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忠《台港散文四十家》序陈辽我在第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1991年于中山市)上的大会发言中说过:大陆的小说、戏剧、报告文学,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台湾,但台湾的散文和诗歌却可以和大陆的散文、诗歌颉颃。不少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专家都同意...  相似文献   

2.
季进:我们还是从你倡导的“华语文学”的概念说起吧。大陆学界习惯上把大陆文学、港台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等截然划分.很少把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加以观照。而你的研究则涵括了两岸四地的华语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把大陆、台湾、香港、大马的华语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创作视为一个汉语写作的有机整体。对你而言,“华语文学”不仅越过了空间与国界.更整合了所有以中文叙事构成的意义空间.既有历时性的上下文关系,又构成了平行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3.
世界华语教学研讨会在台湾举行台湾世界华文教育协进会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于1994年12月27日至30日在台北市剑潭青年活动中心召开。应邀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近400人,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马来...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16~17日,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办,商务印书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学部协办的第二届全球华语论坛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成功举办。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大学及华语研究机构的近40名专家学者和华文教育工作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姚一苇是当代台湾卓越的戏剧家。1982年北京青年艺术剧院演出了他的代表作《红鼻子》,由于这是大陆首次演出台湾话剧,当时曾引起首都文艺界的热烈反响,丁玲、吴祖光等人曾撰文,对该剧予以高度评价。自此以后,姚一苇的戏剧创作和学术  相似文献   

6.
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因,台湾当代戏剧的发展状况及走势与大陆同期戏剧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同源分流的历史长达三十年,直至八十年代后期才逐渐出现交流叠合的趋势.杜云之说:“台湾光复前,我国现代戏剧早已传入.许多台湾的剧人,向往祖国的戏剧活动,采用上海等地传来的剧本,模仿演出,以致受日本殖民统治的惮忌和迫害.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写下血泪的一章.”抗战胜利后,大陆许多职业剧团纷纷赴台进行公演,先后演出了吴祖光的《牛郎织女》、《正气歌》,欧阳予倩的《桃花扇》、曹禺的《雷雨》、《日出》,柯灵和师陀改编的《夜店》、《大马戏团》等,使沉寂多年的台湾戏剧出现复苏的迹象.在赴台演出的剧团中,除上海观众戏剧演出公司、南京国立剧专学校剧团等话剧团体外,还有不少戏曲剧团,如顾正秋、张正芬的“顾剧团”,王振祖的“中国剧团”、张远亭的“正义剧团”等,这些剧团演出的京剧(台称平剧或国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与话剧和台湾本土的歌仔戏一起.共同促使光复后的台湾剧坛一度出现颇为繁盛的景象.  相似文献   

7.
台湾莎学的发展是在梁实秋、虞尔昌、颜元叔、朱立民等学者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的。梁实秋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虞尔昌补译了朱生豪未译完的莎士比亚历史剧,合成一套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在台湾出版。近年来,台湾除了出版了多种台湾译者莎作译本外,还出版了多种大陆翻译的莎剧译本和《莎士比亚全集》。颜元叔和朱立民主要从事莎士比亚评论和研究工作,彭镜禧等人的莎学研究在近年来较有影响。台湾的莎剧演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台湾莎剧演出主要以话剧和京剧为主。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莎学交流也日渐频繁。  相似文献   

8.
王兵  杨荣华 《教师》2012,(18):5-7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华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四种官方语言。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马来语为新加坡国语。因曾是英国直辖殖民地,所以政府机构一直采用英语。华人占总人口74.1%(2011年数据),新加坡政府在1979年推广“讲华语运动”,目的是要扭转华人使用方言的习惯,改以华语(普通话)作为新加坡华裔的沟通语言,效果显著。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华文日渐式微,使用人数和水平都在下降,其原因是深层次,多维度的。但诸多人士对华文在新加坡的使用价值和未来还是充满信心。诸多学者和专家也对华文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作者由“四大关系”说开去,问诊新加坡华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华文教学与研究》(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创刊于2001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CSSCI来源期刊。 《华文教学与研究》以促进华文教育、华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服务华文教育教学事业为宗旨,求真务实,崇尚创新;主要开设以下栏目:(1)华文教学研究,(2)汉语国际教育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4)语言习得研究,(5)汉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研究,(6)华语研究,(7)综述和书评等。  相似文献   

10.
期待新诗的盛唐——’96华文诗歌国际研讨会简述金中’96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3月底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以及大陆的学者9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收论文60余篇。这次研讨会论题是华文诗歌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华文诗歌...  相似文献   

11.
走向世界的华文文学研究钟帜1995年4月4日的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刊出了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研究主任陈政欣的一篇文章,其中谈到"中国学术界是很认真严肃地在从事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包括马华文学)的工作。他们的诚意及毅力都不容置疑","与台湾文学评论界对马...  相似文献   

12.
两岸中小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是指中国大陆的中小企业与台湾的中小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等特定目标而建立的超越正常市场交易又没达到一体化程度的经济交往,主要包括技术合作、资金合作、信息交流、人才交流等在内的密切关系。作者首先论述两岸中小企业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与特点,在对两岸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两岸中小企业交流与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简介广州东山区教研室符明东新加坡是推行双语政策的国家,即在小学阶段并设英语和华语(中文)。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署,于1993年制订出《小学华文科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者根据这一课程标准,编写课本、教师手册、补充读物,以及设计语文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24日到6月1日,台湾学员普通话等级证书培训班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开办.此次培训班是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和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联合举办的,共有学员20人.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华语文学散文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确立了散文的含义,以为凡创作主体直接将个性、情怀、观点等,以散体文句真实、自由而又艺术地表达出来者,都可视为散文.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新散文在大陆、马华、台湾、香港、菲律宾、泰国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发生发展的历程,并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华文散文代表性作家和文学成就进行了比较性评论与总结.文末指出,包括散文在内的大陆新文学与世界华文文学的关系经历了合--分--合三个阶段,而最后的合势,必将给一部全新的世界华文散文史带来全新的景观.  相似文献   

16.
虹影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离散作家”,她一直在海外华语写作空间中发展,最近以来,她开始高度关注国内的变化,并将出书的重点放在国内,这无疑显示了“离散作家”的回归倾向。这种回归一方面是华文写作和阅读的主要空间当然在中国大陆,没有大陆读者的肯定,华文写作的可能性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7.
虹影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离散作家”,她一直在海外华语写作空间中发展,最近以来,她开始高度关注国内的变化,并将出书的重点放在国内,这无疑显示了“离散作家”的回归倾向。这种回归一方面是华文写作和阅读的主要空间当然在中国大陆,没有大陆读者的肯定,华文写作的可能性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8.
台湾华文教育起步较早,经历了开创期、教育与经济并重期、拓展期、衰退期.台湾通过经费投入、完善管理机制、开发教学资源、发展远程教育、奖励华文教师等途径促进海外华文教育不断发展。台湾海外华文教育取得积极成果。可为大陆华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也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华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印度尼西亚的华语教学在中断近30年之后,1995年改府为华语教学开了绿灯。首都雅加达已有两家汉语辅导中心相继成立,并已开始公开招生,创办汉语补习班。华文报纸《印度尼西亚日报》也对华语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关于学习华语的目的,一般认为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经济和社会都得到迅速发展。不少专察学者预言,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中  相似文献   

20.
客家三脚采茶戏自大陆江西赣南传入至台湾后,随时代演进与观众品味,逐渐发展为客家改良戏与客家大戏,放眼台湾客家剧团当今的发展,唯有荣兴客家采茶剧团一枝独秀,而其它的客家戏团仍旧以宗教活动的演出为主,对于客家戏曲的演出仍然是以传统戏目与在外台的戏剧演出的模式为基本。本文以台湾大竹堑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荣兴客家采茶剧团的客家大戏舞台剧演出《乙未丹心─吴汤兴》作为研究对象,从客家戏曲在台湾的演进、仪式与戏剧的关系、与此剧团的表演,来探讨客家戏团今日的发展,剧本意涵分析,以及表演方式、角色诠释、音乐与舞台设计。申论在当今全球化与资本主义旅游表演兴盛的21世纪前10年,为求生存,这个剧团加入现代剧场表演形式与元素,呈现台湾戏剧由简朴逐渐发展到精致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