报。到去年底止,笔者已经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87篇,反映“小人物”的稿件就有119篇,其中在省部级报刊发表53篇,国家级报刊发表7篇。我觉得通讯员多写身边小人物是大有作为的。这里就如何写好身边小人物,与各位通讯员朋友切磋。 要善于与“小人物”交朋友。通讯员深入基层采访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被采…  相似文献   

12.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不是当秀才的“料”,也能成为陕西日报社的优秀通讯员。回想起,我这些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坎坷之路。 一、突破开头难。我在部队当兵时,一位新闻宣传干事让我替他抄一篇稿件,寄出去没几天,在《人民军队》报上就发表了。看着报,我那个高兴劲,犹如自己写的稿见报一样。于是我也开始学写新闻,可写了一篇又一篇,全都石沉大海。我悔心了,当秀才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撂笔不再写了。退伍我被分配到工厂进了机关,公文写的多了就又萌发起写新闻的念头,投几篇稿件还是没被采用。搞新闻报道对我真的就这么难?1985年,我自费订了一份刚问世的《新闻知识》和其它新闻工具书开始学起来,逐步掌握了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1986年底,我们工厂门前的马路,常常被污水淹没,交通事故不断,职工们怨声载道。我写了一篇《尽快修好这条路》,不久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第一篇稿件就被省级电台采用,而且取得了这样好的社会效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写新闻难这一关终于被我突破,我暗自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知识》帮了自己大忙。 二、凝尽心血“抠”新闻。迈进写作的门槛后,我常常用耳  相似文献   

13.
1985年,我被调到广东省江门市城建局搞宣传工作,采写新闻稿件的劲头也很高。据统计从1986年至1989年,我采写的稿件被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国家建设部、省建委办的报刊采用,每年达180篇以上。怎样才能多写一些有用的新闻稿件呢?通过近几年新闻采写的实践,我体会到首先要弄清楚新闻的源泉在哪里?找到了源泉,取得了新鲜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才能着手写新闻稿子。  相似文献   

14.
每次和他一谈论新闻的话题,他就“新”字不离口。什么时间新、事件新、角度新等等,他常用一句很朴素的话对我们这些报道员说:“如果稿子写出来让别人看了说不新,那就不叫新闻,寄到报社,编辑也不可能采用。”几年来,他始终把“新”字当作前进路上的航标,使一篇一篇的稿件被军内外、报刊电台采用。1980年底,他从胶东半岛一个贫困的农村入伍后,深深地被战友们那种战风沙、斗严寒、练酷暑的训练精神所感动。于是,他拿起了笔,试着把战友们这种精神写成了一篇篇稿件。可是,半年下来,几十篇稿子寄出去后,全都泥牛入海,奋无音信。他…  相似文献   

15.
一些基层单位的通讯员常常感叹自己身居“小天地”,采写的稿件投到大报大台后往往是泥牛人海,杳无音讯。华能南通分公司宣传干事王忠南却似乎特别“幸运”:3年来,他采写的新闻稿有100多篇被10多家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他怎么能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呢?用他的话来说:“登高才能望远。”  相似文献   

16.
勤奋     
夏邑县桑堌乡大李庄农民李德会,开始写稿10个月就发表150多篇,其中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发22篇。为什么收效这样快,回答不外“勤奋”二字。去年春节,他爱人刘淑莲对李德会使了个激将法:“我算看透了,你喝了十几年墨水白搭了!不能学着写写文章?”“写,3天写一篇!”李德会牙一咬,下了决心。他费了好大劲写了12篇稿件,投寄出去,全似泥牛入海。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南通县唐洪乡党委书记季作毅同志,每年写稿一百多篇,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四十篇以上。“老季,你哪来那么多新闻好写的?”这是我访问他时提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去年九月,我高中毕业后,自学新闻写作,至今已被县级电台采用稿件近30篇,市级电台、报刊采用15篇,省级以上报刊采用4篇。我写稿的三点体会是:当短则短。刚开始写稿,我也没能很好地把握这个“短”字。有一次写了篇六百多字的“抓赌”的通讯,见报时,编辑删成了三百字,文章短了,却言简意赅。今年初,我写了篇反映专业户事迹的千字稿,  相似文献   

19.
我从1993初从偏僻的煤矿调到农场宣传部后,每年都有200多篇新闻稿件分别被全国、省、市级73家新闻单位采用,连续三年被评为农垦总局10大新闻报道能手之一,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有5篇稿件被评为好新闻。有不少同行来信问我:“老肖,你生活在只有3万人口的小农场,哪有这么多新闻可写呢?”我的回答是:只要加强学习,吃透上级政策,增强新闻敏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经常到一线,就不会写不出新闻来。其实,新闻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被誉为“养猪状元”的五九七农场“祯荣苑庄”养猪场当家  相似文献   

20.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3,(10):22-23
写一篇新闻稿件并不难,写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却非常难。难在什么地方呢?仔细琢磨一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凡是有见解作支撑的稿件,总是要优于那些白水一样,什么见解也看不出来的稿件。 法国思想家加缪说过:“一切伟大的行动和一切伟大的思想都拥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对于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