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教学离不开“提问”、“讲授”、“启发”、“训练”。但是,一堂好的历史课却不能仅仅满足于有提问、有讲授、有启发、有训练,还要看能否问得妙授得清、后得开、练习得活。提问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几乎每节课都会采用这种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认真设计好。所谓问得妙。就是所提的问题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迅速进入探求历史知识的积极状态之中。讲授是关键阶段,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所谓接得清就是指在教学中既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又要照顾到内容的相互联系与过渡,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系统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前贤们对提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但是我认为,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学法指导的第一要义。一、让学生“会问”的关键: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传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教学中提问很重要。教师精心设计的“妙问”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须通过合理选择提问对象来实现。但由于一些教师只重视问题的设计,而忽视答题学生的合理选择,使“妙问”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重视和加强小学语文自学辅导,使课堂教学从“以授为主”变为“以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这对于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谈几点具体做法。一、采用“启、读、练、知、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启、读、练、知、结”的教学模式,是经过反复实验证明的。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教学机制,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给学生提供明确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启”,就是启发诱导,主要任务是激趣、定向、授法。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问学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效果。教师“问”得好可以引导学生生疑思疑,“导”得妙可以让师生享受教学之美,“说”得透彻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读”得深入则可以让学生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练”得充分则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彰显,达到知行合一。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抓住这几个环节呢?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问读讲练”是教者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运用得好,就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反之,则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学贵有疑,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  相似文献   

7.
关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不是一个新问题。目前,少、慢、差、费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好。有人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六多”“六少”,即做练习检测多,学生读课文(书)少;教师讲授知识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少;教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自由活动少;教师简单提问多,学生主动思考发问少;做的练  相似文献   

8.
如今,课堂教学一谈及“提问”这一教法,就似乎让人觉得落入俗套,太传统,其实原因并不在“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本身,而是教师的提问太细、太浅、太碎的结果所致。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说明提问贵在一个巧字,“巧”就要“巧”在能引导学生有所“发现”,产生创新的快乐,而不是机械地再现课文中的语句。从这个角度来说探究提问策略,恰到好处地运用“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一、激活信息重组的提问,疑中求“新”。课堂教…  相似文献   

9.
正"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这句名言给我们点出了"疑"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养成好问、主动求知的好习惯,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能否打开这个门,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中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高质量的问题。而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精湛的教学艺术,上课之前不打"无准备之仗"。精心备课,及时掌握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0.
启发学生思维的问、议、讲、练集宁二中刘凤萍课堂教学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师科学地处理教材,正确地讲授之外,必须注重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下面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问”、“议”、“讲”...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一门艺术 ,教师的提问设计要注重曲直相宜、富有吸引力和难易适度几个方面 ,不可随意而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 ,更是一门艺术。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它是一种融设问、探究、质疑于一体的形象化教学环节 ,也是显现教师教学的魅力之所在。提问得当 ,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而提问不当 ,往往会启而不发 ,变成教师毫无价值的自问自答 ,或者表面上轰轰烈烈 ,实际上空洞无物 ,毫无意义。“发明千万法 ,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这首诗不但强调了提问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好的问题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那么,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教师的“问”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笔者认为“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要有点睛之妙问要有点睛之妙就是指提问时,教师要把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问在理解的疑难处、问在知识的引申处、问在学生思考的转折处,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从而理解关键问题,解决疑难问题。如一位教师引导学生这样解答一道题:学校把360本…  相似文献   

13.
现在大部分教师上新授课的结构是:(一) 复习有关旧知识,为新授做好铺垫;(二) 讲授新课,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思路理解新授内容;(三) 巩固新授知识,做些类似的作业。这种教学结构,以工人用板车运货作比喻,就是人在前,车在后——拉车式。上学期我教五年级的数学,试用了另外一种结构。这就是每节课前要求学生作好预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一开课就是“提问”,或是学生问老师,或是老师问学生。其次就是“解疑”,对提出的问题,或是讨论,或是启发理解。再次就是“变式”,依据新授知识,联系实际,变换形式出题。最后是“巩固练习”,家庭作业就是预习。这种结构是学生走在教师讲课的前面,如果也用工人搬货物来比喻的话,那就是车在前,人在后——推车式。如我在讲工程问题:“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如果教师“问”得巧,“问”得妙,“问”个不休,常常事半功倍,提问细节处理得当,会丰盈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教师设疑督促学生思考求解答,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是有效途径之一。疑问务求“三好”,即问得“巧”,问得“妙”,问得“高”。设疑把握住了重难点,问题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这谓之“巧”;设疑形成了求知的梯度,问题让大多数学生“跳着摘果”,这可称之为“妙”;所设疑问有较新的启发性,其思考求解的过程即是认识历史,解读历史和借鉴历史的过程,留给学生宽广的创新空间,这方能称其“高”。  相似文献   

16.
学问学问 ,一个人学就要问。只学不问 ,不能长进。问 ,得以释疑。一名教师教学时 ,除了直接向学生讲授知识外 ,也得向学生提问。亚里斯多德曾说 :“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不问 ,难以促发学生的思维 ;不问 ,就不能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无法检验教学效果。然而 ,问 ,也得抓住时机 ,掌握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就教师向学生提问这方面来说 ,若形式过于单一 ,就容易造成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 ,不但收不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反而会影响教学。教学实践中 ,我根据不同的课堂实际 ,摸索总结出以下一些课堂提问形式 ,很有收效。现浅谈如下 :一问一…  相似文献   

17.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教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就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有讲究,其策略有以下几方面:一、把握教材,选准问点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篇课文,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问,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选准问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1.抠“文眼”  相似文献   

18.
写作课既然是一门课,讲是必要的。但这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所以,除了讲授知识之外,教师和学生练笔都很重要。古人欧阳修曾说:作文“无他求,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今人张志民先生在练笔方面也很有体会,他用两句诗来表达。这两句诗是:“一滴汗珠,胜过万吨空谈”。他热切地呼吁:“望大家抓住每一秒钟,多读、多练。”(《漫谈诗》)事实确是这样,在多读书的同时,着手练习写作,比空谈理论重要得多。教师练,重在探索规律,引导学生练。而教师练与学生练有机地统一起来,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内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促使学生产生“愤”、“悱”,发生疑难困惑,精妙提问则是激活其创新求异思维之催化剂。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好的提问能使学生开动大脑,探求问题的本源,提问不当或满堂问则违背了  相似文献   

20.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语文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文王国里邀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