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09,(15):17-17
人类在向太空进军的同时,也开展了向深海探险的工作。那些在超高温、缺氧、甲烷、硫化氢极端恶劣环境下生活的微生物,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获得更多的知识。通过对深海火山微生物的研究,人们得到以下几点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挪威中世纪的传说中!有一种神出鬼没的恐怖怪兽!它是偷袭轮船的深海恶棍,是海洋留给人类的最后谜团之一,它的名字就是——巨乌贼。这种生物绝大部分时间隐居在幽暗的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而拉肚子时,实际上是肠道内的细菌在作怪。日本科学家最近对人类肠道中肮脏的细菌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这些"害虫"的祖先竟然来自海底!  相似文献   

4.
保护深海     
李光 《百科知识》2010,(15):31-32,33
在人类的需求下,今天,无论是公海还是各个国家的领海中的深海都成为了被过度索取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科技广场》2003,(7):44-44
据报道,为了揭开地球内部的奥秘,科学家们要给地球深深地钻上几个窟窿。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对地球内部进行探测,但由于坚硬地壳岩石的阻隔,迄今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仍然所知甚少。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入地”科学钻探计划应运而生,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科学钻探工程。科学钻探是通过钻孔获取岩芯、岩屑、岩层中的液体(气体和液体),以及通过地球物理测井和在钻孔中安放仪器进行长期观测,来获取地下的各种信息。尽管给地球钻个深洞当“望远镜”很难,但科学家们却没有望而却步。科学钻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6.
宫乃斌 《百科知识》2010,(17):17-18
从古罗马时代开始,人类就开始关注海洋这片蔚蓝色的水域。为了生存,各帝国的“蓝色圈地”运动几乎从未停止,那里是人类最后的资源宝库,人类也在逐步迈向深海。  相似文献   

7.
杨梅 《科学中国》2006,(6):47-47
长久以来,海洋生物学家就对用肺呼吸的海洋生物的深潜功能与令人惊叹的潜水时间困惑不解.因为这违反了动物的生理学规律。如果能够解释其中所蕴涵的秘密,对人类某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一定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水下机器人到深海潜水器,尽管伴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日前指出,人类对深海海底的了解,赶不上月球,甚至还不如火星。世纪大海啸警告我们,从海底的地震源区到热液活动区,都亟须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深海基础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汪品先院士在近日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2004科技中国》中指出,20世纪地球观测最大的技术进步在于遥测遥感对地观测系统的建立,但其主要观测对象在于地面和海面,缺乏深入穿透的能力,而隔了平均3800米厚的水层,大洋海底难以成为遥感技…  相似文献   

9.
水下机器人是人类探索海洋、认识海洋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装备支撑。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水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代表研制的我国谱系化水下机器人在深海资源勘查和科学研究、深渊科考、南极和北极调查中的最新应用成果。结合当前水下机器人研究基础,展望未来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方向。通过研发适应极端海洋环境的深远海科考装备,实现从航次型科考模式向深海长期驻留型科考模式的技术跨越,实现从有人科考向无人化科考模式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对于地球来说,这些故事里面的主人公都是非常弱小的。但是,假如持之以恒,再弱小的人物也会改变地球的面貌。我们这里要讲的故事,虽然也类似于愚公移山,但是故事的最终结果,不是地球上的巍峨高山被削平了,或茫茫深海被泥土填满了,而是地球被活生生地从太阳系中挖没了。这个结局不再是一种神话,而是人类科学技术可以达到的真实结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向原子核索取能量.这项发明有可能让人类在未来获得永不枯竭的能源.与此同时,世界也蒙上了核战争的阴影.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100年间,人类的生活已经被许许多多的发明彻底改变了:20世纪前20年的扬声器、飞机、速溶咖啡,30年代的易拉罐、家用电冰箱,40年代的尼龙丝袜、原子弹、微波炉,50年代的信用卡,60年代的电脑鼠标,70年代的袖珍计算器、手机,80年代的光盘、因特网,90年代的手机短信,以及进入21世纪后突破性的人造肝脏等.……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经历了狩猎与采集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经济时代,专家预计在21世纪20年代末期人类社会将进入成熟的生物经济时代.不同的经济时代,农业的功能、发展条件与模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10,(7):2+69-F0002,F0003
在人类探索海洋尤其是深海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的潜水器立下了汗马功劳。它们当中,有被称作“史上最成功潜水器”的“阿尔文”号。有创造潜深纪录但却离奇失踪的“海沟”号……如果说早期的潜水器只是满足于人类探险的天性,那么现在的潜水器则是人们从事科学研究和海洋开发的利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生态批评的发展和主要特征.生态批评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正式汇入了英美文学界的批评浪潮.生态批评包括生态文学研究和评论,它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主题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批评呼吁人们要重新审视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批判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07,(7):11-11
对于人类而言,南极洲大部分的深海水域都还是一片“处女地”。不过,德国科学家通过近几年对南极附近的威德尔海的3次探测,最终发现了从单细胞有孔微生物到形状奇特的蟹类的700余种新生物。  相似文献   

17.
人类起源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以前,古人类学关于人的定义是“制造工具的动物”。那时已发现的最早工具是北京猿人石器,距今大约50万年,一般估计人类历史有100万年。1959年在非洲发现175万年前的石器,延长了人类历史的记录。此后人们认识到制造工具并不是人类独有的特征,不应作为区分人与猿的界线,改而采用直立行走作为人类最初具有的特征。人的定义这样一改,便把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也划入了人类的范畴,70年代发现了300多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种(A.afarensis),也包括著  相似文献   

18.
病毒致癌学说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得以验证,并在21世纪初加以确立,从而加速了人类征服癌症的步伐。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艾滋病毒(HIV)的发现人--法国学者吕克.蒙塔尼埃与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林业国际发展合作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即20世纪50年代初.在80年代以前,林业国际发展合作的形式是以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为主,80年代以后,随着森林毁灭和退化的全球性扩展,人类对森林问题的认识和行动也日益国际化,因此,林业国际发展合作也越来越多地包含了国际水平的林业合作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以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对1900-2012年间全球发表的深海资源相关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年度发文量与被引用量、主要论文著者、主要发文国家与机构等角度揭示深海资源研究发展轨迹。通过高频次关键词分析得出深海资源研究的5大问题是:生物物种、进化及多样性;沉积物;大洋环流与气候;有机物;生态环境、群落结构。从高被引与前沿热点分析得出深海沉积物与深海生物资源是其热点研究问题,且依然是未来深海资源研究的主要学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